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祖艺
武术是作为健身运动的各种搏斗运动或者自卫术,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和军事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在市场导向下,弘扬中华武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重视构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多维结构。本文将从坚持“构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思想,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武术的内涵,恪守正确的教学原则等三个方面来浅谈市场导向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多维结构构建方案。
发扬中国传统武术精神,推动武术全面走向市场,塑造正确的民族竞争意识,教师首先要坚持“构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思想,协同学生组建多维结构的目标模型,将武术特长目标、适应层目标、基础目标、知识目标、智能目标、价值目标、行为目标与情感目标统一纳入到培养目标的多维结构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武术基础,发展学生的武术特长,激发学生的尚武精神。
教师在开展武术教学之前理应借助文化指导教育方法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武术的内涵,告知学生:中国传统武术的种类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有各种手法、腿法、身法等,整套动作起伏转折,连续多变。参与武术教学活动能够提高身心素质,培养勇敢坚强、坚忍不拔、机智果断的品质和民族自豪感。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真实的武术教学视频,让学生明白武术可以分为持械和徒手两大类。现代持械武术包括剑道和弓道。徒手术包括太极拳、柔术、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其中,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始创于清代(1644—1911)初期,乾隆年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用宋代周敦颐《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以解释拳理,撰写《太极拳论》,太极拳因此得名。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为明末武痒生陈王廷。迄今为止,太极拳演变为陈氏(陈王廷所创老架及陈有本编创的新架),杨氏(杨露禅),吴氏(吴鉴泉),武氏(武禹襄),孙氏(孙禄堂)等五个流传广泛的派别。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体育界新编了简式太极拳,八十八氏、四十八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及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各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是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大致不差。运用傰、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基本方法,称为“太极八法”。共同点略为: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轻柔匀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虚实分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柔术是以抓、摔、抛和打等手段打败对手的武艺,这种打斗过于强硬,它的技术包括了以自身坚硬部位(如指节、拳、肘和膝盖)攻击对方软弱部位。指导学生练柔道时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柔道是一种强调以快速移动和手段优势摔倒对手的武艺,所用技巧是顺对手之势为我所用,不与对方直接较劲。目的是干净利落地摔倒对方,或者通过对对方臂部关节或者颈部使用压力的方法按住或者制服对方。空手道这种武艺是以拳脚或打或踢来制服攻击者,要领是把全身力量尽可能地集中于打击点和打击瞬间。攻击用的部位包括手(特别是指关节和掌外侧)、脚掌、脚跟、前臂、膝和肘。在体育运动比赛(赛程通常约3分钟)和业余赛中,拳击和脚踢都是点到为止。跆拳道是一种类似空手道的武艺,其特点是除了用拳猛击以外,还大量使用高踢和跳踢。它既是一种自卫防身术或者精神修炼的方法,又是一项军事体育运动。在击打中,出拳点到即止而不接触对手。
教师在实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须恪守三大原则,分别是持久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持久性原则”要求教师应结合市场背景,持续发扬中华武术精神,指导学生坚持训练自身的武术精神;“针对性”原则特指针对市场导向的趋势和学生的武术功底,将学生培养成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武术人才;“以人为本”原则赋予了武术教育浓厚的人文精神,使武术活动步入了生态化和健康化,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辅导学生参与武术训练,当学生出现身体损伤时,教师必须予以及时的救治。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能够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磨炼学生的意志,实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坚持“构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思想,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武术的内涵,恪守正确的教学原则。
[1]赵茜.枝城镇武术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04).
[2]王春明.社区武术健身活动发展现状研究——以阜阳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