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
摘要:新媒体因其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捷、影响范围广泛等特点,给信息传播领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自主,如何以责任教育为抓手,在分析、借鉴外国思政教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推进我国思政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责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017-03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博客、微博、QQ、新闻网站、媒体论坛等以互联网、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为支撑的新媒体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运用。新媒体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快捷的沟通渠道以及个性化的交往模式。随着传统教育的话语权被打破,高校思政教育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道德品质弱化。一方面,网络信息丰富多元,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身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期的大学生可塑性强,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很容易陷入网络的洪流巨涛中难以自拔,导致是非观念模糊。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平台,但若缺乏引导和监管,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弱化。
2.理想信念缺失。网络的开放性为西方的消极文化思想提供了可乘之机,它们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渗透,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使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集体利益,引导其价值观趋于物质性、功利性,忽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最终导致理想信念的缺失。
3.人际交往淡漠。网络的虚拟环境使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转变,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长期依赖手机、电脑等网络通讯设备,容易沉溺网络游戏和虚拟交往,从而放弃现实中正常的人际交流。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性格孤僻、情绪消沉等情况,导致人际交往淡漠,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责任教育在外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体现
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勇于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社会进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活动。
以美国为例,责任教育在美国高校思政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美国高校历来将爱国主义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我国机械地灌输社会规范和要求不同,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了解政治观点、社会制度、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产生对社会理想的理解与认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约束,而是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角色,形成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观念以及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向往。同时,美国高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旨在使学生成长為正直善良、乐于分享、互帮互助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真正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起来。
2.提供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方式。美国高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课堂讲授、社区服务、社团实践等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注重教育的渗透性。美国高校的社区服务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大学生每周为社区提供一定时长的服务,由政府承担基本的运转资金。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基础的理论课程,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后深入社区进行了解勘查、调研走访和实地操作,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通过社区服务,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转变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甘于奉献、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在社区服务中收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够激发他们未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坚持不懈地投入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中去。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美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建立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相适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将内化的责任意识外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中。通过责任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自觉参与国家各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最终成长为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践行者甚至是领导者,真正使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应有义务成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积极的力量和动力。
除美国外,法国也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各种志愿服务机构或自主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庞大的志愿服务力量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直接选择将社会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法国高校还构建了科学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考评标准,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德国高校的思政教育重视学生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保障人权、明辨是非的责任意识。新加坡高校则将思政教育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纪念碑等,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通过责任教育开展思政工作的途径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承担着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责任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责任意识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生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重要保证。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体的成长,更标志着整个国民素养的提升。
从外国的责任教育中可以看出,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指导思想、政治体制和道德要求,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道德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引导他们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将思政教育由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责任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源,只有当政治和道德行为出于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时,才具有崇高的精神意义。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历来崇尚责任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代代文人志士的信仰与目标。我们要将他国责任教育的经验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用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来唤醒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实现责任教育更高层次的升华。
2.创新社会实践形式,打造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拓宽思政教育工作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开辟多渠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例如“PU口袋校园”这一专注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成长服务多媒体平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这种新型社会实践形式不仅使学生活动的开展更为有序、高效,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明确今后走上社会的角色定位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当把握时代脉搏,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积极与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形成合力。同时,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系统,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增强实践活动的吸引力,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能力施展平台,让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除此之外,高校要大力拓展网络空间,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自觉占领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制高点。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校园文化、育人成果、科研创新等,打造出有态度、有角度、有深度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积极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关注热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可以生动、巧妙地将各种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还可以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关注、控制和引导,指导学生坚定立场、理性思考,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
3.提高学生媒体素养,增强网络免疫防范能力,健全网络信息监管制度。当代大学生群體富有主见、个性鲜明,高校思政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搜集、分析和整理网络信息,激发教育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悦纳度。让学生在接收健康信息、抵制垃圾信息和筛选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对信息资源和媒体环境的理性分析,明确科学的价值目标,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要使大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媒体、使用媒体和利用媒体,培养媒体甄别意识,掌握信息辨别技巧,提高学生媒体素养。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冷静分析、和有效驾驭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下抵制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增强网络免疫防范能力。
高校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制度。首先,以国家网络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其次,建立网络信息监控机制,过滤校园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最后,建立思政教育网络预警机制,通过调查、收集、分析、研判和处置,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校园网络舆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来,一方面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实现学生现实特点与时代背景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要在总结、借鉴外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新媒体背景下辨明方向、廓清迷雾、自信前行。
参考文献:
[1]王虹,王刚.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耀灿,郑永延,吴潜涛,骆郁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骆郁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陈俊珂.美国大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J].比较教育研究,1999,(1).
[6]戴艳军,查伟国.美国高校德育实践对中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6).
[7]沈蓓绯,纪玲妹.服务学习:美国大学实践教学与公民责任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8).
[8]郁建兴,刘大志.互联网与中国公民社会研究:反思与展[J].哲学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