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指的是人们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一定观点和态度以及立场的综合。相应的观点和立场等集中体现出人们对于不同的价值以及价值关系的观点和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并凝练为24个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集中体现出当代中国的精神追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规定着文化的性质、方向,起着社会稳定器和精神生活方向盘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2组词、24个字,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体现了亿万群众社会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的创造,反映了社会成员主观愿望的最大公约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线贯穿始终,所言皆是人民群众关切、关注和关心的大事小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来之不易。我国百年来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变化之剧烈前所未有。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与图强相起伏、与屈辱相交织、与战争和复杂斗争相伴随,与此相关联,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的较量非常激烈。只有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经过近40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党早已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我们的文化建设实现了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相适应到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适应的转变,实现了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适应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转变。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成熟把握,根本就在于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物质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能动地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同时,实践也是保证各种价值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应的价值关系可以顺利产生的重要基础。实践的存在,对不同主体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以及最终的实现等,都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价值想要得以顺利地生成,必须始终立足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不同的个体,只有切实地从事、参与到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才能获得一定的价值。同样的,通过参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也有力地促进了各种价值的生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其生成也同样与各种社会实践存在密切联系,并需要遵循相同的发展规律。分析实践对价值的促生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促生关系,从形式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被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改造客体,改造主体。分析上述两种形式,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代表着当前全社会主流的价值形态,集中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在价值方面的具体取向,以及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对于一定的社会价值,在观察广大社会成员对其态度的时候,需要分析其是否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进而最终形成一套核心的价值观念。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相应的社会价值观需要在人们的社会公共生活中真正具有一种优先价值特质。同时,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等相契合,并具有明显的优先性以及普遍性等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拓展了主要矛盾的外延,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层面。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阶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生成和具体的实现等,也与广大人民群众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为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在其着力点方面,还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回归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广大人民群体的实际生存境遇以及发展命运等紧密相关,对大众的现实价值追求予以高度关注,并切实了解大众在利益方面的诉求。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上取得显著成就。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英模事迹、乡规民约、修身运动、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之中,日益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已越来越被国家顶层设计所重视,在大学和中小学的国标教材内容编写和课程设置中,价值观的权重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和提高;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倡导正确价值观、反对错误价值观已经成为主旋律。因此,从哲学教学上进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践为基础,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抽象观念,集中体现出全社会的价值走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过程中,选择立足现实,以各种实践活动为基础,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由此来看,从本质角度进行分析,实践是沟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在相关的主体方面,通常情况下,实践的主体大多都是具体的生命性质方面,并涉及到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方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在这一价值观念的生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实践始终参与其中,并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下,社会主义从理论性角度,经过一定的时间逐步进入实践性阶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每个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对于党员干部,更应该自觉地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我们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主要依据的,体现到意识形态领域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始终是对人民需要的满足,对人民利益的实现以及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屹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闪耀着当代中国精神的灿烂光芒。其中也蕴含着中国全体人民在价值方面的共同追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了再次强调,并对其予以深化,将其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略。在充分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考,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核心价值观具有“脚踏实地”的特点,始终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而且,核心价值观在紧密联系实际、以实践为基础的同时,具有最高层次的抽象观念。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全面了解并深入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将其融入到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之中,使其可以牢牢扎根于中华大地、扎根于广大人民心中。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
[1]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802936.html。
[2]周向军,王瑜,高奇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3]《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ex.cssn.cn/zx/201710/t20171022_3676072.shtml。
[4]谭九生,赫郑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进新行政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第八届行政哲学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行政价值”研讨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2期。
[5]王越芬,季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哲学内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视角》,《学术交流》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