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虹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与对策研究①
卜虹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指标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受诸多方面影响,主要有教学方式和锻炼时间、体育意识和行为反差、环境因素等。该文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论证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从策略改善上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
大学生 体质 因素 对策
体质是指人们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稳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心素质和运动能力,它反映出人们生命活动的综合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环境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据近年来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该文就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改善措施,为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1.1 体育教学方式和学生锻炼时间的影响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一周两课时的体育课程形式,由于受到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场地等的限制,加之学生健身意识和行为的反差、环境气候、学业等压力的影响,多数学生除了每周的体育教学课程以外,很少主动开展体育活动。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长期保持一定的规律性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而时间间隔过久或一两次的训练对体能根本不会起到锻炼效果。可见,人们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保持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科学锻炼,即每周根据训练计划和内容来安排适当的锻炼强度和负荷,并保持在3~5次。因此,学生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体育锻炼频率、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这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反差的影响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体育运动内涵和价值等的认识,进而产生的一切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心理活动综合,在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下,学生们的体育意识都有所加强,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的参与价值和作用。体育行为是人们的具体体育锻炼习惯和表现形式,是人们体育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6~9 h的学生所占比例还不足20%。可见,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之间的反差及其严重。
1.3 环境因素的影响
除了教学方式、锻炼时间和体育意识与行为反差这两种影响因素以外,学生的体质健康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就业的压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职位都需要高学历、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将面临着较大人才竞争压力,学生的课间闲暇时间多数花费在学习功课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长期如此导致体能下降,体质健康问题不断加剧;二是迷恋于网络;三是体育场地和设施缺乏。由于受到高校客观条件的制约,多数体育场地、专业器材和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齐全,因此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2.1 注重转变和提高体质健康的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前提,因此高校师生应首先转变和提高对体质健康的观念,提高自我认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理念。首先,体育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质现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科学地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和内容,把控训练强度和负荷,权衡体育技术和体能素质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的心肺功能较弱,那么具体的实施措施可多制定一些有氧耐力训练。其次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和组织。除了体育课程之外,学生还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通过体育竞赛和培训的形式来强化体育专业能力,建立课内外一体式的教育模式,如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进度建立体育俱乐部、适时组织体育竞赛,巩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加了体育训练机会,而且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利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最后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和体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
2.2 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受到校园专业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客观限制,基于此,可以合理的开发和创编一些对场地设施要求简单的运动项目,例如体育游戏,拓展训练等户外运动,这些项目时尚、休闲且趣味性十足,备受现代大学生的青睐,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发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项目,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拓展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利于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养成,目前被诸多高校引入体育课程中,但运动强度、训练内容和评价方式还需要逐渐改善。只有时刻关注和掌握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通过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2.3 教学中注重锻炼的实效性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应因人而异,必须结合学生的体质现状采用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健身体制,这就要求提高体育训练方式的科学性,要注重锻炼方法的结合性,例如教师可以在多个体育项目中融入利于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耐力训练,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锻炼的实效性,切忌过分注重体育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体能素质的训练。通过对练习强度和训练量的把控来提高锻炼实效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统一发展。
2.4 优化使用体育场地和设施
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不足是制约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优化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发挥最大化使用价值,可通过班级、年级和每月来划分使用范围,减少闲置时间,提高使用效率;二是改善体育场地的设施条件,例如通过安置照明设施来扩大使用时间;三是改造和开发体育场地和设施,通过对现有的校园空间加以改造,例如:安装一些羽毛球、乒乓球和单双杠等健身器械来增加体育锻炼的健身空间。
[1]王大鹏,迟猛.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5(5):112-113.
[2]朗文君.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估模型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4):14-18.
G804
A
2095-2813(2017)04(c)-001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10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高校本科生为例(课题编号:2014RWYB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