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分析: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视域

2017-11-17 01:09冲,李
关键词:被调查者日语学习者

王 冲,李 筱 平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PAC分析: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视域

王 冲,李 筱 平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PAC分析是日本心理学家内藤哲雄提出的一种用来分析个体态度或意识结构的方法,最初主要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对运用此方法的355篇论文题目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仅应用于单一案例的分析,还广泛应用于横向比较多个个体、以及纵向比较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内在意识结构的变化差异。该研究方法在日语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多。通过具体的研究数据,阐述了PAC分析的实施流程及特征。经对案例的考察发现,PAC分析比以往的方法更能深入捕捉到个体的内在意识。进而论证了PAC分析在与个体意识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运用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PAC分析;意识;外语教学

一、引 言

外语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其中教师的意识和学习者的意识息息相关。教师的意识是构建教师身份的主要因素,是形成专业发展持续动力的本源[1]。学习者的意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围绕着外语教师与学习者各种意识的相关研究得以展开。这些研究强调关注教师与学习者的内心想法,侧重于了解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者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意识变化,并试图通过对教师与学习者内在意识的研究来推动外语教学的发展。然而,个体意识涉及人的心理因素,因而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主观性及个体性。因此,想要客观、深入地调查、把握教师及学习者的意识并非易事。现有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的形式,但问卷调查中设定的问题大多取决于调查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即使研究者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很难囊括所有问题,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而访谈调查中,被调查者的思维会无形中受到设定问题的引导及提示,因此,两种调查结果均难以完全体现出被调查者的内心想法[2]71。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种以被调查者为中心,对个体的内在意识形式及结构均能进行深度剖析,且重现性较高、稳定性较强的研究方法。为此本文将介绍一种由日本心理学家内藤哲雄提出的再现度及信赖度都较高的研究方法——PAC分析。PAC分析(Personal Attitude Construct)是基于被调查者对某一题目展开的自由联想及对联想文之间相似度的评价,由调查者采用集群分析,绘制出显示被调查者态度或意识的树状图,并根据被调查者对树状图的解释,分析被调查者的态度或意识结构[3]15。PAC分析自1993年提出后,从临床心理学扩展到社会心理学,再到教学领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考察PAC分析在日本的应用现状,进而基于以往的研究案例阐述PAC分析的基本流程及特征,最后探讨PAC分析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PAC分析的应用现状

1.论文数量变化趋势

首先,基于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CiNii(http://ci.nii.ac.jp)的数据考察了运用PAC分析的论文数量变化趋势。笔者在CiNii数据库中,以日语“PAC分析”和“個人別態度構造(个人态度结构)”为关键词,检索了1993~2016年间收录其中的各领域学术论文,共355篇。经对355篇论文按照发表时间进行整理(如图1所示)发现,从1993年开始,使用PAC分析的论文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2007年到2010年增长迅速,2010年达到了峰值为42篇。2011~2016年数量基本持平,保持在每年20篇以上。其次,在中国学术论文数据库知网(http://www.cnki.net)中,以“PAC分析”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截止2016年,仅有6篇相关论文,且6篇均为外语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其中最早的论文在2011年发表。这表明PAC分析在国内的外语教学研究中已有应用,但数量十分有限。

图1 运用PAC分析的论文数量变化趋势

2.论文题目词语的使用特征

运用KH coder(Ver.2.00f)分析软件,分析日文355篇论文题目中词语使用的特征,探讨运用PAC分析的论文特征及其变化趋势。KH coder是对新闻报导、问卷调查中的主观论述题等日语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的软件(http://khc.sourceforge.net)。首先对355个论文题目进行操作分析,从中抽出词语总数为5941个,其中不同词语数量为995个。然后对抽出词语进行取舍选择,舍去“PAC分析”“個人別態度構造(个人态度结构)”“研究”“考察”“調査(调查)”“結果(结果)”“視点(视点)”“方法”等日语论文中的定型词语,并按照论文数量变化的不同年份,分为1993~2016年间(整体)、1993~2006年间(平稳增长期)、2007~2010年期间(快速增长期)、2011~2016年期间(稳定发展期)4个不同时期,分别统计了各时期论文题目中出现频次居前20位的词语,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论文题目中出现频次居前20位的词语

从整体看,“日语(日本語)”出现频次最多,其次是“教师(教師)”“案例(事例)”“教学”“学习(学習)”“留学生”“印象(イメージ)”“意识(意識)”“实习(実習)”“指导(指導)”等词语。由此可见,以日语教师、日语教学、日语学习等为题的案例研究论文较多。从“教员(教員)”“学生”“心理”“体验(体験)”“支援”等词语可知,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的研究也较多。此外,从“比较”“变化(変容)”二词可以看出,PAC分析不仅用于横向比较多个个体的内在意识结构的差异上,也可用于纵向比较、分析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内在意识结构的差异研究上。考察不同时期的论文数量变化趋势后发现:“案例(事例)”研究数量趋于下降,多个个体间的“比较”研究有所增多;“护理(看護)”“心理咨询(カウンセリング)”等词语的频次排序降到20位以后;“学习(学習)”“印象(イメージ)”“教师(教師)”“指导(指導)”“意识(意識)”等词语的出现频次有所提高。

3.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启用KH coder的“共现网络(co-occurrence network)”指令,将论文题目中共现程度较强的词语用线条连接,绘出如下网络图(图2)。其中将词语的最小出现次数设定为7,描绘的词语数设定为60。图2中的词语共现关系越强,连线越粗;出现次数越多,圆圈越大;网络中关联度越高的词语,颜色越深。图2显示,论文题目中的相关词语,以底部的“日语(日本語)”为基础分别向右上方和左上方扩展,形成了3大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PAC论文题目中词汇关系共现网络

图2的底部是与“日语教育和日语学习”相关的内容。具体论文题目如:《研究生(大学院生)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学習)意识(意識)调查——基于PAC分析的案例(事例)研究》《教师(教師)对以自主(自律)日语(日本語)学习(学習)为目标的课堂(授業)印象——基于实践年数的比较》《基于PAC分析的日语(日本語)教育实习(実習)生的反思研究》。

图2中的右下侧为与“共生日语教育”相关的内容。具体论文题目如:《共生日语(日本語)教育实习(実習)协调者的职责(役割)认识——基于PAC分析的实习前后变化(変容)的讨论》《以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共生为目标的日语(日本語)教育实习(実習)中儿童班级实习生教师(教師)的职责(役割)认识变化(変容)》《问题导向学习对母语(母語)参加者积极共生态度的影响(影響)——基于PAC分析的案例(事例)验证(検証)》《参加短期海外研修日程人员的体验和意识变化(変容)》。

图2中的左侧为与“日语教师培训和自我发展”相关的内容。具体论文题目如:《从对课堂(授業)印象的变化看骨干教师(教師)的发展(成長)——以自主(自律)学习(学習)为日语(日本語)课堂(授業)目标的大学教师(教師)的案例(事例)研究》《日语(日本語)教师(教員)培训(養成)课程旁听生认为的优秀日语(日本語)教师(教師)形象》《大学日语(日本語)教师(教員)培训(養成)中从实习生到日语(日本語)助手的发展(成長)过程——基于PAC分析的日语(日本語)教师(教師)的自我(自己)发展(成長)反思研究》。

此外,图2的左侧外围部分,散见于临床心理及中小学教育相关的研究内容。具体论文题目如:《对有关“讨厌的东西”的临床(臨床)心理的考察——基于PAC分析的讨论》。图2的上部是与社会学相关的研究内容,具体论文题目如:《地区(地域)志愿者(ボランティア)对外国留学生家属(家族)的援助——通过PAC分析的观察》。

上述分析表明,近年PAC分析除应用于临床心理研究、中小学教育研究及社会学领域外,更多是对日语教育相关领域的应用。

三、PAC分析的研究流程及案例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PAC分析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因此有必要了解PAC分析的流程及结果。下面通过“有关学习者对优秀日语教师的意识研究”的案例[2],具体阐述PAC分析的流程及结果。

1.PAC分析的基本流程

PAC分析最初是使用卡片记录、展示联想语句[3]62。如果联想语句数量过多,操作量也相应增加,致使被调查者产生疲劳感,影响调查效果。在将卡片两两一组展示给被调查者时,手动操作很难做到完全的随机组合,且按语句重要程度排序记录结果时,也难免会出现错误[4]。为此,土田义郎开发了免费的PAC分析助手工具,该工具只需在Windows版Microsoft EXCEL 2013环境下便可操作。该分析工具打开后为一个EXCEL表格,第一个工作表是“说明”,阅读说明后,被调查者进入“PAC分析メイン”(PAC分析主工作表)工作表,即可按照电脑画面的提示独立完成。另外,分析工具将相似度的评价方式设置成了滚动条形状,显示为10个阶段,但数值处理时具有1000个阶段的分解能力,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出现相同或相似度组的概率。电脑随机两两显示联想语句,被调查者通过移动滚动条,来标记每两句联想语句间的相似度。由此可避免由于调查者的疏忽而导致的输入错误,既提高了分析的精确度,又缩短了调查时间[4]。在联想语句相似度评价结束后,EXCEL表格里会生成“非相似度矩阵”工作表。具体操作可参照说明网站(http://wwwr.kanazawa-it.ac.jp/~tsuchida/lecture/pac-assist.htm)。本案例中使用了此分析工具(PAC-Assist ver.20080324)。但由于个别被调查者不习惯使用电脑,故在此同时介绍使用卡片和分析工具这两种方法[2-3]。具体流程如表2所示。

从上述PAC分析的流程可以看出:“自由联想”方法是基于被调查者的意识结构来提取变量的;“联想文之间的相似度评价”也是基于被调查者的意识将联想语句之间的距离进行数值化处理。集群分析不仅可以对被调查者的相关联想语句进行分析,同时还能够把握各联想语句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5]。访谈时,要求被调查者通过集群结构,对联想语句及语句间关系进行解释,这样可以保证得到的访谈报告不偏离被调查者联想时的想法。因此,我们认为PAC分析的重现性高,且较为稳定,研究者能够更加具体、深入地剖析被调查者的内心想法[5-6]。

2.PAC分析的案例分析

研究案例中的联想文是:“对你来说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日语教师’?请写出在听到‘优秀的日语教师’时,头脑里浮现的关键词或印象。”表3是基于被调查者B进行的相似度评价结果生成的“非相似度矩阵”。图3是研究案例中PAC分析的树状图。如图3所示,此案例的联想语句都是正面印象,被调查者B将树状图分成了4个集群。关于其结果和分析在原论文中有详细论述[2]74,在此只简单论述能够说明PAC分析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应用可行性的部分。

表2 PAC分析的基本流程

表3 基于被调查者B相似度评价的非相似度矩阵

图3 被调查者B的树状图[2]73

被调查者B将CL1命名为“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与知识水平相关的要素”。B认为优秀的日语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并强调所指的知识不仅是与日语、日本相关的知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生活智慧的导师。B还认为,教师的公正性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CL2被命名为“教师的个人性格”。B认为教师的性格会影响课堂效果发挥及学生学习日语积极性的培养。B还谈及日剧《日本人の知らない日本語》(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中,Haruko老师的开朗性格深受学生喜欢。由此可见,学生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的认识,不仅来自于个人的直接经历,还与通过日剧等媒体获得的间接经历有关。CL3被命名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能力”。其中提到了教师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强调老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理解学生。CL4被命名为“教师的外在条件”。B认为教师在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的印象也很重要。例如,日语教师的日语发音会影响学生的发音,板书会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好听的声音和得体的衣着打扮能让学生心情愉悦。整体来看,B认为,一名优秀的日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知识、性格、能力及外在诸条件,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一般认为,学生过去遇到的教师以及自身在课堂、学校的经历会影响到其对于优秀教师形象意识的形成[7]。上述结果中B也多次谈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但是,从B对CL2的解释中,我们发现B对优秀日语教师的意识不仅源自个人的直接经历,也来自诸如日剧等媒体的间接影响。以往使用因子分析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印象中的优秀教师的行为特征中,包含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日语能力、授课能力等[8-9]。然而,运用PAC分析的结果不仅体现了上述内容,从B对CL1和CL4的解释中,我们发现,学生意识中的专业性还包括生活中的智慧、好听的声音和得体的衣着打扮等外在特征。

因此,PAC分析研究案例表明,学习者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的意识形成与其“个体”的关系程度超出了基于以往研究的预计,反映出其个体丰富的内在意识的价值。这也表明,教师在基于学习者的意识来设计课堂以及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经历这一因素,在与学习者接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留意学习者更深层次的个体意识特征。而PAC分析的结果正可以为教师观察学习者更深层次的意识提供参考。

四、PAC分析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1.可行性分析

综合上述研究案例表明,对比以往的研究方法,使用PAC分析可获得更深层次的个体内在意识特征。下面,从PAC分析的优势及分析方法的特征,探讨PAC分析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是针对优秀教师形象的研究。以往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学习热情程度不同的学习者[10]以及不同年级的学习者[11],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的意识存在差异。对此,有研究者指出,不仅要从学习者的立场提出建议,还要参考教师的建议,且有必要综合二者的建议[8]9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教师以及不同属性的学习者的意识进行调查。为此,运用PAC分析的横向及纵向对比,可以帮助我们从多角度剖析出更深层的内在意识。根据这些结果,教师可以了解自身与学习者之间及不同学习者间的意识差异,从而达到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诉求来灵活组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谋求自我发展的目的。

其次是在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领域。由于教师的发展不仅受制于所处环境的影响,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的影响[12]。而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其大学时代的经历以及教育实践的经历有很大的关联[13]。因此,以自我完善为目标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14]。通过PAC分析进行不同教师间的横向对比及同一教师在不同时间点的纵向对比,获得与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相关的数据,可用于教师培训等方面[15]。除此,高校青年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感受的教师职业压力原因之一是“人际关系”[16]。“职场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自我发展结构因素之一[17]。因此,教师需要经常重新审视自我行为与周围事物,这种态度也是教师成长的决定因素。通过PAC分析,明确自我及他者之间潜在意识结构差异,能够为互相理解提供一个合理参考,进而改善职场人际关系,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再次是用于教学法研究领域。由于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学习者对课堂的意识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方法的基本前提。而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8]。因此,通过PAC分析,可以明确教师与学习者对某种教学法的意识,根据二者意识的异同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19]。

最后,还有学习者学习观研究领域。学习观是指学习者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其形成受学习者的日常学习活动、课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20]。由于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了解学习者持有怎样的学习观是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以往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日语水平的学习者持有的日语学习观也有所不同[21-23]。近年,研究者更加重视学习观个体特征与差异研究,以及长期、动态的历史研究,研究方法也倾向于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交叉验证,以避免单一方法的不足[24]。为此,运用PAC分析能够更深入剖析学习观个体特征,也可以从一个新视角,与至今的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交叉验证,且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个体间差异与个体的动态变化。

另外,从研究方法的特征看,PAC分析是集“自由联想”“集群分析”“访谈”3种方法为一体的混合法[3]15。通常的混合法Mixed Methods(MMs)是“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的加法式混合方法[25],而PAC分析方法是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的乘法式混合方法,具有高度完整性[6]7。这一特征使得PAC分析不仅可以应用于探索性的研究,也可以应用在验证性的研究中[26]。例如,要验证“导入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外语课堂能够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这一假说,在征得学习者同意的基础上,首先在未导入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调查中使用PAC分析,之后,在导入合作学习教学法一段时间后,针对同一学习者再次进行PAC分析。通过对比该教学法导入前后学习者对某一问题的内在意识结构的差异,来验证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有效性。其次,由于PAC分析的变量来自于被调查者的联想语句,因此“能够设定无限的变量”也是其特征。据此特征,可以将PAC分析用在定量调查的问卷设计阶段,调查者通过PAC分析,考察被调查者的内在意识,依据得到的结果,可将分析前没有预想到的变量加入问卷中[27]。

2.PAC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在PAC分析被提出之初,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和心理咨询领域[28]。如前文所述,在之后的20多年间,PAC分析被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日语教育领域。究其原因,除了PAC分析自身的优点之外,有关PAC分析入门书及案例研究参考书的出版、实施方法说明会的举行、以及统计处理软件的开发等,都使得该分析方法逐步被广泛关注[29]。但PAC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即如何保证联想语句间的相似度判断的一贯性问题。层次分析(AHP)、多维尺度分析(MDS)等方法可以通过一致性指数等来判断其一贯性,但在PAC分析中没有这一指数。此外,也不明确集群分析的结果能在何种程度上反映原来的距离矩阵[6]151。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了解集群分析,能够基于树状图提取可读信息[30],能够解释由不同统计软件绘制的树状图存在差异的原因[31]。因此,使用PAC分析的论文中,为了提高结果的透明度,便于其他研究者进行验证,不仅要展示树状图和联想语句,依据被调查者相似度评价涉及的非相似度矩阵、使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分析流程等相关信息也要具体展现在论文中[32]。

另外,PAC分析中,基于树状图的访谈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语言表述能力和认知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时,要注意使用被调查者的母语进行访谈。还需注意,既有适合做PAC分析的被调查者,也有不适合做PAC分析的被调查者,其应用效果有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6]143。因此要筛选适当的被调查者,严格执行PAC分析流程中的第一步,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协助调查承诺书》的内容。此外,由于PAC分析能够深度窥探到被调查者的内在意识,尤其是在对学习者进行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分析时(如对外语学习有障碍的学习者),调查者要审慎选择相关用词,尤其在选择刺激性词句时,要特别留意,还要掌握一定的访谈技巧[33]。

五、结 语

PAC分析用于分析个体的内在意识结构,是一种再现度和信赖度较高的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对应用PAC分析的论文题目进行了文本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仅应用于单一案例的分析研究,在横向比较多个个体、以及纵向比较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内在意识结构差异的研究中,也得以广泛应用。此外,该研究方法在日语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其次,基于具体研究案例的数据,阐述了PAC分析的实施流程及特征,发现PAC分析比以往的方法更能深入捕捉到个体的内在意识。进而探讨了其在优秀教师形象、教师自我发展、教学法、学习观等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以及验证性的研究和问卷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尽管PAC分析能够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是研究者仍不可忽视其局限性,如何利用PAC分析的结果,与调查者考察的程度及教师是否有将发现反映到教学实践中的意识有着很大联系。希望学界今后能够通过PAC分析,对外语教学中相关意识领域进行深层次研究,也期待通过PAC分析获取有效结果,促进外语专业的持续发展。

[1] 江世勇.“自我”与“他者”的博弈:以意识发展为导向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3):37-39.

[2] 王冲,洪春子.基于PAC分析的学习者心目中优秀日语教师形象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2):71-76.

[3] 内藤哲雄.PAC分析実施法入門—「個」を科学する新技法への招待[M].東京:ナカニシヤ出版,1997.

[4] 土田義郎.PAC分析支援ツール[EB/OL].(2017-04-03)[2017-05-25].http://wwwr.kanazawa-it.ac.jp/~tsuchida/lecture/pac-asist.htm.

[5] 末田青子.留学生体験の意味付け-大学生の留学前及び帰国後の滞在国に対するイメージ分析を通して[J].異文化間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2001,(4):57-74.

[6] 井上孝代,いとうたけひこ.ミックス法としてのPAC分析[A].内藤哲雄,井上孝代,いとうたけひこ,岸太一編.PAC分析研究実践集2[C].東京:ナカニシヤ出版,2011:139-156.

[7] 野口隆子.大学生の学校経験想起による教師イメージ[J].教職研究,2016,(28):87-92.

[8] 縫部義憲,渡部倫子,佐藤礼子他.日本語教師に必要な特質に関する国際調査[R].広島:日本語教員養成における実践能力の育成と教育実習の理念に関する調査 研究 平成16年度~平成17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研究成果報告書,2006:94-105.

[9] 小林明子,縫部義憲,顔幸月.学習者が求める日本語教師の行動特性の構成概念[J].広島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2007,(17):66-72.

[10] 佐藤礼子,渡部倫子.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の日本語学習者が求める日本語教師像—教師の行動特性と学習意欲の観点から[J].2004年度日本語教育学会中国地区研究集会予稿集,2004:4-9.

[11] 渡部倫子,佐藤礼子,狩野不二夫他.日本語学習者が求める日本語教師の行動特性—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の高校生と大学生を対象として[J].日本教科教育学会誌,2006,29(1):59-68.

[12] 西穣司.教師の職能発達論の意義と展望[J].日本語教育行政学会年報,1987,(13):187-202.

[13] 小山悦司,河野昌晴,村島義彦他.教師の自己教育力に関する調査研究—成長の契機についての自己形成史的分析[J].岡山理科大学紀要B人文社会科学,1989,(25):117-137.

[14] 岡崎敏雄.教授能力向上の捉え方[R].東京:日本語教師の教授能力に関する評価·測定法の開発研究報告書,1991:4-17.

[15] 藤田裕子.授業イメージの変容に見る熟練教師の成長—自律的な学習を目指した日本語授業に取り組んだ大学教師の事例研究[J].Jap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34(1):67-76.

[16] 黎光明,沈绮云,杨琳,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25-626.

[17] 小島弘道.教職の専門性と研修体制の確立[A].高野桂一,影山昇.現代教師論[C].東京:第一法規出版,1984:71-118.

[18] 片桐準二.フィリピンにおける日本語学習者の言語学習Beliefs―フィリピン大学日本語受講生調査から[J].日本語教育紀要,2005,(1):85-100.

[19] 安龍洙,渡辺文夫,内藤哲雄.日本語学習者と日本人日本語教師の授業観の比較—個人別態度構造分析法(PAC)による事例研究 [J].Research bulleti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Center,Ibaraki University,2004,(2):49-59.

[20] 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4):74-78.

[21] 阿部新.スペイン·マドリードの大学における日本語学習者の言語学習ビリーフ[J].名古屋外国語大学外国語学部紀要,2009,(37):25-62.

[22] 佐藤敏子.学習信条と学習効果―BALLIを使用した調査―[J].つくば国際大学研究紀要,2006,(12):1-16.

[23] 金城尚美.日本語学習者のBELIEFSに関する調査研究[J].言語文化研究紀要,1996,(5):51-69.

[24] 陆少兵.国外语言学习观念研究综述[J].外语电化教学2016,(169):16-22.

[25] CRESWELL,J W.Research design:Quantitative,Qualitative,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M].Thousand Oaks,CA:Sage,2003.

[26] 青木みのり.PAC分析の評価査定機能—事前事後テストとして用いた先行研究に関するレビューから[J].マクロカウンセリング研究,2009,(7):12-21.

[27] 丸山千歌,小澤伊久美.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PAC分析の可能性と課題—読解教材を刺激とした留学生への実践研究から[R].東京:日本語教育実践研究フォーラム報告,2007.

[28] 内藤哲雄.個人別態度構造の分析について[J].人文科学論文,1993,(27):43-69.

[29] 小澤伊久美,嶽肩志江,坪根由香里他.PAC分析を日本語非母語話者に日本語で実施する際の留意点—タイ人新人日本語教師へのPAC分析から[J].ICU日本語教育研究,2011,(8):19-34.

[30] 坪根由香里,小澤伊久美,嶽肩志江.教師のビリーフ研究におけPAC分析活用の可能性と留意点—HALBAUとSPSSによる分析結果の相違についての考察から[J].言語文化と日本語教育,2009,(38):30-38.

[31] 伊藤武彦.PAC分析を語る(1) —質的分析と量的分析の結合について[J].日本教育心理学会総合発表論文集,2008,(50):132-133.

[32] 小澤伊久美,丸山千歌.PAC分析における好ましい統計処理とは—ソフトウェアによってデンドログラム相違する問題への対処のために[J].ICU日本語教育研究,2009,(6):27-47.

[33] 石原宏.統計学的研究と個[A].河合俊雄,岩宮恵子,編.新臨床心理学入門[C].東京:日本評論社,2006:122-126.

PACAnalysis:ANewApproachinForeignLanguageTeaching

WANGChong,LIXiaop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

Personal Attitude Construct (PAC) analysis,a method of analyzing individual attitude or consciousness construct,was proposed by Naito Tetsuo and initial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psychology.The PAC analysis of 355 journal paper titles has revealed that PAC analysis can be applied not only in analyzing the inner consciousness construct of a single individual,but also in comparing the conscious construction of a diverse group of individuals and that of a single individual in different periods.It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Japanese education research.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ocedures and features of PAC analysis supported with data from a surve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C analysis has an advantage over others in capturing the inner consciousness of an individual,thus further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PAC to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relat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Cautions for applying such a method have also been presented.

Personal Attitude Construct (PAC); consciousn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0.19525/j.issn1008-407x.2017.04.021

H0

A

1008-407X(2017)04-0160-09

2017-06-13;

2017-06-30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使用理论视角下动词词义范畴体系构建的多种双方向交叉实验研究”(14CYY045);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第二语言学习者近义词汇范畴化特征研究”(DUT17RW124);2015年日本尚絅学院大学共同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关于中日大学教师科研意识的比较研究”

王冲(1979-),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习得、日语教育研究,E-mail:wangchong@dlut.edu.cn;李筱平(1957-),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日语言文化比较、日本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日语学习者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日常日语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