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一种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工作,可以促进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臧凯和李英采用面对面半访谈的方法对抽样的大学生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使大学生积极看待自己、他人和事件,人际交往能力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朋辈心理训练营,以朋辈为主体,以模块化主题式心理课程为内容,以专业的心理导师为主导,探索式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引导,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大学生中深入广泛开展。
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滋养下,从小被捧在手心。他们早熟、独立、张扬、自信,没有经历艰苦体验,缺乏集体意识,自我观念超强,自我中心明显。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耐挫力、共感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新生心理普查的大数据显示,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笔者曾经在心理课堂上对400多名新生进行适应性测试,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存在或多或少的适应性困难,包括人际、情感、环境等方面,而其中人际困扰是最大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个体主动、热情、真诚、宽容等,这些都属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
孟万金等通过大样本心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多维度探究,得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包含六大维度20分项的内容。六大维度包括认知、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超越,20分项包括: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力,真诚、勇敢坚持、热情,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六大维度涵盖知情意3个方面,20分项融合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情绪情感、目标动力等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多个维度,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核心导向。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健康协会,开设心理选修课,组织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推荐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证,至今已形成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模式。
有调查研究发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同时最令大学生不满意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多渠道、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前进与成长。积极干预主张用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成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积极力量不是通过外在的灌输获得的,而是在干预中个体自主建构得来的,是个体积极品质的发掘与培养,是积极力量的保持与提升。朋辈心理咨询精英训练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学习模式,提倡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在合作互助中成长,在积极心理干预方面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营造封闭、安全、愉快、放松的环境,让参营的大学生全情融入,敢于释放,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在朋辈互帮互助中觉察自我,感受不足,不断完善。
朋辈指的是高校年龄相仿的大学生,“朋友”“同辈”或“同伴”。朋辈群体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要合作者。朋辈辅导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辅导,包括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朋辈辅导具有亲近性、认同性和安全感等优势,是大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20世纪90年代,朋辈辅导开始在香港、台湾地区出现,随后被引入中国大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朋辈辅导不仅是对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数量的必要补充,而且也是对专业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补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通过朋辈辅导,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功能,让有共同心理需求的大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成长。在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方面,合理利用朋辈资源,有效减轻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负担,将积极心理的理念渗透到基层的各个角落。朋辈辅导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朋辈之间的生活经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这是朋辈辅导的主要优点。这种经历和心理感受的共时性能够带动彼此较快地融入团体,减轻部分大学生因害羞不敢自在表达的压力,能够更好地催化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生长。
陈明通过实验对两组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团体辅导,实验组成员的积极心理品质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心理训练营是一种团体辅导的模式。它的初衷是为大学生提供互助成长的积极心理环境,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组建核心助理团,通过小群体和大团体,小组和团队,结构化地设置培训课程,采取游戏、分享、体验、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引导朋辈之间开展互助式体验性探索活动,促进成员相互学习、合作互助、共同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问卷调查和大学生的成长报告发现,参加心理训练营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成长,体现在:人际关系转好,心态变得乐观,敢于表达想法,愿意主动靠近他人,担忧和焦虑减少,懂得并热衷于赞美他人,懂得感恩,变得更加开阔等。通过对训练营大学生进行纵向跟踪,我们还发现,部分入校时心理普查结果显示需要重点关注的大学生,经过训练营之后,至少在两年内未出现异常,而且大部分都积极学习与生活,有困惑能主动寻求帮助。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末,并于21世纪初开始在国内备受关注,它的核心是指向人类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环境,把关注点集中在人类的优势品质,通过发现并挖掘优势能量来帮助个体看到成长的可能,消除习得性无助的困扰。积极心理学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担负着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懂得发展个人优势,不断增进自体幸福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教学模式。训练营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模式,主要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并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根据孟万金等人的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包含六大维度内容:认知、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超越。朋辈心理训练营紧紧围绕这六大维度,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针对认知提升,设计“自我探索”“神秘朋友”“丰盛日记”“我的自画像”“心理知识知多少”等项目。针对人际提升,设计“关系中的我”“心有千千结”“团体画画”“小组展示与汇演”等。在情感方面,有“解密大行动”“小鱼文化”“价值探索”“U型走道”等。关于公正、节制和超越,主要设计“主体体验”“生命轮”“人生五项”“给自己的寿词或悼词”等。这种模式的训练营,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成长,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反响好、口碑好、效果好。
[1]臧凯,李英:《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给予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2期。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
[3]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