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形势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借助课文中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构造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
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处于新课改时代,各学科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初中语文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对语文课的兴趣不是很浓,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枯燥乏味。其内在因素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特色,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是刻板地分析课文,让整个教学过程程式化、机械化,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呢?语文教学应怎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呢?对此新課改理念给广大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具有一种极致的美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研究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改变当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可行途径,现笔者将就此进行专项研究。
一、运用课文中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当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蕴含着无尽的美感,而且表现出的“美”是多层面、多角度的,既有社会美、技术美,又有自然美、艺术美;既有如诗如画的写景散文,又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经典诗歌,更有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优秀小说。在这些课文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蕴藉着浓厚的深情,能令读者在产生感情共鸣的同时深受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形象,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把课文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譬如在教学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并没有运用传统的翻译分析教学法,而是注重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课文中美的形象去引导学生感受美。具体教学时我主要抓住该词中的“明月”形象,因为“明月”柔和的光线极富美感,往往能令人充满遐思。为此,我以“明月”的形象为核心设计这堂课的教学,并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赏月、听月、写月、品月。在第一个环节“赏月”中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美轮美奂的明月图片,并让学生看着图片联想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此举从视觉角度通过明月图片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典雅细腻的美感。在第二个环节“听月”中,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觉让学生感受词中富有美感的“明月形象”。而在写月和品月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明月”形象,既引导学生去领略明月之美,又通过明月的形象启发其去理解词人的感情,最终让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充分感悟了“美”的形象,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新课改理念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课堂中的审美因素,并创设具有美感的情境,以此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令其在学习中产生愉悦之感。这一理念完全符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语文教师不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意蕴,仅是刻板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枯燥地分析课文,从而让本可以妙趣横生、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变成乏味的语文知识分析,毫无美感可言。加之当前不少初中生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而这样的学生也很难通过自己的视角去发现蕴含在课文中的美感。针对上述两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蕴含在教材中的“美”,并创设温馨和谐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感受美、领悟美,令其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养他们领略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其性情,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这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这篇课文的经典配乐朗诵。著名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从听觉角度为学生创设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光图”:河水淙淙,鸟语花香,成群结队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绿油油的草地,明媚和煦的阳光…..无限春光已经蕴含在学生的心中。此时通过优美的朗诵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境,让全班同学都陶醉在美丽的春光图中。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春”最为精彩的地方。对此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说“闹”字用得生动形象,因为“闹”这个字不但表现出嗡嗡的声音,而且还生动地描绘出喧嚣沸腾的景象。还有的学生模仿磁带中的朗诵富有感情地读出了很多运用了拟人修辞的句子,并说这些句子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期盼之心,又把春草、春花、春风完全拟人化了,令这些事物活灵活现。对于文末三个经典的比喻句,很多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三个比喻句,生动地点名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的美丽动人,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完全被点燃,积极性高涨,我看时机成熟,则充满感触地说:“同学们,春天正如人生的青春期是无限美好的,大家正处于人生的‘ 春天,在你的面前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只要同学们能把握机遇,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定能让你的人生之春绽放出无限的光彩!”此话说完后学生们更是群情激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美丽因子,并创设审美情境,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更能培养其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时代进行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注重挖掘课文中蕴含的美丽因素,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创设温馨和谐的审美情境,让学生沐浴在美的氛围中,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兴趣的目的。
作者简介:杨玲花(1972-),女,湖南衡阳,湖南省衡阳市珠晖一中,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王密芬.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06期
[2]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李月霞.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05期
[3]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刘小盼.文理导航(上旬) 2016年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