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峰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初唐佛典异文类例*
王绍峰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佛典存有大量异文,这些异文对于佛典的校理,对于文字学、训诂学硏究都十分宝贵。文章对初唐时期佛典异文进行了初步概括,总结为十类,通过解析例证,探明源流演变,说明构成理据,努力为异文、俗文字硏究等提供新的成果。
初唐佛典;异文;考证
佛典语料诚为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此前佛经语言研究依据《大正藏》者颇多,而《大正藏》是在五十年前出版的,当时编纂者尚未收尽现存的所有版本,而且它虽然提供一些异文的情况,但仍不能称做是善本。狄雍说:“大正大藏经是在五十年前出版的,直到现在仍然是认真研究汉文藏经的基石。不过,编纂者尚未收尽现存的所有资料,而且,它虽然提供了许多不同读法的脚注,但仍未能称为经过真正批判的汉文佛典版本。西方学术的传统之一,就是研究古代罗马及希腊的哲学、宗教、历史问题时,首先必须植基于可靠的文献学基础上。”*狄雍著,霍韬晦译:《欧美佛学研究小史》,华宇出版社1983第1版,第95页。佛经中大量的异文无人理会,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研究结论,很多时候未必科学*朱庆之:《佛教混合汉语初论》,载《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异文考辨可以帮助恢复文献原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底本,是从事汉语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异文考辨在订正文字、指明通假、解释语词、校勘文献等方面功用至广。前人在《诗经》、唐诗以及简帛等文献异文的研究方面成就辉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本文通过实例考辨,将初唐佛典异文现象简要归纳为十类并简要分析,说明其所以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异文特点,呈现初唐佛典异文的基本形态,可为汉语史、佛典校理提供参考。
初唐佛典中的武周新字比较集中在义净等作品中,这大概是因为义净恰好处在则天朝的原因。武周新字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变体,后人在抄写经书时没有正确识别新字变异,造成了一些误解,产生了异文。如:
例1:若复苾刍先与苾刍衣,彼于后时恼瞋骂詈,生嫌贱心,若自夺若教夺,报言还我衣来不与汝,若衣离彼身自受用者,泥萨祇波逸底迦。(义净《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七)
此类现象在各种异文硏究的成果介绍中都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乃古文献通例。本文仅举一例,余不赘述。
例3:笃励子弟诱导山民,福始罪终十盈八九。(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九《法喜传》)
不同于一般的俗字,或者形体讹误的字形,此类字形能够找寻到语音的联系,故判定为通假字。如:
例4:生想举地皮,钉橛并画地。牛粪崩河岸,泥墙湿性连。画壁青衣损,砂石土相和。吉辰无净人,打杙深四指。(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一)
按,“打”,金本、资、普、径、圣乙本作“打”,丽本、大正藏本作“釘”。其实此二字语义均可通,“打”,都挺切,可判定其为“釘(钉)”的通假字。当然,本文以为据《一切经音义》记载此处还是作“打”更宜,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一“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律第四十一卷”:“打杙:上得冷反,下音翼,在墙曰杙,在地曰橛。”
例5:若有苾刍随路行时共为筹议,苾刍后来,所有行法皆准升阁应知。若不作者,得罪轻重如上。若苾刍先无雠隙,遇尔闻之,或复听已欲令鬪诤,方便殄息者无犯。(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一)
按,“遇”,资、碛、普、南、径、清本作“偶”。两字通假。王充《论衡·幸偶》:“气结阏积,聚为痈,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裘锡圭《〈论衡〉札记》:“‘遇’疑当读为‘偶’。《指瑞》:‘夫孔甲之入民室也,偶遭雨而荫庇也。’‘偶’字崇文本即作‘遇’。”《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余冠英注:“遇,偶也。”
例6:此诸虫类,人生随生,若死随死,此无有过。身有疮者,观察无虫方可烧殯。(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八)
按,“殯”,金本作此,碛、普本作“擯”。本文以为本字当作“殯(殡)”,作“擯(摈)”当为通假字。“殡”本义乃死者入殓后停柩以待葬。《北史·高丽传》:“死者殡在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在摈弃意义上“殡”可与“摈”通假,如南朝齐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殡,一本作“摈”。但在殡葬意义上通假比较少见。
例7:第三摄颂曰:不差至日暮,为食二种衣,同路及乘船,二屏教化食。(义净《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
按,“暮”,金本作此,资、碛、普、南、径、清本作“沒”。本颂又见义净其他文献,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不差至日沒,为食二种衣,同路及乘船,二屏教化食。”金本作“沒”,资、碛、普、南、径、清本作“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同样有本颂,金本作“暮”,资、碛、南、径、清本作“沒”。我们注意到,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下文还出现对本颂的解说,卷三十一:“尔时世尊于日初分着衣持钵,入室罗伐城欲行乞食,亦从此过。时彼使女见世尊来,殷重至心,五轮着地,礼世尊已,指示孩儿,合掌白佛:‘此小孩子,礼世尊足。’世尊告曰:‘令汝孩子无病长寿,天神拥护,父母所愿,悉令圆满。’如是致敬,至日暮时,就观孩子,见命尚存,抱持归舍。家人见问:‘孩子活不?’报言:‘得活。’”金本等作“暮”。且本段上言“日初分”,则后文“日暮”跟它对应得更加严整。但“沒(没)”有落、消失义,似乎作“日沒(没)”亦可通。二字音近通假。
例8:梁樂阳王于荆立位,遣信远迎,楚都弘法。韶念报地之重,来勅遂乖。(道宣《续高僧传》卷七《警韶传》)
按,“樂”,金本作此,径、清作“岳”。此当为“岳”,岳阳王指萧詧。萧詧(519~562),字理孙,梁武帝萧衍之孙,中大通三年(531年),晋封岳阳郡王。古无“乐阳王”,樂(乐)、岳,音同通假。
例9:及坦将逝,以五部大经一时付属。既蒙遗累,即而演之。声價载隆,玄素攸仰。(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二《智琚传》)
按,“價”,丽本作此,诸本作“駕”。或当从丽本作“價”为是。“声價(价)”,名誉身价。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吾以虚获实,藴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质,况今政在家哉!”唐牟融 《司马迁墓》诗:“英雄此日谁能荐,声价当时众所推。”在道宣的作品中多有“声价”一词,如《续高僧传》卷十一《慧海传》:“属齐历云季,周丧道津,乃南达建业,传弘小论,屡移声价,更隆中土。”《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三“高祖幸国学当集三教问僧道是佛师事”:“故得游谈玄路,天下称焉;乘于斯伍,声价尤甚。”“声駕(驾)”,不词,“價(价)”“駕(驾)”《广韵》俱为古讶切,“驾”应当是“价”的同音通假。
有些异文,只是不同的同义词、近义词或者同一事类的语词替换,差别不大,语义皆可通顺。
例10:于过去世婆罗痆斯城有一商主,娶妻未久,便即有娠,是时商主欲入大海求觅珍宝,告其妻曰:“贤首,我向他方求妙宝货,汝看家室,宜可用心。”答曰:“圣子,若如是者,我亦随去。”答曰:“谁当与汝共相供给?”彼便啼泣,徒伴见悲,问言何故。答曰:“欲得共我一处同行,我不见随,为此渧泪。”(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二十九)
按,“渧淚”,金本作此,碛、普本作“啼淚”,径、清本作“啼泣”。渧、啼,异体;淚、泣,义同。此等异文,完全同义,又出现在同一语境中,二者皆可。
例11:初怀孕日,梦升通玄寺塔,登相轮而坐,远视临虚,曾无惧色。斯乃得道超生之胜兆,人师无上之奇征,是知二曜入怀,双龙枕膝,弗能及也。诞育之后,辄异侪童,秀气贞心,早形瞻视。八岁出家,事通玄璩法师为弟子,提屣持衣,恭侍弗怠,泻瓶执杓,受道弥勤。(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四《智琰传》)
按,“屣”,金、资、普、径、宫本作此,丽作“屨”。二者皆可。
由于造字命意构形不同,或更换声符,或更换意符,不同理据而导致两个字字形不同。
例13:即便伐树,斩斫令碎,并掘其根,弃于河内。平治其地,以绳絣基。(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二)
按,“絣基”之“絣”,金本作此,资、碛、普、南、径、清作“拼”。法天译《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下:“然阿阇梨加持五色线五色粉,絣地结界作曼拏罗。”《四分律钞批》卷第十三本:“絣线者,私云如墨斗中线似弹物令直也。”《续一切经音义》卷七:“絣地:上北萠反。《切韵》:振黑绳也。从纟并声。经文从手作拼,音普耕,弹也,非此用。”但我们认为两个字形也许都可用。“拼”“絣”二者也许是造字方式、造字心理的触发点不同罢了,一个从手的角度来造字,一个从实物的角度来造字。
例14:时彼二兄私问邻仵,诸人皆云彼无恶行。(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四)
按,“邻仵”之“仵”,金本作此,资、碛、普、南、径、清本作“伍”。此当作“伍”,“邻伍”就是邻居。《汉书·王莽传下》:“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唐张谓《代北州老翁答》诗:“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仵”当是“伍”,更换声符。
例15: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病癞苾刍尼所,作如是语:“汝是病癞出家,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尼闻已,同前得罪。如是身生疥癣秃疮噎噦变吐干消热疟风气癫狂水肿痔漏块等所有诸病。(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蒭尼毗奈耶》卷十二)
按,“噦”,金本作此,资、普、径、宫本作“饖”。噦:“呕吐。亦指呕吐物。《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呕吐哕总括》:‘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吐之征,无物有声哕干呕。’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好饮》:‘一日大饮而哕,门人密抽彘肠致哕中。’”(《汉语大词典·口部》)“饖:食物因湿热而腐败变臭。”(《汉语大词典·食部》)显然,这个字作“噦”“饖”皆可。作“饖”,大概是许多汉字在以“口”作为形符时大都可以另造一个以“食”为形符的字,并且两者时常替换,故此出现了“饖”作为“噦”的异文现象。我们查考了台湾地区《异体字字典》,发现该字典并未收录此二字作为异文。
例17:时胜光王问诸群臣:“不见广大为遇病耶?”答言:“彼无患。” (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六)
部分文字丢失了偏旁,原字与新字成异文。
例18:今夜必有盗贼来入,勿令财物皆被贼将,或容身命亦曹伤杀。(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蒭尼毗奈耶》卷三)
按,“曹”,丽本作此,碛、普、南、径、清本作“遭”。本文谓作“遭”是。作“曹”乃“遭”偏旁脱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今夜必有盗贼来入,勿令财物皆被贼将,或容身命亦遭伤杀。”
例19:应知文言坐具者,即是量长于身,元拟将为親卧之具。不令敷地礼拜,深乖本仪。(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五)
新字比较原字,增加了声符或者意符,与偏旁丢失类相反。
例20:弟子事者非时非处辄为呵嘖,于小过失不能容忍,于奖训事不善开喻,若有疑悔不为除殄,心无哀愍出粗犷言,不以法食共相摄受,不存济拔有恼害心,皆得堕罪。(义净《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三)
按,“嘖”,资、碛、普、南、径、清本作“責”。文献通行“呵责”一词,故本例可以看作是受前文“呵”字形的影响以及“责”的行为本身就需要用口而增符成“嘖”。
例21:幸愿慈悲及诸圣众,明就我宫为受踈食。(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二十一)
或书手笔误,或文献流传过程中字形漫漶,文字部分构件讹脱,有的竟不成字。
例24:卿如剎利灌顶大王,所设精奇,获福无量。(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二十一)
按,“奇”,金本作此,碛、普本作“音”。应当作“奇”“精奇”,例句“奇”又可写作“”,作“音”应当是“奇”文字脱落了下半部分而又讹误所致。
一些文字的偏旁形体较接近,时常发生互讹互换现象,二者成异文。
例27:但尼迦即自掘土,以无虫水,和作熟泥。先造室基,次起墙壁,安中棚覆,上盖衣笐,竿象牙杙,床枯方座,窓牖门枢,泥既干已,将诸菜色而图画之,用干柴牛粪并草烧之,极善成熟,其色红赤,如金钱花。(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
按,“床枯方座”之“枯”,金本作此,普本作“拈”,南、径、清丽本作“枮”。作“枯”“拈”恐不可从。“枮”为砧板,唐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赤诚祈皓鹤,緑发代青缣。虚室常怀素,玄关屡引枮。”或许能复合本例要求。“枮”本名词,此处作动词用,铺垫义。作“枯”“拈”,皆“枮”因为偏旁“木”与“扌”字形形近而误,“枯”“枮”则是“古”“占”形近而误。
例28:尔时世间无佛出世,有独觉圣者,现于世间拯恤贫贱。(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四)
按,“拯”金本作此,资、碛、普、南、径、清本作“極”。此当作“拯”。“拯恤”又作“拯恤”,乃“援助、救济”义,汉桓宽《盐铁论·忧边》:“问人间所疾苦,拯恤贫贱周赡不足。”《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深召都督毛谧等数人,交臂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等例并可参。“拯”“極”互讹,乃“扌”“木”偏旁形近而误也。
例29:其夫暂出,于夜到来,见妇身死,推胷大叫。(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蒭尼毗奈耶》卷六)
按,“推”,碛、普、南、径、清、丽本作“椎”。一般认为应当作“椎”是。《一切经音义》卷十五:“椎胸:上长追反,从木。下音凶,从肉,以拳椎膺也。”卷四十一:“椎胸:上长缧反,从木。下勖恭反,胸膺也。椎胸者,痛割毁形之仪也。”《续一切经音义》卷四:“槌胸:上直追反,俗字也,正作椎。《说文》击也,从木,隹声。下勖恭反,《说文》膺也。亦作匈。《字书》云:椎胸者,悲恨之极自毁其身也。”“椎”“推”互讹习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贤首见已椎胸告曰:‘圣者何故弃我出家’孙陀罗难陀报曰:‘汝薄情怀贪觅财物,如何对我为非礼乎?既被欺轻,宁不舍俗?’”“椎”,金本作此,资、普、宫本作“推”。
例30:是时陶师闻诸大士说斯语已,妻告夫曰:“圣子!此诸大仙皆是国王,自在豪贵,弃舍荣位,厌离世乐而作出家。我等何故不为出家?”陶师二子复白父言:“若出家者,谁养我等?”父曰:“子勿怀忧,待汝长大,吾当出家。”作是语已,陶师持瓶佯行取水。(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蒭尼毗奈耶》卷二)
按,“佯行”,金本作此,碛、普、南、径、清本作“徉行”。此言陶师怅惘、彷徨之态也。《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二:“彷徨:徘徊也。《埤苍》傍偟:彷佯也。”经文又作“仿徉行”或“仿佯行”,如:《十诵律》卷四十:“若无睡者,应出户彷佯,来入更看。若见睡者,以禅杖筑,筑已还坐。”“佯”,宋、元、明本作“徉”。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卷第四:“此梵志姓名波罗施,彼弟子名欝多罗,中食后彷佯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而相慰劳已,却坐一面。”“佯”,宋、元、明本作“徉”。二字均可,传世文献二字多有互用。《汉语大词典》:“彷徉,亦作彷佯”。偏旁相近而互讹。
与对应整齐的偏旁讹误稍异,此类是整体字形形近而讹,难以说出具体是那个偏旁讹误。
例33:有婆罗门是教导之首,获一特牛,后得牸牛,复得特牛,如是展转,牛遂成群。时婆罗门于初特牛以为祥瑞,即便放舍,作长生牛,更不拘系。后于异时老无力,既被渴逼,就河饮水,遂遭泥陷,不能自出。(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五)
例35: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苾刍大众演说正法,遥见彼来,便作是念:我若不先告彼苾刍,言善来善来者,彼嘔热血,便即命终。(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
[1] 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6.
[3] 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M].成都:巴蜀书社,2009.
[4] 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 李琳华.佛教难字字典[Z].台北:长春树书坊,1988.
[6]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 王彦坤.古籍异文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 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5.
[9] 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10] 朱承平.文献语言材料的鉴别与应用[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11] 朱承平.异文类语料的鉴别与应用[M].长沙:岳麓书社,2005.
[12] 裘锡圭.《论衡》札记[J].文史,1978 (5).
[13] 齐元涛.武周新字的构形学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铁晓娜]
SortsofVariantsintheEarlyTangBuddhism
WANG Shaofe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Variants of Buddhist scripture are very important for philology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xts. This paper takes the early Tang Buddhist Scriptures as research object, and it makes a preliminary summary of the Buddhist text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hich categorizes them into ten classes. By analyzing the examples, the paper explains their origins and reasons for such changes. All the conclusions are helpful for philology and textual criticism.
the early Tang Buddhism; variants; criticism
2017-04-1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续高僧传》研究”(项目编号:15NDJC007Z)。
王绍峰,博士,教授,从事中古近代汉语研究。
H109.2
A
1009-1734(2017)09-00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