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读散发魅力

2017-11-21 19:44诸科花
新课程·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品读领悟指导

诸科花

摘 要:儿童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语文教材将名家名篇汇集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最优美的文字、最真切的情感,因此,学生从人生起始阶段就能够与优秀文本对话,了解最杰出的人物和事迹。品读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读习惯,这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品读;指导;领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来体验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内涵,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想让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感受文字的蕴味,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就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营造的氛围和境界中,逐步深入地阅读,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体会文字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更好地体验文章情感。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品读散发出语言魅力。

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描写穷人的“穷”。从品读中,学生就能感受到:(1)屋内的摆设体现的“穷”:“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2)孩子吃、穿体现的“穷”:“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桑娜和渔夫忙碌中体现的“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心惊肉跳。”“丈夫不顾惜身体……填饱肚子。”虽然字里行间中未出现一个“穷”字,但通过品讀,却能让人品味到渔夫家庭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从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中品读,从而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深入品读后发言,说说文中描写有什么特点。文中对桑娜抱回孩子的情景进行了描述,同时还描写了桑娜的心理活动,对于桑娜想将孩子留下,同时又怕丈夫不愿意的矛盾心理,作者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而是使用了五个省略号。对于这部分的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的心情,研究每个省略号的用法,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桑娜当时的具体想法是什么。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文字发生了碰撞,学生对于主人公的情感认识更加全面和清晰,体会到桑娜先激动、后紧张、最后坚定信念的波折心理历程。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作者用词和行文的妙处,了解了如何通过文字形象描述人物心境;在体会渔夫的品质中,理解人物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后的语言描写,用换词法理解“熬”字(换成“挺、度、顶、坚持、克服”),体会生活的艰辛不易,感受渔夫的美好心灵。

引导学生品读词语、阅读句子、欣赏段落,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文章,学生就能够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技艺,表情达意的方法。

让学生抓住中心句、过渡句、重点句展开品读,学生在不断品读和揣摩过后,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他们品读的重点也会有偏差。学生的每次朗读都包含着自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包含着学生自身的独特情感。多元化的朗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品读文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华丽的辞藻和多种多样的写作手法,为营造文章氛围打下了基础,但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扎实的、真实的。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奇妙手法,让学生从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段落和标点符号中感受和揣摩,体会到文章的人文情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堂教学时间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阅读能够启迪智慧,积累语言素材,为每位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打下基础。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

在课堂外,教师应该建立品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积累知识的习惯,领悟、品读内容。为此,我认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应该包含三个种类:第一类是诵读类材料,如经典语录、优秀的古诗词和有代表性的现代诗词等,常见的有《小作家选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歇后语大全》等,在阅读课、自习课或者其他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阅读,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同样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感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第二类是名著,阅读名著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常见的有《西游记》《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名著的共同点是故事性较强,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阅读起来也不吃力;第三类是浏览类,如阅读报刊和热点文章等,课堂教学并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方法,贴近社会生活才是学生感受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阅读,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语文是一门理论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没有实践,学生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语文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阶段性的长期过程,需要长期积淀才能够实现。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语文品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用法和含义,而不应该将词语从语境中孤立出来。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品读文章不能只看表面形式,如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喻方式等,而要更加重视内容的品读。

总之,品读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巨大魅力,学生有了品读的主动性,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语文教学参考(六年级下册)[M].语文出版社,2010-12.

[2]刘锦球.让学生轻松自主地阅读[J].师道,2008(9).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读领悟指导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多么痛的领悟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