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廪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体育成人教育的异化与超越
黄正廪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成己”是体育成人教育的应然使命,而“成人”则是其实然使命。在“育人”的过程,受到体育成人教育主体的意义迷失和体育成人教育对象的自我困窘影响导致教育对象和价值取向的异化。鉴于此,体育成人教育要构筑文化范式、人文教育和“塑”人功能,以实现体育成人教育的异化超越。
体育成人教育;异化;超越
当下,体育成人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的一种途径,对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中,体育成人教育对我国体育师资队伍人才建设培养、民族综合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文化建设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化、教育高速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体育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化形式:追求学历文凭,不注重学习过程;追求学习的结果,忽视人性的培养。体育成人教育的确存在教育异化问题,研究教育异化问题并不是为了批判该现象,进而否定已经取得成绩,而是为了消除体育成人教育异化,使体育成人教育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前行。
异化是指事物在某种原因或条件下生长与自己本质相悖的、异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又反过来破坏这种本质[1]。教育异化就是教育偏离正常的运行轨迹,脱离和疏远了教育的本源,使教育成为异于本己的他者。体育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同样存在体育成人教育异化的问题。
1.1 对象“工具性”的异化
体育成人教育异化之一是人对体育成人教育的异化,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工具性”,是体育人的运动技能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工具。
体育成人教育的困境是将“成人”的学习过程沦为追求“谋生”的目的。这个异化过程中,体育成人教育的目的已经不是“新人”培养,实现追寻人性完满的过程,而成为获得一个较好的工作。体育成人教育过于重视学生获取新的运动技能及训练方法,以服务体育事业为目的教育表现出压抑学员聪明才智和束缚学员独特个性的不足,以手段性或工具性的对象存在。急功急利、急学先用的短期行为影响下,体育成人教育的授课本在运动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被固化在教室内进行理论学习。
体育成人教育在学习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已经由先前的取得学历转变为获得运动技能资格、运动等级认证的阶段,学员经过系统、科学的学习获取运动技能和等级证书不仅仅是个人“自主”的产物,而且也要通过相应的外部机构给予认证的“资质”。体育成人教育忽视了人的发展,把人当作一个大容器,希望把尽量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训练方法等充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去。整个体育成人教育的培训过程充其量就是一个如齿轮运转般紧凑有序的工具般地高速运转“工具理性链”。体育成人教育疏忽了给予本有的人文关怀与引导的人文化成,脱离了成“人”的永恒目的,将人作为一种工具,把他们培养成为现代化的机器人。体育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它不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充其量只是体育教育的附属属性。当体育成人教育异化为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学员获取文凭的工具时候,体育教育的附属价值僭越了其本质价值。现代体育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锻炼”的技能与方法,更要塑造人的灵魂和道德。体育教育目的变为谋取经济效益,脱离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也就失去了它本真的意蕴,失去了它的自由性。“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教育出现一种知性取向,完整的教育演变为技术教育,价值教育处于被压制和边缘化的地位[2]。
1.2 价值取向的异化
体育成人教育异化之二是体育成人教育对人的异化,使人沦为体育教育的奴隶,体育教育的“成人”性丧失,逐渐成为人的对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时时刻刻与人相关,而人具有“求价意志”,任何时候又在不断追求价值和意义[3]。体育教育慢慢体现出了“马太效应”,一方面培养出了极少数的“高、精、尖”人才,一方面全民体育教育止步不前,体育教育的价值不仅要实现个人的身心健康,还要促进全民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不仅仅要考虑这代人的身体素质,还要考虑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教育担负着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重任。而如今体育教育的状况可以说是渐渐背离了这一价值取向。比如现有的“体育教育市场化”。在教育行业实行市场化有积极的因素,能够促进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更合理,达到更高效、更经济的教学目标,但“市场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市场规律毕竟和教育规律不一致,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宏观的工程,而市场更追逐利益、更看重短期效益,如果简单的用市场的手段来发展教育,教育会慢慢的背离其初衷,沦为市场逐利的工具。
体育成人教育通过学习获取运动技能知识并授予学历文凭;但是,作为合理学习结果的学历文凭却成为学习者参与学习的主要目的。这种追求最终结果的价值取向易导致功利化。在学历文凭主导下,体育成人培训过程人为的显得不重要,重视培训结果,忽视中间过程,呈现出学员需要文凭证书与培训机构授予学历证书的线性方程。体育成人教育关注招生工作、学籍管理和教学过程,而育人实践被忽视或忽略;对参加学习者来讲,最快捷、最省事拿到学历文凭却成了影响学员选择学习院校的重要参考标准。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个体受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更多样化,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时代的“宠儿”,取而代之的是真才实学的技能。在唯学历学习动机价值导向下,现实的体育成人教育课堂呈现出“教室的存在,学员的缺席”,教师的“教学”仅为体育知识的讲解和运动技能的示范,学生的“学习”变为知识的储备容器,教与学的过程排斥情感、态度参与,师生关系蜕变为“手段—目的”关系。在功利思想的冲击下,体育成人教育背离了教育的价值,成为“去价值化”的畸变教育。
体育成人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实现“育人”价值,在态度上要真诚待“人”,在教育实践行为中形成“人”,深入挖掘生成成人的意义和功能,而不是把体育人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超技术、高效运转的真正机器、沦变成为一种劳动工具或是一种文凭学历的追逐者,迷失其功能和意义的价值取向。
2.1 主体性:体育成人教育主体的意义迷失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发展客观上构成了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4]。由于现代社会,教学效果往往追求短时间、快速度和高效率,体育成人教育主体要相应的追求工具理性,这就要产生“物化”甚至“异化”的过程,“人”的核心价值被物化,成为教学效果的一部分,“人”的地位由主体渐变成附属工具,人文教育的需求变成教育工具的需求。
由于体育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依据需求层次理论,体育成人教育满足教育对象的由低到高的层次需求。体育成人教育机构具有提升学员学历、获取运动技能等级和技能资格的服务措施,帮忙教育对象提升和拓宽就业、晋升渠道。在满足生存条件下,由于年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等因素影响,这就决定体育成人教育对象关注实现自我发展的问题——如何满足教育对象的精神延生。体育教育要塑造学生的人性和品德。因为“人不仅是个实实在在的存在,更是一个意义的存在。对个体来说,意义大于存在,意义成为哲学家衡量人之为人的根本。”在理性工具价值下,体育成人教育跨越过主体的“人”和目标的“育人”两个层面来发挥人的“工具”功能,要满足自身需求;人的价值意义被漂浮,被异化为被外在需求控制与内置规则要求的产物,仅仅是追求生产而高效率工作的一个机器。这就使“人”的主导地位被旁落。体育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育人和传授运动技能。而在育人的过程中,忽略了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尤其忽视了对学习者做人、成“人”的教化,这使得体育成人教育变为‘失去另一半’的教育,离‘人’的理想追求与梦想实现越来越远。
2.2 社会性:体育成人教育对象的自我困窘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经济全球化使得人口、技术流动更大。人们学习途径方式多样、工具载体的更新加快,交流的场域也逐渐增大、节奏也快速。网络科技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另一方面年轻人使用网络共享资源来进行学习工作。在理论层面上,这种网络远程教育方式有利于减少体育成人教育的工作量。但是,网络文化引领大众走向极端——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抛弃一起陈旧的优秀文化。在这类情况下的体育成人教育对象就存在着无根的两种异构同质结果:一种是体育成人教育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洗礼,在遭受市场化、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下,追求知识和技能变得飘忽不定,美好生活受到质疑和分解,无真理、无本质意识形态开始嵌入成人的观念中,表现为一种迷茫的、自我困顿的地步;另一种则是年轻人的思想陷入‘混沌’秩序之中:我行我素、非主流文化意识潮流。当体育成人学生批判现有社会风气和道德沦丧、排斥成人教育进修过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本和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也丧失了本身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使人生活在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半空中。”这些学生被边缘化,他们走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利用体育成人教育获取社会学历文凭和运动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成人教育引导自身寻求合适的工作,担当起“育人”功能和引导对待价值观念的作用,这也是体育成人教育的任务。
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对体育成人教育异化的超越。需要采取引导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等措施来实现对体育成人教育异化的超越。要解决现代教育的困境,对现代社会中“劳动”的胜利产生一份拉力,需要构建“行动”的教育[5]。
3.1 体育成人教育的文化范式
虽然体育成人教育的学员是成人,但成年人的理性和固有思想并不会妨碍成人教学目标的完成,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塑造和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要目中有“人”,把学员看成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进行培养,使成人学习理论、发展实践,塑造更优秀更完善的自已,为自已的生命赋予更重要的意义,这是体育成人教育成己成人的根蒂。从生成学来看,成年并不是教育的终点,教育是每个人人生的终生需求。在认识层面上,体育成人教育要摆脱孤立、静止、外适的偏颇认识;在实践层面上,实现方式从外求向内求转变,最终达到双向平行发展的动态过程,达到成己成人的意义衍生。
由于传统体育成人教育活动偏重机械倾向与学历工具主义的思想,把生成性学习纳入体育成人教育的范畴,作为体育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并把它内化为体育成人教育的理念与行为方式应是新时期体育成人教育的文化范式。在体育成人教育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绩上需寻找一定意义衍生的效果,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动性,形成长期在生成性学习机制,真正实现体育成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3.2 体育成人教育的人文教育
体育成人教育主要还是一种能力导向的教育。这种能力导向往往是指“运动技能”“运动实践”等硬实力,强调软实力的培养。这种过于单一化的体育成人教育,学员可以成为一名胜任岗位的教师,却不是优秀的体育教师。而要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需要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强调“硬能力”与“软能力”齐抓,强调能力与素质共塑。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是紧密相关的。文化意味着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分析和认知,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内在价值与社会存在的理解,避免使个人成为他们操纵机器的附属。体育成人教育在开展人文教育课程中要突出特色,突出体育教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体育核心能力和体育生涯规划指导等教育。
3.3 体育成人教育的“塑”人功能
传统的体育成人教育在功能上过于夸大工具性和手段性的存在意义。在社会市场化和学历主义的影响下,表现出急功急利、急学先用的形式。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下,体育成人教育则是精于“实践”——学习运动相关知识和培训运动技能,而荒于“人性”培养。从生成学视角出发,“成己”是体育成人教育的应然任务,而“成人”则是其实然任务。
体育成人教育当中一个目的是予以对象人文关怀使其实现自身的社会存在。从生成视角来说,体育成人教育对象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一个意义的存在。体育成人教育要回归其本原,其价值追求和最高目的则是“成人”。体育成人教育站在超越的视野下,寻找各种途径致力于人的德性完善,给人以人文化成的熏陶,予以体育成人教育对象应有的人文关怀,使学习者经过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践行体育成人教育“成”人的使命。
[1] 冉铁星.应试教育:教育本质的异化[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1-12.
[2] 张应强.现代化、价值教育与大学使命明[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2(5):22-27.
[3] 刘晖,李晶.认识论视域中的教育异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58-61.
[4] 付永昌.基于单向度理论的人与教育异化之反思[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4-136.
[5] 章乐.现代教育的困境与“行动”的教育——兼论阿伦特的教育思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6):12-15.
On the Alienation and Resolution of PE for Adult
HUANG Zhenglin
(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Guizhou,China)
黄正廪(1979-),湖北枣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