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陈岩
目的分析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95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作为伴抑精神分裂组, 81例精神分裂症不伴抑郁症状患者作为不伴抑精神分裂组, 通过查房观察方式, 收集两组患者发病时表现特征(情绪表现、发病思想内容)、发病持续时间、发病频率等信息, 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结果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情绪低落, 焦虑, 无助, 绝望, 精神、躯体运动性迟缓占比分别为95.79%、46.32%、64.21%、40.00%、43.16%, 均高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的87.65%、30.86%、39.51%、25.93%、28.4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分别为(52±2)个月、(3.9±0.8)次/个月, 均高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的(39±1)个月、(2.1±0.4)次/个月,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焦虑无助甚至绝望、情绪低落, 其发病时间较长、发病频率较高, 因此, 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给予医疗支持的同时, 应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
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多发生在青壮年[1], 该精神疾病起病缓慢,临床上表现为个体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2], 有研究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症状表现为抑郁状态[3-5].该病患者一般意识尚清楚,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该病病程呈迁延发展状态, 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患者最终会出现意识的衰退, 导致精神残疾[4,6-8].患者在现有医疗手段治疗下有极大希望获得痊愈.本文分析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住院的95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作为伴抑精神分裂组,同期81例精神分裂症不伴抑郁症状患者作为不伴抑精神分裂组.
1.2 研究方法 通过查房观察方式, 收集两组患者发病时表现特征(情绪表现、发病思想内容)、发病持续时间、发病频率等信息, 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发病时表现特征比较 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情绪低落, 焦虑, 无助, 绝望, 精神、躯体运动性迟缓占比分别为95.79%、46.32%、64.21%、40.00%、43.16%;不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情绪低落, 焦虑, 无助, 绝望, 精神、躯体运动性迟缓占比分别为87.65%、30.86%、39.51%、25.93%、28.40%;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情绪低落, 焦虑, 无助, 绝望,精神、躯体运动性迟缓占比均高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时表现特征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比较 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分别为(52±2)个月、(3.9±0.8)次/个月, 不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分别为(39±1)个月、(2.1±0.4)次/个月, 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均高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比较
注: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发病持续时间(个月) 平均发病频率(次/个月)伴抑精神分裂组 95 52±2a 3.9±0.8a不伴抑精神分裂组 81 39±1 2.1±0.4 t 53.10 18.38 P<0.05 <0.05
本次研究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 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情绪低落, 焦虑, 无助, 绝望, 精神、躯体运动性迟缓占比分别为95.79%、46.32%、64.21%、40.00%、43.16%, 均高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的87.65%、30.86%、39.51%、25.93%、28.4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抑精神分裂组患者平均发病持续时间、平均发病频率分别为(52±2)个月、(3.9±0.8)次/个月, 均高于不伴抑精神分裂组的(39±1)个月、(2.1±0.4)次/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焦虑无助甚至绝望、情绪激动, 其发病时间较长、发病频率较高,因此, 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给予医疗支持的同时, 应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
[1] 孔媛, 赵福云, 王玉兰.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四川精神卫生, 2005, 18(4):243-244.
[2] 刘肃, 王欣欣, 高柳成.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1, 24(5):74-75.
[3] 焦玉梅, 王立伟.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及其临床特征. 上海精神医学, 2004, 16(5):270-273.
[4] 张德强. 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观察. 中国处方药,2014(11):71.
[5] 刘玉局. 不同性别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4):412-414.
[6] Shenton ME, Kikinis R, Jolesz FA, et al. Abnormalities of the left temporal lobe and thought disorder in schizophrenia. A 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2, 327(9):604.
[7] Pezawas L, Meyerlindenberg A, Drabant EM, et al. 5-HTTLPR polymorphism impacts human cingulate-amygdala interactions:a genetic susceptibility mechanism for depression. Nature Neuroscience, 2005, 8(6):828.
[8] 李海涛. 浅谈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5):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38
118000 辽宁丹东市第三医院精神科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