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比赛新规则对其观赏性的影响研究①

2017-11-27 23:23张帝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观赏性柔道裁判

张帝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柔道比赛新规则对其观赏性的影响研究①

张帝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随着柔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柔道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发展方向,为规范柔道运动的发展,复兴传统柔道技术和柔道精神,加之国际柔联也在寻求能够更加迎合当今热门体育赛事观赏性强、传播价值高特点的新规则体系。柔道新规则的改变所引起的观赏性变化,将吸引不同群体的受众,成为柔道项目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关键一环。该文通过对新柔道规则变更的主要看点的解读,分析其前后观赏性的变化,研究其对柔道项目发展带来的影响。

柔道比赛 新规则 观赏性 影响因素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通过现场观看柔道比赛、观看比赛录像、查看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柔道运动竞赛规则的新一轮改革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比赛观赏性的影响。针对柔道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帮助柔道项目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并为柔道项目竞赛规则的改革朝纵深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2 研究意义

国际各个单项运动组织常通过制定或修改竞赛规则来引导和控制运动项目的发展方向。柔道比赛规则的改变会对柔道文化带来巨大的机遇与冲突,因此值得我们仔细深入研讨一番。其中观赏性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群体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上这个项目。此次规则改变的重点放在鼓励进攻原则和取消抱腿动作上,使得比赛更加激烈,虽然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但是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比赛将变得更加精彩纷呈与惊心动魄。新的规则也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群体。该文在柔道规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及必要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新、旧《国际柔联裁判规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新旧两版《国际柔联裁判规则》,分析两份规则的更改和变化情况。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与柔道运动项目、体育比赛观赏性及比赛规则其发展特点和价值相关的论文、期刊、书籍等有效文献来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查阅国际柔联官网了解射击比赛规则最前沿的资料和信息。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系统键入关键词“规则 观赏性”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了2000—2013年我国发表有关规则改变论文有90余篇,其中有关比赛规则变化对观赏性研究方面的有10多篇。并在查阅具 有权威性的相关专著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的硕博士论文、期刊文献资料等,为了解研究现状奠定全面、客观的基础。

2.2.2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比新旧《国际柔联裁判规则》,找出柔道项目变化的部分,并列表分析其变化在不同方面对比赛观赏性的不同影响。

2.2.3 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看柔道比赛和观看比赛录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赛地点为近两年来举行的全国初中生柔道比赛以及全国“道馆杯”柔道比赛。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解析

3.1.1 关于柔道运动的基本论述

柔道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格斗技击项目,是由日本古代的柔术经后人发展改造后产生的,柔道的创始人是嘉纳治五郎。他对各流派柔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术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的一些动作(反小关节、插眼、击裆等),确立了以投技、寝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焕然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1]。柔道成型在20世纪初,而柔道真正在世界范围内被接纳还是在1953年以后在以欧洲柔联为主体而产生出的国际柔道联合会,日本讲道馆为了能够将柔道推向世界,不得不与国际柔联进行妥协,对柔道规则进行了第一次重大改变。柔道经过近代的发展之后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项运动被作为奥运会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迅速在世界得以普及和发展并成为各个国家奥运争光的重头项目[2]。

3.1.2 竞赛规则与比赛的关系

合理的运动比赛规则是保证竞赛活动多元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还是吸引目标观众观赏比赛、满足观众多维度需求的基础。规则的调整使得比赛更加激烈,悬念增加,观赏性得到提升。这会对柔道项目比赛训练理念和项目制胜规律产生影响。

3.1.3 运动比赛及其观赏性的关系

职业比赛通过满足观众的需求来实现其商业化利益,具有了观赏性,才有可能引起人们的参与兴趣,进而推动这项运动的快速发展。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演变历史告诉我们,运动比赛的观赏性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人们的欣赏习惯、审美趋势、认同感等是随着对项目的认识、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3]。

3.2 柔道比赛改革的历史回顾

国际柔道联盟组织的前身是欧洲柔道联盟,它成立于1948年, 1951年日本加入联盟以后形成了现在的国际柔道联盟,截至到今天国际柔道联盟的成员国已经发展到203个国家和地区,至今柔道运动基本上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发展。在最初阶段国际柔道联盟成立以后,在各个国家开始盛行起柔道比赛[4],而柔道运动在各个地区进行广泛开展的实践过程中,以往的竞赛规则和相关制度受到了挑战。为了正面回应这些质疑,国际柔联对柔道的相关规则以及制度进行了多次改动,其中主要涉及三大类问题,其一是对运动员安全的保护,例如取消反膝关节的动作、使用河津挂类的动作以及落地时起桥支撑等危害颈椎、脊椎的危险动作,对使用危险动作的运动员直接判罚Hansouko Make(犯规输);其二是增加比赛的对抗性,主要是增加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与动作的观赛性,主要体现在对消极状态的认定与处罚上,例如故意逃脱、反复拆手不进攻等;还有一类就是对于比赛规则的简化,利于观众欣赏,增加其观赏性的修改,这一方面在以往的修改中包括让运动员身着蓝白两色道服进行比赛,是观众和裁判更加清楚地看到得分情况,以及取消了之前在比赛判定中经常具有争议的Koka(效果)这一分值。同时为了在当今各个格斗项目都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突出柔道运动的特色,国际柔联一直都对柔道进行各个方面的改进,以求得柔道运动能够长盛不衰地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3.3 新规则下为提升观赏性的主要看点

3.3.1 取消抱腿技术

在《规则》中的第二十五章犯规输(Hansouku-make)部分第十二条规定任何在立技中所有在道带以下的用单手或者双手,或是单臂以及双臂的进攻以及防守动作都判处犯规输。只有当立技动作停止,并且明显进入寝技动作的时候,才可以使用抓握倒带以下的动作。

诸如此类的犯规动作主要是:

(1)使用肩车、朽木倒、掬投、双手刈、踵返等投技动作时。

(2)立技中朝对方下肢(大腿、膝部、小腿、脚踝)施以擒抱、环抱、扣拉等动作。

在这个问题上,2008年以后,国际柔联对于抱腿技术的限制就已经出现,并且在2010—2014这段实施时间内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在这一问题的判定上,我国国内进行裁判的严格程度是高于国际比赛的,在国际比赛中如果是在进攻中无意碰到道带以下部分的时候是不给予判罚的,但在国内比赛中,无论任何原因,只要接触道带以下部分就会被判处hansouku make (犯规输)。

3.3.2 强调进攻原则

新规则的采用也加大了对运动员消极处罚的判定,如果双方在比赛中,站架低,不釆取主动的进攻,裁判将会做出及时的处罚,处罚的力度大大的加强了。

对于这些部分的改动主要体现在对选手的抢手抓架的规定上。其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 《规则》的第二十五章轻度犯规(shido)的处罚。

(1)对于故意避免采用自然体抓架来在比赛中阻止对手动作的;当一名选手在抢手抓架的过程中三次拆手,裁判应当判处其shido。

(2)在抓架结束后采用过分的防守姿势(一般超过5 s)。

(3)采取进攻动作后却没有明确的投技动作(假意进攻)错误示例如下:

①取技方没有实施投技的意图。

②取技方没有抢手抓架,或者马上松开把位。

③取技方进行一次进攻后或者重复的多次进攻后没有破坏受技方的平衡。

④取技方将一条腿放在受技方的两腿之间来阻挡进攻机会的。

(4)在站立位置下,持续的抓握对手底袖的来进行防守的,或者抓紧拧死对方底袖的。

(5)在站立情况下采用除了普通的抓把外的任意不进攻的抓取方式。

(6)在站立姿势下在抢手完成之后不进行任何攻击动作的。

同时柔联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击剑运动的相关原则,如在第二十五章中规定如果是因为进攻犯规,那么选手将不会获得犯规输(hansouku-make)的处罚,被处以四个shido而继续比赛。

与此相似的还有如果是处于为了保护运动员而给出的犯规输(hansouku-make)例如使用砸头动作,选手可以继续比赛。

3.3.3 加快比赛节奏

新《规则》下对于整场比赛的进攻节奏上的提升也是一大亮点。最为显著的是在寝技压制过程中裁判判定的改动。最为明显的改动是将之前在寝技压制中25 s“一本”的规定缩减为20s,其他得分分值的压制时间也都相应地缩减了5 s。

取消了原有的“效果”得分,裁判环节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在比赛中选手也更加追求背部着地的得分。

同时对于之前争议的当比赛(如2012伦敦赛时)净时结束后应当进行金分加时赛还是举起判定,最终确定为进行金分加时赛,首先得分的选手获胜。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

在进入寝技的部分新《规则》更加强调了连续性的问题。具体的改动主要体现在《规则》的第十六章进入寝技的第二条——允许从站立技转换为寝技的条件:

(1)当一名选手在取得一个投技的得分时,没有打断地直接键入寝技并占据进攻位置时。

(2)当一名选手倒向地面,并伴随着一个没有成功实施的投技动作时,另一名选手利用他所处的位置将其带入地面。

(3)当一名选手在站立状态下运用绞技和关节技获得认可效果的时候,没有打断地直接进入寝技。

3.3.4 加强比赛的连贯性

金分加时赛比分不归“零”。为了保证比赛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比赛如进入金分加时赛,计时记分器上显示新的金分比赛时间,但是比赛比分不归零,仍然保留前5 min比赛中的比分和处罚。如果金分加时比赛仍然战平,裁判依据全场比赛的整体表现来综合评定比赛的胜负。

3.3.5 对于柔道正心正身的教育意义的回归

新《规则》强调了柔道作为一种正身正心的体育教育的功能与特点,在其开篇总则中就详细地论述了讲道馆柔道设立的初衷。柔道运动是作为人与社会的一种提升,并非争勇斗狠。柔道作为一种以“礼始以礼终”的带有独特东方民族气质的运动,讲求对于“礼”的尊崇。

在新《规则》下加强了这一方面的指导与规定。例如之前没有强调过的对于教练员场下指导的问题。要求教练在比赛过程中保持安静并不得做出任何指示手势;教练员只可以在暂停期间对选手进行指导并对不服从规定的裁判进行驱离。同时也规定无论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对手或者裁判进行不必要的人叫喊、评论、手势的一律判犯规输(hansouku-make)。

同时为了加强选手对于柔道技术以及精神的运用以及体会规定当一名选手做出或准备做出任何打斗的预备姿势以及摔跤中的技巧(非真正柔道的技巧)时裁判应迅速暂停(Mate),阻止选手不让其完成动作。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则》下也新加入了对于运动员颁奖评奖的规定描述。要求运动员身着白色柔道服赤脚上台领奖。

3.4 新规则影响下柔道比赛观赏性提高的因素

3.4.1 独立性特色因素

以欧洲选手为代表的运动员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下三路上,使得柔道运动越来越不像柔道,逐步的向着摔跤运动的方向发展,如果在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影响柔道运动的发展。在新的裁判规则下,为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使用例如背负投、袖钓、扫腰、内股等传统的柔道动作,避免运动员弯腰哈背总是准备“下三路”动作,对于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提高观众对柔道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新《规则》中特别强调柔道就是柔道,避免与摔跤,桑博等其他体育项目混淆,其发展的方向就是“一本”柔道。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肩车,掬投,朽木倒等技术都是柔道中的手技技术,新规则的实施恰恰限制了这些手技技术的应用,所以手技技术从整体上来说使用的次数下降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柔道传统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减少,手技技术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背负投技术仍然有着很高的使用率和成功率,所以说新规则的采用使得传统柔道技术又得到了重视与回归。

3.4.2 审美因素

对于观众来说观看比赛的观赛感受是摆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对于没有深入接触过柔道运动的观众来说,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是柔道经典动作的“一本”投技,或者是变换迅速的寝技联络而非在场上双方运动员无休止地抢手拆手。

由于竞技体育下追求金牌与成绩的目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都不约而同的把技术重点放到了手技技术中肩车,掬投等技术动作上,尤其在小级别的比赛中表现的很明显,双方对阵站架都特别的底,很多运动员都是靠穿腿,摸腿等下三路技术来拖延比赛的时间,因为这些技术动作具有安全系数高,使用使身体重心底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把这些技术动作当成了得意技术来用,使得现代的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从一开始到比赛结束,总是低头哈腰的不停的进攻对手的腿部,而且由于双方站架都很低,比赛中满场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了柔道的观赏性。

新规则下对于抓握道带以下动作的限制以及对于抢手进攻更为严格的规定使得整场比赛的节奏加快,对抗更为激烈。

在寝技方面由于在比赛中激励运动员积极进攻,在投技方面的进攻对抗明显加大,《规则》中也更强调投技进入寝技的连续性,双方在寝技过程中无效的纠缠相应减少了,所以运动员要想在寝技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具备投技接寝技的连贯意识,加强了比赛的连贯性和观众的观赛体验。

取消了效果得分也就使得之前对于可有可无的争议判罚减少了很多,使得比赛更加简洁明了。比赛的连贯性增加,增强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3.4.3 人文社会因素

日本柔道在近现代重点分析和研究了柔道与近现代社会的连接以及柔道与世界体育的接轨,在新《规则》的总则中也有这样的记述,柔道作为人与社会的提升,柔道是一种通过武术搏击练习来对人进行身体、智力、道德的教育[5]。日本柔道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价值,形成了日本柔道“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理论,符合现代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使柔道顺利成为学校教育内容,达到锻炼青少年体魄、培养斗志和加强自身修养的教育目的。

新规则下对于柔道一些传统礼仪的回归以及对运动员及教练员场上场下的行为举止的规范都体现了柔道作为一种教育的人文社会价值。尤其是在颁奖时要求运动员身着白色柔道服赤脚上台领奖也可以看作是近年来国际柔联与讲道馆柔道由分歧走向融合的一大重要进步。在观赏性上更加符合柔道作为东方传统技艺的意蕴。

3.4.4 训练学因素

规则的变化意味着训练和参加比赛技战术将相应改变,例如抢手后直接进攻的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对运动员的素质和日常训练的方法手段产生重大影响,柔道选手们需要在平时练习中付出更多,从而提高竞技水平,给观众带来一场高水平的比赛,提升了整个比赛的观赏性。

3.5 新规则在观赏性方面的局限性分析

3.5.1 新规则下对于进攻道带以下部位的要求过于严格

新《规则》下对于进攻抓握道带以下部分的判罚极为严格,直接给出犯规输(handouku-make),即死亡犯规。这种规定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复兴了柔道手技方面的传统经典技术,但是也使得相当数量的进攻技术陷入被抛弃的境地,对于柔道运动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借鉴当今跆拳道运动中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拳的进攻地位与得分效果,同理柔道运动中也应当给予这些在新《规则》下属于犯规动作的技术以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在比赛中限制选手的相关技术使用次数与低站架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同时也使得比赛更加充满悬念和刺激,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3.5.2 新的裁判规则中缺少观众参与因素的加入

鉴于在中国以及其他柔道运动并不十分普及的地区来看,观众并不了解柔道选手的情况以及技术使用等问题。使得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较少,赛场气氛不够热烈。在赛前应当加入对运动员最好成绩以及段位的宣读来提高场上观众的参与热情,加强互动环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新《规则》的颁布对于柔道运动走向独立的、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以及未来的发展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2)对于得分分值的减少以及违规情况的简明化,不仅有利于裁判的场上制裁,减少纠纷,同时有利于对柔道项目陌生的观众快速理解,有助于柔道的进一步推广。

(3)规范了抢手的动作以及时间,运动员在抢手后直接进攻;强调了寝技的接入方式与动作的连续性的问题,使得比赛过程更加紧凑,对抗更加激烈。

(4)更加注重对于人文礼仪性的要求,不仅是运动员,而且对于包含教练员在内的观众都做出了言行举止上的要求,使得赛场文明方面得到加强。

4.2 建议

(1)针对当前新《规则》下对于道带以下部分的限制动作,应当着重发展柔道运动的传统经典技术,给年轻运动员以更多的发展机会。

(2)在训练中强调进攻意识,重视快速抢手的训练以及投技和寝技之间的联络。

(3)教练员与运动员都应加强自身的修为,提升道德水平,领会柔道精神。

(4)国际柔联在规则的制定上可以适当考虑通过限制技术使用次数和低站架时间的方式来一定程度上恢复下路进攻动作。

(5)国际柔联在之后的规则制定中应当考虑到选手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环节,并对此作出规范。

[1]刘祯.我国女子柔道项目保持优势的成因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2]余建华.嘉纳治五郎与柔道的发展[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4.

[3]张茂林.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观赏性问题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4):16-20.

[4]安建奇.新规则下世界男子柔道优秀运动员技战术发展特征[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5]覃永贞.近代日本柔道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8.

G852.4

A

2095-2813(2017)04(c)-0246-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246

张帝(1992,5—),男,汉,辽宁沈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重竞技。

猜你喜欢
观赏性柔道裁判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现在好多了
完形填空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