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宇
(湖南卫视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导摄部,湖南 长沙 410003)
电动伸缩摇臂在演播厅节目录制中的优势和应用研究
陈星宇
(湖南卫视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导摄部,湖南 长沙 410003)
在现代电视演播厅节目录制过程中,相较于传统摇臂,电动伸缩摇臂具有活动空间大、移动方便、能避免穿帮等优势.合理利用电动伸缩摇臂,能为演播厅节目拍摄提供双重平移镜头、快速大范围运动镜头、空间转换镜头、垂直下降镜头、复杂长镜头等更为丰富多样的精彩镜头.
演播厅;传统摇臂;电动伸缩摇臂
在电视演播厅综艺、歌舞、体育、谈话等各类节目的拍摄中,摇臂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特有的长臂优势,能捕捉其他机位不能捕捉的镜头,大大丰富了电视节目的镜头语言.摄像机通过摇臂进行的移动拍摄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给镜头画面增加了磅礴的气势和纵深空间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1,2].大范围移动镜头、跟踪拍摄镜头、运动全景镜头等多种精彩的镜头,都是借助摇臂拍摄完成.在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演播厅节目制作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对镜头的设计和拍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电动伸缩摇臂作为最近几年亮相的摇臂家族新成员,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影视导演和摄像的青睐,在影视剧拍摄中被广泛使用.一直以来,伸缩摇臂都被认为是户外影视剧的专属,在室内演播厅环境未曾露脸.
从2012年开始,湖南卫视做为国内卫视的引领者,在演播厅节目中率先引进了电动伸缩摇臂.从《女人如歌》和《快乐男声》,到《夏日甜心》和《神奇的孩子》,湖南卫视这几年制作的大量演播厅节目都使用了电动伸缩摇臂.
传统摇臂,是通过摇臂臂杆的运动,带动装在臂杆最前端云台上的摄像机,进行一般的机位无法实现的大幅度移动拍摄.移动拍摄的效果与摇臂臂杆的运动范围紧密相关.摇臂臂杆的平移运动在水平面上形成一个以臂长为半径的360度的圆,我们一般只利用其中的一段圆弧.而臂杆的升降运动在垂直面上形成一个以臂长为半径的扇型圆弧.摄像机就是在这两个圆弧面上运动的点.圆弧的半径越长,运动的范围越大.因此,摇臂摄像机的运动范围大小,完全由圆弧的半径,也就是摇臂的臂杆长度决定.在演播厅节目中,传统摇臂的臂长根据设计有6米、8米、10米、14米几种长度,以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但是在节目拍摄过程中,传统摇臂的臂杆无法随时改变臂长,只能通过先拆卸再重新安装的方式一节一节进行调整,使用起来非常不灵活.在有些特殊环境下,甚至没有足够的空间对臂长进行拆装调整,导致很多镜头无法进行拍摄.电动伸缩摇臂出现,就为这个长期困扰摇臂摄影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电动伸缩摇臂最大特点就是摇臂臂杆利用电控技术,通过专业的电子液压设备,在限定的长度范围内一节一节匀速伸缩,从而能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随时改变摇臂的臂杆长度.由于伸缩摇臂的臂杆采用的特殊材质,较之传统摇臂更加坚固有韧性.因此它虽然缩短后臂长只有5米,但最长的臂长可以达到16米,比传统摇臂的臂长更长,相应的摄像机活动范围也就更大.
以往的传统摇臂,摄像机是在以臂长为半径的圆弧上做平面运动.电动伸缩摇臂的臂长可以在限定的最短长度到最大长度内伸缩,在臂杆平移运动的水平面上,形成以最短臂长为半径的360度小圆,和以最大臂长为半径的360度大圆.因此,伸缩摇臂上摄像机的运动轨迹,虽然还是圆弧运动,但突破了以往圆弧面的平面限制,可以在臂杆伸缩所形成的小圆外大圆内的立体空间内进行综合运动.这使得伸缩摇臂的摄像机运动范围更大,拍摄角度更多,使用上也更加灵活.
图1 电动伸缩摇臂
2.1活动空间大
在场地占地以舞美为主体的演播厅内,合理安排和规划空间是最重要的.摇臂做为摄像队伍中最庞大的大块头,需要占据现场最大的一块场地,因此现场首先就是要确定摇臂的位置.
在演播厅节目的拍摄中,为了摇臂摄像机在运动过程中能拍摄到尽可能多的画面内容,确定摇臂位置都遵循“跨界原则”.即将摇臂架设在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的交界处,以便于在连贯的镜头运动中将变化的过程交代出来,产生新鲜的视觉因素.在一般的演播厅节目,这个“交界”都是两个舞台间的交界,或者舞台区和观众区的交界.但是不光是摇臂,为了覆盖更多的范围,演播厅内灯光、音响和各种特效机器也都主要架设在这些交界处,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往往很难腾出足够的空间来专门给摇臂使用.
由于摇臂本身十分笨重,活动的范围也较大,出于安全考虑,在摇臂的活动半径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但传统摇臂的臂长不能随时调整,摇臂的位置一般都靠近舞台,舞台周边的各种装置很容易出现在摇臂的活动范围内,使摇臂的运动受到限制,被卡死在某个角度.有时候甚至不得不被迫减少摇臂的整体长度,来换取一定的活动空间.
伸缩摇臂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困扰.根据舞美的空间大小,可以随时调整臂杆的长度,非常灵活.运动到有足够空间的区域时,就伸长臂杆进行大范围运动;运动到有障碍物的区域时,就缩短臂杆保证安全.不管伸缩摇臂周边的环境和各种机器装置多么复杂,它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运动空间,保证拍摄的流畅进行.
2.2移动方便
一直以来,由于传统摇臂的移位不是很方便,在演播厅现场定好位置后基本上是固定不动的,特别是在一气呵成的直播场合.所以,一般都要提前研究节目,掌握清楚人员的出场、站位、舞台上的运动方位、舞蹈的人数等.根据节目的安排,提前设计好摄像机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一旦确定,摇臂的位置也就确定了.但在演播厅节目设计复杂化的当下,摇臂的位置很多时候需要根据节目和舞美进行移动调整.往往花费半天时间移动摇臂后,发现舞台有的地方较窄,摇臂太长无法通过,只能进行重新拆装,费时费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主流的办法是使用轨道摇臂,就是将摇臂底座架设在轨道上,通过底座在轨道上的前后移动,实现摇臂运动空间的拓展.但它必须有远大于普通摇臂底座的空间来安放轨道.轨道越长,占用的空间越大.因此很多舞台,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轨道摇臂.而且在布置好摇臂的轨道后,摇臂也只能在布置好的轨道上移动.如果需要移动整个摇臂的位置,就必须先从轨道上拆卸摇臂,重新布置好新的轨道位置后,再重新组装轨道摇臂,非常麻烦.
电动伸缩摇臂底座是带轮子的四轮小车.如果需要移动摇臂的位置,松开固定轮子的螺丝,就可以直接移动摇臂底座.节目进行过程中,只要有一定的时间,伸缩摇臂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移动到现场任何地方.而且伸缩摇臂是一次安装完成后,可以随意伸缩.基本上舞台区域只要不是太过狭窄,伸缩摇臂都可以顺利通过.相比传统摇臂和轨道摇臂,伸缩摇臂的移动和位置调整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
2.3能避免穿帮
演播厅节目拍摄是多机位的相互配合,每个机位在找到自己最佳拍摄角度的同时,也要避免相互穿帮.对于舞台上最显眼的摇臂来说,避免穿帮是个很辛苦的工作.
一般来说,为了最大程度上拍摄到台上的各种精彩镜头和更富有冲击力的画面,摇臂都会放在尽可能靠近主舞台的地方.但只要镜头一往舞台区域拍,摇臂就无处可避,黑色的大长杆矗立在其他各个机位的画面中,十分影响画面的整体构图.因此尽量利用现场的光线来隐藏摇臂,让灯光配合将摇臂区域的光尽量压暗,同时利用现场布景来遮掩摇臂的庞大身躯.在不拍摄镜头时,摇臂要尽量躲起来,把臂杆摆到远离舞台的那一侧.
可不管怎么遮掩,舞台边摇臂长长的臂杆还是很容易出现在对面机位的画面中.设置在摇臂后方的机位,全景机位的画面中,也有很高的概率被摇臂臂杆穿帮,影响画面构图.
在实际拍摄中,其他机位都只能尽可能地利用现场环境,比如现场布景、灯光等来掩饰庞大的摇臂对他们画面的影响,为此可能不得不采用一些不甚理想的拍摄角度构图.
面对这个无处可躲的难题,伸缩摇臂就要比以往的大摇臂们轻松得多了.缩到最短后的伸缩摇臂,5米臂杆长度远远小于一般的摇臂,在拍摄中可以尽量避免被其他机位拍到.在没有镜头设计时,可以先将臂杆尽量缩短,摇臂仍然可以在较小运动的范围内进行升降和平移,保持画面动感走短轨迹的运动镜头.当需要拍摄大幅度运动镜头时,快速伸长臂杆接近舞台,快速找好镜头的起幅画面位置.等到整个运动镜头的落幅镜头一走完,就可以迅速将臂杆缩短,再次隐蔽起来.在大型舞美中,伸缩摇臂也可以架设在离表演区较远的地方,甚至可以架设在远离舞台的高处,当需要拍摄时再通过臂长的变化接近被摄主体,更加不会在其他机位中穿帮.
可以说,相比传统摇臂,电动伸缩摇臂无论是架设还是移动都更加方便.也能更好地和其他机位配合,避免穿帮镜头.这些优势无疑使它在和传统摇臂的比拼中领先一步.那么,电动伸缩摇臂在演播厅节目的拍摄上,是否也足够出色呢?
演播厅节目和户外的影视剧及真人秀等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演播厅节目主要是依托于舞美、灯光、道具等舞台元素来体现节目设计.如何运用镜头的移动拍摄,全面地展示整个舞台的各个元素,是演播厅摇臂最重要的任务.
移动拍摄的关键在于摇臂上的摄像机相对被摄物体的位移.在拍摄中要表现好运动,还必须选好参照物,没有参照物就无法表现动感.在演播厅,摇臂的参照物就是舞台上的各种设计元素,道具、灯光、置景等等.摇臂摄像机舞台的表演区越近,镜头里的置景、灯光等元素就越鲜明越突出,镜头的动感也越强.但时下流行的舞台元素越来越丰富,每个舞美都有多个表演区.根据摇臂设置的“跨界原则”,摇臂需要尽可能同时兼顾多个表演区的拍摄.传统摇臂一般都根据离自己最近的表演区确定臂长,保证整个活动空间的充足.拍摄其他表演区时,距离被摄主体就会相对较远,臂长就显得不够,摄像机远动起来感觉有明显的疏远感,整个镜头运动的动势不足.如果根据离自己远的表演区确定臂长,近距离的表演区拍摄运动起来臂长又会过长,无法贴近被摄主体,整个镜头的运动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电动伸缩摇臂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它可以根据每个表演区的距离随意的调整臂的长度,尽可能地接近每个表演区的被摄主体.不论是升降还是平移,都可以把摇臂移动拍摄的动势完全发挥出来,整个舞美的各种设计也更好更清晰地被拍摄出来.电动伸缩摇臂不但能更好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把舞美的各个元素更好更精彩地表现出来,也能以它多样的摄像机运动方式,围绕着舞台做出不同以往的镜头设计.简言之,伸缩摇臂给予了摄像师更多的镜头设计空间和可能,让他们能设计出很多传统摇臂无法完成的、更复杂更精彩的运动镜头.
3.1双重平移镜头
传统摇臂能贴近被摄主体,像轨道一样进行左右平移的拍摄,伸缩摇臂不但可以左右平移拍摄,还可以利用臂杆伸缩贴近被摄主体进行前后平移拍摄.通过这两种平移镜头的结合,可以让摄像机一直保持在离被摄主体最近的距离,把被摄物体拍得更清晰,镜头的运动感也更强.
在《第十一届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上的VCR回场镜头,伸缩摇臂起幅先把镜头贴近仰拍放置在观众席最后的金鹰女神像,让整个女神像在画面中显得非常高大.随后镜头以女神像为前景慢慢水平横移带出舞台的关系,掠过女神像后压低并伸长臂杆贴着观众席往舞台前进,最后落幅在舞台全景.
整个镜头用双重位移的方式,让各种参照物一直出现在镜头里,既让观众清晰地了解了女神像、观众席、舞台的相互位置关系,也让整个镜头从头到尾一直保持了足够动感.
3.2快速大范围运动镜头
摇臂经典的大范围运动镜头非常适合用来展示整体舞美和灯光,很多节目的开场都是用摇臂用大范围运动镜头在灯光秀中展示整个舞台,十分大气.但是传统摇臂由于受固定臂长的限制,短的摇臂运动速度快,气势不够;长的摇臂走起来足够大气,但是速度感起不来.伸缩摇臂可以在升降平移的同时进行臂杆的伸长或缩短加快整体动势,
在浙江卫视的《梦想的声音》节目,是在一个体育馆内搭建的大型舞美,伸缩摇臂架设在二层观众席顶上.利用臂杆的缩短,可以向下把镜头贴近观众席上的观众,从打招呼的观众们拉开,快速摇动摇臂的同时,臂杆也迅速伸长,让镜头一口气升到最远端的馆内制高点,在灯光秀中带全整个舞美.一个运动镜头将整个超大的舞美环境展示无遗,不论镜头的速度还是气势,远不是传统摇臂可以达到的.
3.3空间转换镜头
在演播厅内,从舞台上的置景和道具内部走出来带到现场的空间转换镜头,能够产生令人惊奇的视觉效果,被很多节目设计所使用.这样的镜头,需要灵活而精细的移动,又大又笨重的传统摇臂是无法完成的,一般都是交给斯坦尼康完成的.伸缩摇臂可以依靠臂杆的伸缩,找到合适的角度伸长臂杆将摄像机送入置景或道具内部空间,再慢慢缩短臂杆将摄像机原路拉回,再升起摇臂到外部空间,完成整个空间展示.整个镜头在平移中还可以升降,斯坦尼康更多了一个运动方式.而在一些摄像师无法去到的区域,只有伸缩摇臂可以从狭小空间直接伸长进去,找到各种奇妙的空间角度走出运动镜头.
3.4垂直下降镜头
对于传统摇臂来说,由于摄像机运动是圆弧运动,臂杆一旦降下来会直接打到摄像机正下方的被摄主体,所以不能以被摄主体为中心进行以垂直下降镜头的拍摄.伸缩摇臂则可以一边下降,一边缩短臂杆,来保持跟被摄主体一个固定的相对距离.整个镜头可以从被摄主体正上方俯拍,紧贴着被摄主体下降,一直降到地面完成拍摄.
3.5复杂长镜头
我们也可以将伸缩摇臂的臂杆升降、臂杆伸缩、摄像机云台运动等所有运动元素结合在一起,实现只有伸缩摇臂能做到的复杂长镜头.
《湖南卫视双十一狂欢夜晚会》上戚薇和李承铉的歌曲《LuckyLucky》中的一段长镜头,充分展示了伸缩摇臂进行空间转换的优势.伸缩摇臂一开始升到最高,让观众看清整个圆环道具的构造和表演者的站位(图1).接下来先缩短摇臂慢慢下降,让镜头贴近道具下降到道具正面.摇臂跟随表演者一起走入圆环通道,伸长臂杆把镜头送入道具圆环的内部(图2).最后再缩短摇臂,让镜头跟随表演者慢慢退出圆环,最后压低回到舞台全景(图3).
图1 伸缩摇臂升至最高位置效果图
图2 伸缩摇臂跟随表演者进入圆环通道置效果图
图3 镜头跟随表演者慢慢退出圆环效果图
整个镜头运动,从舞美高处全景拍出整个圆环通道的造型,进入到圆环空间内拍出整个通道感,最后退出来低角度带舞蹈演员前景的舞台全景.把整个节目的表演者在道具和表演元素在几个空间中的来回转换,用一个摇臂镜头直接交代得十分清楚,这是以往所有机位的镜头都无法做到的.
借助演播厅丰富多种元素,电动伸缩摇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运用多种镜头设计产生千变万化的摄像机运动模式,为观众带来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觉享受.
[1]宋一新.摇臂摄像在电视节目创作中的运用[J].荧屏电波,2012,(6):78-79.
[2]张勇.摇臂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探讨[J].电视指南,2017,(11): 208,210.
[3]陶鑫.浅谈电子伸缩摇臂在央视“9.3”胜利日阅兵直播中的使用[J].科技尚品,2016,(2):148.
[4]王晶岩.电视摄像中摇臂的艺术处理[J].中国有线电视,2011,(9):1081-1082.
AdvantagesandApplicationofTelescopicCameraCraneinStudioTelevisionProgramMakingProcess
CHEN Xingyu
(Hunan TV Channel Program Production Center, Changsha Hunan 410003, China)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amera crane, telescopic camera crane has larger working space, is easier to move, and can avoid the problem of goof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modern studio television program. The proper utilization of telescopic camera crane can provide more complex and wonderful lens for the studio filming.
studio; traditional camera crane; telescopic camera crane
TB82
A
1008-4681(2017)05-0038-05
2017-09-10
陈星宇(1984—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卫视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导摄部资深摇臂摄影师。研究方向:电视摄影.
(责任编校: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