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舆情特点研究*

2017-11-21 05:27郑海燕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热点舆情动机

郑海燕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社会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舆情特点研究*

郑海燕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微信舆情是自媒体舆情的一种,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微信舆情具有参与行为高、话题以个体为中心、以围观和评论为主、对政治民生等热点话题关注度低等特点。此外,微信参与意识和行为具有性别差异,男生更易受到微信舆情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行为。本文针对大学生微信舆情的特点,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对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

社会热点事件;微信舆情;大学生

微信舆情是个体或者组织由于各种事件刺激产生的,通过微信传播的对于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倾向性意见的集合。微信舆情属于自媒体舆情的一种,王玉珠[1](P146-150)认为其影响机制和传播规律较为特殊,具有个人中心度高、圈群密集、小核心大范围、不易监管等特点,不同于微博、博客等其他形式。其用户发展迅速,已达到6.5亿之多,将微信舆情作为研究对象有重大意义。

有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微信使用率接近90%,80%的学生喜欢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其次,由于大学生更容易受私密朋辈舆论的影响[2](P83-86),且微信舆论传递的信息的存在方式的碎片化、信息阅读的浅层化、思维方式的肤浅化、话语方式的情绪化[3](P78-81)等特点,微信信息更容易被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所接受;第三,微信圈群的闭合性导致其舆情表现不会像其他公开的网络舆情那样强烈和具有冲击力,更倾向于窃窃私语式的暗流涌动,传播学规律已揭示出闭合性网络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影响,易于导致信任的产生,这种暗流能更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更容易诱发“群体极化”等舆情失控现象。社会热点事件是基于某些利益诉求而引起受众持续关注、讨论以及参与的事件,它通常带有社会情绪[4](P12-21)。探讨社会热点事件中大学生的微信舆情的特点有助于高校的舆情管理,通过对热点事件引发的微信舆情分析把握大学生的价值走向,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综合素质起到指导作用。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常州科教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59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9.75%。

表 1 样本的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用问卷是在阅读文献、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参考田人睿[5](P18-27)对微信使用动机的分类,对陈丝丝[6](P8-14)的网络公共事件“微博参与意识”和“微博参与行为”测量问卷修订而得。具体包括个人信息、微信使用情况、微信参与意识问卷和微信参与行为问卷。其中微信参与意识问卷包括参与动机、参与认知(内部认知、外部认知)和参与态度(政治效能感)三维度;微信参与行为问卷包括参与层次(围观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动员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热点关注度和议题偏好三维度。对于修订后的问卷,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微信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的因子结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68.42%、89.41%,具有良好效度;进行可靠性检验得出两个量表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11、0.825,具有较好的信度。说明该问卷可做探索性研究分析使用。

(三)数据分析结果

1.微信使用情况描述性统计

微信使用时间的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3年(49.21%)、1~2年(35.7%)、4年以上(9.3%)、小于1年(5.79%)。浏览朋友圈的平均时长比率从高到低为:只要有时间就看(69.78%)、每天看5~10次(21.9%)、每周看1~2次(3.5%)、其他(4.81%)。发布朋友圈信息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每天发1~5条(38.79%)、每周发1~10条(31.53%)、每月发1~10条(24.12%)、少于每月1次(5.56%)。

2.微信参与意识描述性分析

根据田人睿对微信参与动机的分类,本问卷中大学生的交往动机、娱乐动机和自我呈现动机的均值均高于3.1,说明该分类符合社会热点事件中大学生的微信参与动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动机得分差异显著,微信参与动机中以交往动机最为强烈,其次是自我呈现动机,最后为娱乐动机;对于热点事件中微信参与的认知得分均值均高于3.5,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现象及其本质的内部认知和外部认知都较高;微信参与态度是用来了解大学生对作为公民的影响力的自我感知,感知的效能越强,参与态度越强烈,从数据中看出大学生的微信参与态度差异显著,其中集体效能感最高,内部效能感居中,外部效能感最低。说明大学生相信集群的力量和个体意愿的表达会对热点事件产生影响,但对热点事件中涉事的相关部门信任度较低(详见表2)。

表2 微信参与意识的描述性分析

表3 微信参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微信参与行为描述性分析

微信参与行为中对热点事件关注度的均值高于2.5,说明大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度高。但对于热点事件有话题偏好性,话题偏好性差异性显著。话题偏好率最高为私人琐事,依次减弱为:校园群体、自身权益、文化时尚、民生经济和政治思想。而在参与层次上,数据显示大学生微信参与层次差异显著,参与层次主要以低层次的围观式参与与话语式参与为主,动员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均值较低,分别为1.84和1.98。

4.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表 4 微信参与意识和微信参与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分析

性别差异: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参与意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参与动机和参与态度上差异显著,在参与动机(F=12.45,p<0.01)和参与态度(F=13.08,p<0.01)的事后检验中发现,女生的自我呈现动机高于男生,男生的集体意愿效能高于女生,更相信群体性观点对于事态发展的影响。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参与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除热点事件关注度因子外,话题偏好和参与层次上性别差异显著。在话题偏好(F=32.93,p<0.01)和参与层次(F=19.67,p<0.01)的事后检验中发现,私人琐事和文化时尚的话题偏好度女生高于男生,校园群体、自身权益和民生经济的话题偏好度男生高于女生。而在参与层次上,女生以话语式参与为主,对热点事件的微信更多进行转发和评论,而男生主要以围观参与为主,虽然男生的动员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选择率不高,但却远远高于女生的选择率。

年级差异: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参与意识的年级差异显著,低年级的参与意识强于高年级,除参与态度外,参与动机和参与认知差异显著。在参与动机(F=15.93,p<0.01)的事后检验与参与认知(t=19.61,p<0.001)的T检验中发现,低年级的交往动机、娱乐动机和自我呈现动机均高于高年级,高年级的内部认知高于低年级。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参与行为的年级差异显著,低年级的热点事件关注度高于高年级,在话题偏好(F=22.34,p<0.01)和参与层次(F=17.08,p<0.01)的事后检验中发现,低年级偏好话题种类少,并且每一类均值较低,在私人琐事、自身权益话题上偏好度高,而高年级偏好话题种类较多,且每一类均值较高,在校园群体、民生经济话题上偏好度高。而在参与层次上,高年级的参与层次均衡,高级和低级参与层次都有涉及,低年级的参与层级主要集中在围观式参与和话语式参与。

学历差异: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参与意识的学历差异不显著,但参与认知和参与态度差异显著。在参与认知(t=5.03,p<0.001)的T检验和参与态度(F=21.84,p<0.01)的事后检验中发现,本科生的内外认知均值较高,无论是内部认知还是外部认知均高于高职生,在参与态度上,本科生的对于集体意愿和个人观点表达的效能感强于高职生。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参与行为的学历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话题偏好上,在话题偏好(F=18.63,p<0.01)的事后检验中发现,除政治思想话题外,本科学历大学生对其他话题的选择率均高于高职生。

二、社会热点事件中大学生微信舆情的特点

从大学生微信参与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交往动机是大学生微信参与动机中最为强烈的原因,这与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相一致,微信的使用主要是满足大学生交往互动的心理需求。但从参与态度、参与认知、话题偏好、参与行为层次等因素的研究数据来看,男女差异显著,年级差异显著,学历差异显著,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的参与意识,产生不同的参与行为。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出大学生微信舆情独特的特点,归纳如下:

大学生个体中心化程度高,政治民生关注度低。无论从大学生微信参与的动机角度出发,还是关注大学生偏好的话题类型,均体现出大学生的个体中心化,关注与己相关事宜,重视自我感受,强调自我表达。大学生主要是出于社会交往的目的,选择有偏好性的话题进行微信参与,更愿意围观或讨论与个人事务相关的话题,在政治议题、民生经济等与社会和国家相挂钩的热点事件上,关注度低,参与行为也以低层次参与为主。

微信参与意识与行为的男女差异显著,男生更易受微信舆情影响而产生实际行为。男生比女生更相信微信参与行为会影响热点事件的发展,认为集体性的关注会左右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方向,男生比女生更关注自身权益、民生经济的话题,男生比女生有更深层次的微信参与行为,并且男生对自己偏好话题的参与行为更有可能会发展成实际行动。

表达自我诉求的意愿随大学生知识水平的积累而增强。在学历差异和年级差异的比较中,本科生比高职生、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内部认知水平,重视热点事件的内部本质认知,在参与态度维度上,本科生更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影响热点事件的发展态势,有更积极主动的微信参与行为,现实生活参与度也较高。

(4)大学生的微信参与行为主要以围观和评论为主,影响力易于消退。大学生的微信参与行为主要还是以低层次的围观和评论为主,表达个体感受但没有较少得出倾向性结论,表明微信舆情的影响力易于消退,新话题能够迅速替代旧话题。

三、反思

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已经使得高校的舆情管理工作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热点事件中大学生的微信舆情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舆情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加强舆情管理的实践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关注微信舆情,开拓“微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一直以来,舆情信息在引发集体性行为后才会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高校应对各类舆情也以被动处置、控制传播和淡化影响为主。但面对微信使用已成为普遍现实,高校要关注微信舆情,利用微信媒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微信舆情传播的隐蔽性使得舆情信息一旦引起关注说明其传播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微信舆情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渗透性之强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高校需要转换传统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应对之策”转为“引导之策”,变被动为主动,结合大学生“微信舆情”易于消退的特点,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微信舆情发酵前,引导大学生客观、中立的认清事实,恰当、妥善的表达个人情感,开拓学生“微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利用媒体信息服务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自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需要大学生去选择和评价,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并没有因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提高,大学生自媒体素养的缺失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舆情事件比比皆是,这一状况同样适用于微信舆情。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高频度的点赞、转发微信文章,缺乏鉴别文章来源的意识,易于收到“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微信参与过程中“高围观、低参与”行为模式也说明大学生对微信舆情缺乏应有的判断和解读能力。所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了解大学生真实的利益诉求,规范大学生的微信使用行为,规范大学生的微信言论,提高大学生对微信信息的认知力和鉴别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

(三)重视学生差异性,分层次开展微信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工作

大学生由于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学历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突出表现在不同性别、年级和学历的大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热点偏好、差异性的微信参与动机、程度不一的微信参与行为。重视微信舆情的影响,需要关注学生人群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匹配情况,即关注哪一类的社会热点事件更易引起哪一类人群的偏好,例如:微信参与认知和参与态度学历差异显著,本科学生强调对事件本质的认知,相信集体参与对于热点事件发展态势的影响,而高职生更易于受事件表象的影响,所以面对高职学生的微信舆情管理更需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澄清事实,而本科生需要在澄清的基础上进行更理性的分析,透过现象讨论本质,同时本科生比高职生更有可能会将微信参与行为变成现实行为,在重大的社会热点事件面前,需要给予更多的线下行为关注,以确保平稳度过舆情的风暴期。所以,面对微信舆情,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结合不同类别人群所呈现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层次、有侧重地科学地开展微信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工作。

(四)树立校园官微的权威性,发挥校园官微的正能量

微信公众平台将以通信、交友、自我呈现为主的个人社交应用转变成信息传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创造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途径,达到了双重传播的作用。随着微信公众平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功能开发,微信公众号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校园官微的受众面主要是在校师生、学生家长、校友全体以及关注高校发展的人群,它的官方背景保证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它的传播方式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在社会热点事件舆情发酵期中,校园官微的权威发布和深度解读,对于处于社会价值体系还不稳固、社会阅历还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能够起到正向舆论引导的作用。但在校园官微的经营与推广过程中,需要精心设置内容,打造精品项目,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交流,充分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创造一个“微平台”。

[1] 王玉珠. 微信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情报杂志,2014(7).

[2] 郑晓娜.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3] 段洪涛,赵欣. 高校网络圈群的特征及其舆情治理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4] 刘丽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及其引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5] 田人睿.微信使用动机、自我呈现策略对人格判断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6] 陈丝丝.大学生公共事件微博参与及其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责任编辑杨 敏]

AResearchontheFeaturesofWeChatPublicOpinionsamongCollegeStudentsinSocialHotIssues

ZHENG Haiyan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WeChat Public Opinion is part of We Media in modern world. According to a survey, WeChat Public Opin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s such features as highly personal and participative. Besides, it targets at onlooking commentary and pays less attention to such hot issues as politics or livelihood issues. In addition, the awareness and behavior of WeChat Public Opinion vary between genders, in other words, boy students are more liable to be affected to take ac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do a research o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y making use of WeChat in dealing with social hot issues.

social hot issues; WeChat public opinion; college students

2017-06-27

2016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课题(SZ16B002);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10175)。

郑海燕,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9-1734(2017)09-0112-05

猜你喜欢
热点舆情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热点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