古云花
【摘 要】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教学中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学;教学策略
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教学中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是语言加感情、动作加表情的双边演练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起着“诱发”和“中介”的作用。情感教学应依借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感环境,运用多种手法,投石激浪,平中生波。用源于课文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灵性,入境、入情、入理地吸收课文中丰富的养料,取得一个顿悟的飞越,使学生的心真正融进课文中主人公的心,达到心心相印,心心相通。
一、设境导入,诱发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教学的起始环节。入情始于境,精心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入情境,就会发挥其指向、定调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感导入,灵活巧妙地再现奇闻、轶事、故事,并通过音乐、表演的展现和渲染来设置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天地,让全体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上课前,笔者就把一幅白发苍苍、胡须花白的老父亲画像放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父亲》的歌曲。同学们望着讲台上的画像,听着优美而又深情的歌曲,顿时个个都沉默了,同时都进入了想象的意境,想象父亲辛劳、为子女无怨无悔付出的动人画面。此时此刻,笔者就提问: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此情此境下,同学们激情满怀地打开课文阅读起来。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学生情感,他们自然就会如饥似渴地带着崇敬之情学习课文。
二、借助图画,再现情感
色彩、线条、图形、画面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美的图画能使人赏心悦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直观教具——幻灯片、图画等,变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为可感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驱遣他们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再现情感。
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可以采用图画展现法,具体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的世界,和作者一同登高远眺,去领略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然后打开幻灯片,学生面前顿时出现了一个红装素裹的世界——画面上没有任何文字,红色与白色交相辉映,暖冷相间,色彩富丽,线条复杂,纵横驰骋。气象如此宏伟,意境如此恢宏,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学生们一下子沉醉于其中。稍后让他们谈谈看这幅画的体会,大家踊跃发言,许多同学最强烈的感受是“江山如此多娇”。在此种情境下,老师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作为赏析的切入点,并非常醒目地板书在黑板上,为学生打开一条欣赏这“千百年来咏雪之绝唱”的通道,体会作者包蕴万千的胸怀和乾坤在握的气魄,体会词中那气撼山河、气雄千古的豪情。这幅画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此强烈,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愉悦,拓展了他们的视觉空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睁开了欣赏美的眼睛。
三、表情朗读,激发情感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而情感总是积蓄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所以说:“文章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精心研读课文,咬文嚼字,推敲揣摩,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想内容。如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情感浓郁,语言优美,亲切感人,充满了真挚强烈的感情。教学时可充分发挥读的优势,特别是排比句的朗读,让情感慢慢升华。同时边指导学生朗读,边引导学生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名鼓手,发狠地、忘情地打着腰鼓,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动情了,朗读起来就会非常投入,极富感染力,情感也就升华了。读者、作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境地。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确定这几个角色:皇帝、老大臣、骗子、诚实的大臣和天真可爱的小孩。准备长袍、镜子、伞和一些丝线等道具。接着,学生按文章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进入角色扮演,体会各个角色当时的心境。其他的同学根据表演来揭示各个人物的特点,如大臣们的愚蠢荒唐、皇帝的昏庸腐朽,以及由此带来的阿谀逢迎、行骗当道等社会现实,以此揭示童话所蕴含的道理——人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五、引发联想,丰富情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艺术性往往体现在语言的模糊性上。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表面上不如正面描写来得直观、具体、精确,其核心和实质就是含蓄深沉,含而不露,曲折而模糊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倾向,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人赏玩不尽,回味无穷。如教学《社戏》一课,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其表层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它蕴含的深刻含义,弦外之音就较为模糊,要读懂它就得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感知。联系上文,让学生朗读“月夜归航”的内容,想象“我们月夜归航”的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的情感在感受的差异中得到活化,从而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六、以文激情,抒发情感
课文中的每篇文章,都孕育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即他们是在一定的思想感情支配下奋笔疾书的。每篇文章都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都有浓厚的情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言激思、以文激情,把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進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文章中领略作者那丰富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上课伊始,笔者就用欢快的语调范读课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情境,由感知形成画面,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讲解课文中描绘的春景图,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解赞春图。运用这样生动形象、真实感人的情感分析课文,达到了以文激情,使学生的心融入美好的春天里去,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总之,青少年正处在情感迅速发展的阶段,极需要情感的滋润,他们的情感起伏波动较大,容易被感染,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兴奋点就比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寻找最佳的情点,以教师自己的情感潜入学生的心田,感染、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崔建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05).
[2]何爱霞.情感教育价值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