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7-11-18 01:01高德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应用分析高中数学

高德达

【摘 要】 如今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改进,数学教学方式不再单单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体,而是针对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概念以及数学知识技能后进行对知识的深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熟练灵活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变式教学有效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针对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变式教学;高中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我国教育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变式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变式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有目的以及计划的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对命题进行合理地变化,其教学目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学会举一反三,在知识上学会吸收和消化,教师对题目进行花样修改,不断地更换命题,但题目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概念。

1.变式教学的概念以及新课程标准下的变式教学

1.1变式教学的概念

变式教学使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教育上的一种改革模式,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变换命题,学生通过这些命题从而能够举一反三[1]。在以往的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占着主导地位,其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上的需求,学生盲目的对知识进行练习,没有目的性。而变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带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进行对命题的合理转化。而教师布置的题目不能太过简单,对于学生来说题目太过简单就是重复劳动,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相应的扩展。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进行命题。

1.2新课程标准下的变式教学

新课程数学标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它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的了解知识,教师合理地运用变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进行一个整体上整理和汇总,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进行编织一张大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2]。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联系能够很好的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的变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学生在解题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变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变式教育在数学课程上起了一定的关键作用。

2.变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变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它包含了千罗万象,数学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数学教育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条理清晰,使学生在学习上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对学知识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高中的数学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接触原始的数学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很难理解概念,但数学教师将概念类型变式成另一种概念,或将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数学课上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及逆行思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加大了学生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例如:教师在教函数概念的知识时,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提问学生,假如你要去菜市场买两种菜,一种菜的价格是k元每斤,另一种菜的价格是m元每斤,那么你对这两种菜进行对比,哪种菜更便宜呢?两种菜的总价为多少呢?你能算出总价z和两种菜的重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教师指出函数就在人们的生活周围,进而让学生理解函数的知识概念,学生通过这一组数据的变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经验以及抽象概念的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性以及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

2.2利用变式教学预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一个题目或者一个公式中多方位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因此,学生要熟悉数学概念以及公式定理等,从多方面角度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发现公式以及定理的关键之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刻的理解,熟悉定理以及公式的本质,面对知识以及公式的变化也能一眼看出问题的本质,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学生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通过学生掌握了奇偶函数的定义,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能够灵活的掌握函数的基本定义,对函数进行相应的延伸。如学生根据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进行解题,那么教师可根据这一道题进行变式,已知函数f(x)=[x2-(a+b)x+ab](x2+4x+3)为偶函数,那么log3a+log3b=?学生通过奇偶函数图像的理解,进而根据函数的图像做出相应的判断,打破了学生常规思维模式,通过以上的分析训练,学生进行相应的扩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全方位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

2.3利用便是教学深化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在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表明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3]。教育家也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本质是不变的。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变式,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会运用类比以及想象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当中对知识进一步的加深,看待问题时也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问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增减函数教学过程时,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熟悉灵活的掌握增減函数的基本定义,对函数的概念进行深化的变式,让学生彻底的了解概念知识,探求概念知识的应用,这样学生就能对公式灵活的运用以及彻底的理解函数的定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增减函数的定义:(x1-x2)[f(x1)-f(x2)]>0,教师对这公式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概念之后,进而和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根据这一概念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公式的变化形式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减函数的定义。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3.结语

总而言之,变式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严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的看待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高敏.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5(7):21-22

[2]陆群星.变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12):56-57

[3]徐丽平.高中数学解题中变式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2):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应用分析高中数学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