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孤独者的自赎

2017-11-16 06:25赵金晶
电影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幻片宇航员队友

赵金晶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科幻冒险片是近几年十分火热的一种类型电影题材。2013年的《地心引力》、2014年的《星际穿越》等影片都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益。而2015年10月登场的《火星救援》上映首日便获得了1800万美元票房,毫无悬念地登顶周五票房榜冠军。77岁的雷德利·斯科特宝刀未老,担纲执导的太空题材科幻冒险片《火星救援》将丰富多彩的故事与深奥的科学理论完美融合于电影情节之中,缜密的构思配合着跌宕起伏的剧情使这部商业大片与现实生活的共鸣感更强,给观众带来了简单纯粹的满足感。在科幻片层出不穷的今天,《火星救援》能够在短时间内便获得如此高的赞誉,让人惊叹却也理所当然,火星上的孤独宇航员Mark Watney那乐观而坚韧的自赎之路每每让人感慨万千。

一、别具一格的科幻风格

影片《火星救援》根据安迪·威尔(Andy Weir)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而成,也被译为《火星任务》《火星人》。故事起源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缩写)的阿瑞斯战神系列火星登陆任务,主人公Mark是执行第三次登陆任务的六名宇航员之一。在进行科考任务时火星上突发了百年一遇的沙尘暴,宇航员们决定放弃任务紧急撤离,Mark不幸被天线击中,在风暴中飞了出去,生物仪表损坏显示死亡,而恶劣的天气也让队友们无法展开搜救,无奈之下队长Lewis只能率领其他宇航员返回地球。大难不死的Mark醒来后,发现自己已是孤身一人,同时还面临着飞船损毁、通信中断、补给不足等恶劣条件,而距离人类下一次登陆火星还有四年的时间。利用定居点的储备,Mark发挥自己植物学家的专长成功地种植出了土豆,并找到一个核反应堆为自己供暖。而此时地球上NASA的工作人员在观察火星的卫星照片时发现了Mark还活着,并在Mark找到1997年的火星探测器后,与Mark取得了联系。地球上的NASA总部展开了营救Mark的行动,调集人力、物力准备了一艘补给飞船希望Mark能坚持四年,然而因时间紧张而跳过检测环节致使火箭发射失败,Mark种植土豆的栖息仓也发生爆炸,情况急转直下,食物储备不足威胁着Mark的生命。这时空气动力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可以让hermes绕过地球飞回去接Mark,但这意味着其他五名宇航员将在原定任务中增加533天的充满危险的太空飞行。在NASA高层因此方案的风险性而决定不予采用时,hermes上Mark的队友却一致决定返回火星营救Mark。而Mark也开始长途驱车前往预先建造好的四年后的项目大本营,准备乘那里的返回舱离开火星对接hermes。经过一系列的轻量化改造,Mark乘坐返回舱升空,hermes机组也通过炸掉舱门来空气制动,在多方的努力下,Mark终于安全登陆飞船、与队友回到了地球。

科幻电影的特点是科幻元素,以建立在科学史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来展开叙事,严格地说,科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是其重要风格。然而如今许多科幻电影却在过多地表现对政治或社会议题的关注,探讨哲学方面如人类处境的问题,如《阿凡达》《地心引力》等影片。而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这部《火星救援》重心却在男主角Mark的火星生存体验,故事情节就是一个个生存难题的克服。整部影片中没有所谓的坏人,没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没有任何正义感或者情怀,甚至作为一部科幻片都没有天马行空的剧情和超现实的情节构思,更直白地说,其就是一个如同纪录片一般的故事。影片中当然也有着一些爱、社会等主题的表达,但一律篇幅不多,都是浅尝辄止。科幻片有别于一般的英雄电影,就在于故事主人公直接面对自然和宇宙,利用科学知识来探索生命、克服那些非人为干扰所造成的困难。《火星救援》这部影片就极好地诠释了科幻片应有的风格,专注于探索、征服、解决问题,或许少了情感和爱所带来的感动,却多了发自内心地对生命的震撼和赞叹。比如对主人公Mark的火星生存拍摄就采用了自拍日记式的方法,每次发现问题他会对着镜头叙述一番,再着手解决难题,然后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继续研究解决……这样一步步地记录发展,有一种纪实片的感觉,同时也有些许轻松和幽默。在去除了沉重感的同时,也给了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不同于其他科幻片营造的英雄崇拜,《火星救援》将观众的关注重心引向了体会科学的奇妙与真实上。

二、独树一帜的孤独者与自赎经历

《火星救援》上映后,有不少网友调侃道:继《拯救大兵瑞恩》《星级穿越》后,马特·达蒙又丢了。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队友被困、营救环境十分危险的电影题材早已是十分老套了。那为何马特·达蒙再次出演的这个被困的孤独者角色却能被观众津津乐道呢?其最大的闪光点是《火星救援》塑造的独树一帜的孤独者Mark及其自赎经历。

这是一个思想复杂的时代,无论是哪种题材的电影,导演都在不断追求所谓的深度,影片主人公都不屑于只是简单的行动,一定要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那样去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心灵,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往何处”等种种哲学问题。这样看来,《火星救援》里的Mark似乎是个不合格的孤独者,他没有像其他影片中的孤独者一般去纠结、内心矛盾重重,反倒是一个嘴里常常喊着“luckily”、时不时吐槽一下队友的“二货”形象。可就是这样思绪简单的Mark,他在火星上的自赎经过,让观众看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坚韧。许多人对孤独者的理解就是孤身一人、孤单寂寞,可是孤独并非仅仅是指在心情压抑或无援时出现的那种空虚和寂寞的感觉。孤独还有另一种状态,如李二和在《流浪的梦》中就曾讲道:“我所理解的孤独是指在个体生命过程中所毅然持守的特立独行并具有出色价值理想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孤独者是高贵的,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能让自己安静,都能自得其乐。很显然,《火星救援》中的Mark就是这样的孤独者,即使是倒霉到被队友误以为牺牲而独自一人遗留在火星上,Mark依然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并利用稀缺的资源为自己找寻生路。从物质层面看,Mark作为火星上的唯一生命体是一个形单影只的孤独者,而在精神层面上,于极端困境中依旧保持乐观与坚守信念的Mark更是一个思想自由、精神圆融的孤独者,这样的孤独者无疑让观众眼前一亮。

不得不说,孤独者Mark撑起了《火星救援》整部影片的骨架,虽是孤身一人、物资短缺,但他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却不会让观众产生怜悯的情绪。Mark不是超人式的英雄,只是一个会点工程机械修理的植物学家,偶尔还有些“逗比”,但他的自赎经历却更让人心生佩服。食物不够没关系,火星上的土壤、栖息仓里的氧气、粪便里的养分可以种出土豆;缺水也不是什么难题,队友的木质十字架和压缩氢气烧一烧就可以解决难题了;没法联系地球,找到被废弃的火星探测器就可以有一个能转动的相机了,再加个信息编码就能和地球上的伙伴进行通信了;队友终于来火星营救了,想办法把逃离仓重量减轻,把太空服上剪个洞来飞行,就这样成功地回到了飞船上……每一次都好似已经山穷水尽了,但Mark都能够绝处逢生,诀窍其实很简单:一颗乐观自信的心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寂寞是由虚无所引起的恐惧、焦灼,而孤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无论是何种环境,孤独者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乐趣在不断提供给自己生活新鲜的资源,正如Mark。即使孤身一人也不会孤单,还有队长Lewis听的那些老土的迪斯科音乐、队友Johanssen保存的ASCII代码表呢,Mark不仅能从队友的这些收藏品中找到存活下去的一线生机,也能在吐槽队友品位的同时给自己的独居生活来点乐趣。与之前《星际穿越》中在寂寞绝望中生存的孤独者不同,《火星穿越》中的Mark让我们见识到了孤独者的另一种境界:简单乐观的坚守与踏实冷静的自赎。Mark脚踩着火星土地,心恋着队友与家人,一次又一次地解决生存中出现的困难,舍弃了以往孤独者自赎时的苦大仇深,却一样让人们为生命的可贵与坚韧而动容。

三、孤独者自赎背后的意义

有《红色星球》《地心引力》等影片珠玉在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依旧选择了拍摄外太空冒险中队友被困这一人类面对未知自然题材的电影。因为他发现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科学精神与技术力量给人带来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以积极甚至是略带调侃的态度来应对未知。

当然也有观众在质疑:《火星救援》中对孤身待在火星上的Mark的情感也太轻描淡写了,面对孑然一身又危机重重的每一天Mark怎么可能不胡思乱想,那么开朗乐观地解决难题似乎有些不合常理,连点颓废恐惧之类的失控行为都没有?其实不然,影片中也有不少精心设计的小细节与台词来刻画孤独者Mark的思绪。还记得Mark开始记录日志时说的话吗?“嗨,我是Mark Watney,宇航员。录下这个日志,以防万一我挂了……”假设Mark真的牺牲,而且将来有一天又有人登上火星,最肯定的、不需要被告知的就是Mark的宇航员身份了,那么导演根本没必要让Mark在日志里对此特意说明,还不如说自己植物学家的身份更有意义。航天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它具有工作环境特殊、职业技能高度复杂、飞行任务危险度高等特点,要求宇航员不仅要具备健康的体格、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更要有高度的耐受和抗压能力。执行火星登陆任务的Mark,是一名经过千挑万选、精心培养的宇航员,他在进入太空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危险的准备,甚至预料过自己可能会死亡的结局。所以,即使是在火星上独自一人艰难地生存,Mark也不会去怨恨抛下他离去的队友,反而是想方设法地努力活下去,这正是一名合格宇航员的正常反应。“我热爱我的事业,并且擅长于此。请告诉我的父母,我是为了那些伟大而又美丽,甚至比我的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而牺牲的,我无怨无悔。”当广袤的红色荒漠上Mark低沉的声音念着这封写给Lewis队长的信时,许多观众热泪盈眶,这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因为人类信念的力量,也因为宇航员这份工作的神圣。理解了宇航员Mark后,再看他触碰刚出土的土豆小苗时的小心翼翼、与地球成功通信那一刻的振臂一呼、一个人静静地望着地平线等这些情绪内敛的行为,孤独者Mark对未知的惶恐、对地球家园的眷恋方才清晰地呈现于我们眼前。

《火星救援》能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科幻片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收敛感情,不再一味地体现家庭价值、美国精神、男欢女爱、求生本能等,而是专注于探索、征服、解决问题。片尾时Mark这样告知参加宇航员培训的学员们:“当一切越来越糟时,你只能坚强地面对。只要你开始,进行计算,解决问题,解决下一个问题,解决下下个问题,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你就能够回家了。”这也正是影片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也许前路漫漫,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地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什么目标不能做到。不停地计算、思考、失败、重来,这就是我们人类拥有的最强大力量。

孤身一人在一片苍茫寂寥的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出路,《火星救援》把这一老套的题材拍出了新意,也让我们在观看孤独者的自赎时有了更多的思考。孤身一人时,不要再去纠结惶恐,想想自己出发时的初衷,在绝望中尝试去发现希望,经历糟糕的事情也尽可能地用轻松的态度去面对,一步步地计算、思考,失败就重来,像Mark一样坚韧地活着才有可能回到自己眷恋的家。

猜你喜欢
科幻片宇航员队友
坑队友专业户
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贪玩儿的宇航员(下)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我是宇航员
不怕神对手,就怕萌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