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7-11-15 18:06喻雪丽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有效教学初中语文

喻雪丽

摘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且深刻地理解文意,学生阅读的能力决定着学生理解文意的程度。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现代文教学为例,阐述了初中語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对策的初步探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感知与体悟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普遍缺乏兴趣,因而阅读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欠缺一定的阅读教学的专业素养,使现代文阅读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兴趣与能力,有效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是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没有坚持素质教育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普遍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只是刻板地将答案及技巧告知给学生,并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答,只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真正的帮助。

(二)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文阅读内容大都源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充分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分析解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普遍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统领课堂,忽略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理解,直截了当地将教学目标中既定的思路框架、主旨内容以及思想情感掺杂着个人主观因素抛给学生,造成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的一知半解,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第一,教师要明确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着眼于提升学生语文方面的整体素养,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来说,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探索现代文阅读的规律以及方法,教师在学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辅助性地进行分析和归纳,完整地呈现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内容和方法技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二,教师要重视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只是课堂中的引导者这一点。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落脚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题目中提炼出与现实生活的交叉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找到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扩展延伸,挖掘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表达自身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深刻地理解题目的内涵。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注重对现代文的深入解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是蜻蜓点水般地对阅读内容,而要由浅入深,对现代文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故都的秋》中有这么一句话:“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一句话写的是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的特点。从作者的处境和心境来看,作者是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在他的描绘下,“无色”、“无味”、“细软”等能感受到一点“清”、“静”,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他悲凉内心的真实写照。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4年8月,在1933年至1936年间,作者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胁,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作者的描述更多的是那一份悲凉的气息。

其次,教师要注重分析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语句。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与体会,这就需要教师从阅读中的重点语句着手进行具体分析。例如紧抓主旨句,在《琐忆》一文有这样两句:“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两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教师可依据这两句,从鲁迅对敌能憎、对友能爱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会,理解和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例如文章中反复性语句的使用,“反复”的目的在于深化主旨,阅读时抓住这些反复性语句细加推敲,往往能找到文章的主旨,“反复”这种修辞的作用是突出、强调,在高尔基的《海燕》中这样写道:“——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个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教师可以从这里入手,鼓励学生品味“反复”的修辞手法所营造的气氛,帮助学生发现并归纳本文的主旨: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

最后,教师要注重教授给学生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方法。现代文阅读的数量与种类繁多,虽然作者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会有千差万别,但阅读方法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权威资料,提供给学生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例如“结合文意”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在做阅读时,先看题目,带着题目看文章,划出与题目有关的内容和每段的中心句,并归纳段意,如此,能在答题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文意,以使答题准确、快速。再例如“分点回答”即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看分值,根据分值推测得分点有几个,各种类型的题目都要注意分点回答,尤其是列举性和理解性的题目,更需要注意。此外,“一一对应”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回答“如何理解”、“有什么深刻含义”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需要一一对应,分别把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解释清楚,再加上主旨即可。

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整体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体会能力,因此,教师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作用下,不断地探索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井兵.现代文阅读中的几点思考[J].生活教育.2017(08)

[2]严永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3]陈佳红.课堂小练笔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有效[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有效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