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王益兰 ,彭 青 ,苏建萍
(1.新疆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 雪1,王益兰1,彭 青1,苏建萍2
(1.新疆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目的调查新疆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实习后期11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生关怀行为量表与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该医院在院实习的实习护生和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后期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为(73.4±8.4)分,得分率7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同伴的关系、对实习环境的评价、临床带教教师的人文关怀品质和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医院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院和学校应针对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因素,制定培养策略,如为护生营造良好的关怀环境,改善教学实习环境,提高临床护理教师关怀品质和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能力等。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
对我国大型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的缺乏占50.6%,服务态度不良占33.6%[1]。在医患矛盾突出的今天,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重视医学的人文性,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而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人员,其人文关怀的能力对自身素质和护理质量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是护生向专职护理人员过渡的可塑阶段,当前对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护理学者研究的热点[3]。
1.1 研究对象 2017年2—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实习后期的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院实习护生,已进入实习单位8个月以上;无认知行为障碍,并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实习未满8个月的护生;调查期间无法保证配合者。临床带教老师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且具备带教资格和带教经验的临床在职护士;在调查期间有带教实习生者;经研究者说明目的后,愿意配合本研究者。带排除标准:非所在调查医院的护士,包括进修护士;不愿意配合本研究者。
1.2 研究工具
1.2.1 实习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实习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有无宗教信仰、家庭所在地、教育层次、政治面貌、是否担任过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双亲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对实习环境的评价、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等。
1.2.2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 研究采用国内学者黄弋冰[4]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此量表共45个条目,分属8个维度,即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除困难。量表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04。每条目按照5点分级,分别对应5个代码值(5=完全符合,4=基本符合,3=不能确定,2=基本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每条目的计分公式为:(100/N)×(X/4),其中 N 为量表的条目数,X为该条目回答选项对应的代码值,计算其总得分,总量表得分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越高。
1.2.3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量表 研究采用刘于皛等[5]编制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32。此量表包括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知识,共有4个维度和29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分为5级,分别赋值1~5分,总量表得分范围在29~145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越高,反之越低。
1.2.4 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生关怀行为量表 研究采用台湾学者王金淑[6]的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生关怀行为量表,此量表共32条目,分属5个维度,分别为教学方法、教师特性、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营造。量表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60。每条目以4点计分(非常符合=4,符合=3,不符合=2,非常不符合=1),计算其总得分,总量表得分范围是32~128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的感知越正向。
1.3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发放问卷。经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当场收回、检查。共发出护生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93.3%。发出临床护理教师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分析。Plt;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资料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情况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人文关怀能力在不同变量间的分布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2.1 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112名调查对象人文关怀能力总量表接近正态分布,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107,因此认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呈正态分布。护生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同维度评分的情况(n=112)
2.2 不同特征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分析本次研究中,护生年龄(22.3±1.1)岁;汉族 61名,少数民族51名(维吾尔族35名,回族8名,哈萨克族6名,土家族1名,塔吉克族1名)。其他护生一般资料频数分布及构成比见表2。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可见: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因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与父母亲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和对实习环境的评价不同,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
表2 不同特征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比较(n=112,±S,分)
表2 不同特征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比较(n=112,±S,分)
项目 例数 统计量 P 项目 例数 统计量 P构成比 得分 构成比 得分(%) (±S,分) (%) (±S,分)性别t=0.297 0.767男11 9.8 74.1±10.6女101 90.2 73.3±8.2年龄(岁)F=0.021 0.979<22 25 22.3 73.5±10.0 22~23 76 67.9 73.5±8.0>23 11 9.8 72.9±8.2民族t=0.127 0.899汉族 61 54.5 73.5±8.9少数民族 51 45.5 73.3±7.9宗教信仰t=1.294 0.198有30 26.8 71.7±8.2无82 73.2 74.1±8.5家庭所在地 t=2.071 0.041农村 55 50.9 71.8±8.7城镇 57 49.1 75.0±8.0学历t=0.516 0.607专科 82 73.2 73.7±9.0本科 30 26.8 72.7±6.9政治面貌t=2.665 0.009党员 12 10.7 74.1±8.0非党员 100 89.3 67.5±10.2是否当过班干部 t=0.025 0.980是62 55.4 73.4±8.4否50 44.6 73.5±8.5是否为独生子女 t=0.277 0.782是31 27.7 73.8±9.1否81 72.3 73.3±8.2与父亲的关系 t=2.388 0.019亲密 79 70.5 74.6±8.5不亲密 33 29.5 70.5±7.7与母亲的关系 t=2.017 0.046亲密 93 83.0 74.1±8.5不亲密 19 17.0 69.9±7.2与同伴的关系 t=2.056 0.042亲密 83 74.1 74.4±8.2不亲密 29 25.9 70.7±8.7与老师的关系 t=1.216 0.227亲密 43 38.4 74.6±6.7不亲密 69 61.6 72.7±9.3对护理专业的态度 t=2.783 0.006喜欢 49 43.8 75.8±6.6不喜欢 63 56.2 71.6±9.3对实习环境的态度 t=2.441 0.016满意 70 62.5 74.9±8.7不满意 42 37.5 71.0±7.4接受过人文教育 t=0.831 0.408是88 78.6 73.8±8.9否24 21.4 72.2±6.4选择专业的原因 F=0.718 0.544自身兴趣 39 34.8 74.5±7.2他人推荐 42 37.5 73.1±9.2容易找工作 16 14.3 71.0±7.2其他 15 13.4 74.3±10.4
2.3 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以及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生的关怀行为均存在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652、0.610(P<0.001)。
2.4 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护生的一般因素以及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护生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得分为自变量,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和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得分以实际值进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同伴的关系、对实习环境的态度、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为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n=112)
3.1 实习后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总量表得分为(73.4±8.4)分,总得分率73.4%。此调查结果低于国内学者黄弋冰、吕岩岩等[4,7]的研究结果74.2%和80.4%,“提供良好环境”和“帮助解除困难”2个维度的得分率偏低(具体见表1),与吕岩岩等[7]的调查结果一致。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结果中可看出,大部分护生得分处于中间水平,说明大部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仍存在继续提高的空间。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仅对一所肿瘤专科医院展开调查造成样本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和目前实习护生接受的人文关怀教育程度有关,有研究称人文课程对护生的关怀能力的培养效果暂不显著[8]。从得分率偏低的2个维度中可见,当前对护生的教育可能更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了人文教育,特别是与临床工作中息息相关的人文教育。结果提示学校和医院应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进行相应的改革,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应将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到护生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习阶段[9]。
3.2 实习后期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 被关怀的体验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受到同伴的关系融洽程度的影响,与同伴关系亲密者的关怀能力得分高于关系不亲密者 (P<0.05)(见表4)。护生与同伴的关系的实质其实也是一种关怀关系。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0],青少年的同伴在确定一个人的角色和自我价值方面能提供支持和引导。护生在实习期间,大都是寄宿制,班级、宿舍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同学关系融洽、氛围良好,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形成一种关爱的相处氛围。因此,在护生实习期间,医院要为护生营造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组织各种文化活动,鼓励护生之间相互帮助,形成同伴之间良好的关怀环境。
3.2.2 对实习环境的评价 本研究结果发现对实习环境的评价越正面的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越好(P<0.01)(见表 4)。 分析可能的原因: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态度是导致行为的原因[11]。因此,对所处环境评价态度越好的护生,从事护理工作态度越正面的护生,其护理人文关怀的行为也越好。这提示,学校和医院的教育者应重视培养护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如在护理教育中为护生提供专业发展的信息,鼓励其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文化进展和发展前景。实习医院应为护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实习环境,如为护生开放图书馆资源、举办讲座活动等,让护生在实习中充分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心和照顾。在护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鼓励护生参与各种学校、医院的活动,便于让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得到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3.2.3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及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生关怀行为 研究结果可知,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及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的程度是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P<0.001)(见表4)。其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较高、能充分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更高。护生在实习中,临床护理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其起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护生通过感知临床护理教师的关怀品质是内化为自身关怀能力的前提。所以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品质越高,其在带教过程中,更可能培养出较高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生。Paterson和Crawford的研究[12]发现,如果希望学生表达关怀,则必定在师生互动关系中经历过关怀。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着护生将关怀行为转化成为其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提升护生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品质。护生通过感知与临床护理教师交往过程中对自身的关怀,使其得到关怀体验。继而自觉的将所感受到的关怀付诸于实际工作中。护理教育引导着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发展,若使护生成为有关怀能力的人,应先让其在求学过程中感受关怀,曾经的关怀体验和感受会成为他们愿意付出,以形成关怀他人的动力,这其中的连结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提醒[13]。所以,医院应重视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择,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以提升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品质。同时应鼓励临床护理教师在带教的过程中与护生多沟通交流,让护生感知到被关怀。
[1]宿小满,万兵华,薛 赤,等.医患纠纷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56-58.DOI:10.3969/j.issn.1001-5329.2010.10.023.
[2]王莉莉,谢碧荣.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7):27-29.DOI:10.13723/j.yxysh.2014.07.010.
[3]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等.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 育论坛,2014,12(2):109-112.DOI:10.3969/j.issn.1672-0059.2014.02.018.
[5]刘于皛,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6):19-21,25.
[6]王金淑.专科护理学生知觉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与学习满意度相关之研究[D].台湾:国立台北护理学院,2006.
[7]吕岩岩,许小明,张金峰,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8A):2788-2791.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2.028.
[8]王海丽,张秀伟,袁义厘,等.人文课程与目视管理相结合培养护生关怀品质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5-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2.005.
[9]贾娟娟,汪洪杰,黄弋冰,等.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护理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护理学报,2013,20(9A):11-1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3.17.004.
[10]David R,Shaffer.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M].Belmont:Cengage Learning,2009:43.
[11]Gibb B E,Andover M S,Beach S R.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 Suicide[J].Suicide Life Threat Beha,2006,36(1):12-18.
[12]Paterson B,Crawford M.Caring in Nursing Education:An Analysis[J].J Adv Nurs,1994,19(1):164-173.DOI:10.1111/j.1365-2648.1994.tb01064.x.
[13]苏爱华.融关怀理念于护理教育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Late Stage of Internship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ZHANG Xue1,WANG Yi-lan1,PENG Qing1,SU Jian-ping2
(1.School of Nursing,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0,China;2.Canc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late stage of internship in a ClassⅢ GradeⅠtumor hospital in Xinjiang,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ing students’humanistic care ability.MethodsUs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choose the topical tumor hospital 112 nursing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Nursing Students’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Scale,Students’ Perception on Clinical Teachers’ Caring Behavior Scale and Clinical Nurses’Humanity Care Quality Scale were us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in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ir clinical teachers.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nursing students’ humanistic ability was 73.4±8.4 and the scoring rate 73.4%.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umanistic nurs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was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ers,the evaluation of internship environment,the quality of humanistic care of clinic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 on clinical teachers’ caring behavior(Plt;0.05).Conclusion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late stage of internship is in a moderate level.Targeted measures such as creating a good care environment for nursing students,improving practice environment,clinical teachers’ care quality and nursing students’perceive on clinical teachers’care behavior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nursing student;humanistic care ability;influence factor
G42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7.005
2017-05-22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6B-HL073)
张 雪(1992-),女,安徽淮北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苏建萍(1972-),女,宁夏西吉人,硕士,主任护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0.7666/d.y110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