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

2017-11-14 10:57陈诚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中历史

陈诚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随后文章提出了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包括深入挖掘课堂资源、提高文化品位、加强人文体验等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人文素养 课堂资源

一、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可以总结为将人作为核心的精神,将人作为主体对象,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类价值以及生存意义的关怀,人文素养的本质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自由平等的向往等,同时也是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文素养重视追求社会和人生中的美好环境,尊重人们的多样性发展。同时人文素养还推崇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将人的尊严、思想和价值作为世界的标尺,从而反抗各种凌驾于人的观念和理论等。

二、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挖掘课堂资源

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想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框架,但是在历史认知方面,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历史思维来引带领学生思考,着重于学生的统一思考[1]。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知识,但是却无法提会其中的深刻思想,感受其中人文气息。因此在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下,应该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找出人文素养的相关内容。

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人类意识、文化和知识等三种内容,而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科学梳理归纳知识点。比如在人类意识方面包括生态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等内容,因此可以从这一类型入手整理相关知识点。比如人文素养中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文意识,而每位公民也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权利与义务,但是由于历史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公民意识的发展也各有不同。封建社会中没有公民意识,只有臣民。辛亥革命期间尽管民国建立,但是依然存留封建统治的基础,中国也依然被各个帝国列强所统治,公民意识没有发展完善。在新中国诞生后,国内才逐渐建立起初步的公民意识。尽管高中历史教材中没有明确表达出公民意识,但是社会政治历史教材当中却包含着从公民意识出现到完善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融合历史教材,对于现代公民意识进行详细地整理和深入地挖掘,从而形成一个公民意识的专题教育内容。同时还可以将中国公民意识和西方公民意识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对国际中公民意识的曲折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提高文化品位

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人文氛围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中来的。首先高中历史将教学目标进行人文调整,能够让单纯的历史知识教学升华为人文素养的层面[2]。尽管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出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但是在教学考核方式的限制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局限在知识灌输方面,希望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这种教学目标语也无法传授历史人文的内容,为此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为人文教学氛围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从丰富的历史知识当中挖掘各种人文思想和人文内容,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知识当中的人文精神。比如在孔子认知教学当中,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自身也带有深厚的人文气息,教材当中的儒家思想与百家争鸣一课主要是介绍了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形成背景,但是对于孔子本人的介绍却十分之少,而儒家创始者孔子,则是详细介绍了孔子的思想文化与个人经历,此外关于孔子生活背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分别在其他的教材当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教材当中其实更是着重于介绍儒家思想的来源和孔子生平。但是对于孔子本人的人文思想却没有进行详细描述,因此孔子在历史教材当中,更多是作为一个典型人文形象的存在,但是却忽略了孔子身上的一个社会人特征。孔子生活中所经历的人生困难,孔子学习的由来,学生为什么那么坚持礼乐文化等,只有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让孔子形象更加立体,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其人文魅力,为此需要教师進行科学点拨。

(三)加强人文体验

人文教育就是对学生精神层面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启迪,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人文精神能够让学生对于人文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才能将其消化成自己精神世界中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就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增强学生人文体验,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教育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会降低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和以人文本的人文思想相悖,从而无法有效达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目标。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性。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当中,能够对人文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从而为历史课堂上的人文教育打好基础。比如在讲授百家争鸣这一课程时,大部分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简单介绍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的思想流派,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让学生数量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而这种固定性的灌输历史知识,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社会背景中的历史意义和思想意识,同时无法让学生全面理解百家观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场辩论活动,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当时社会中的法家、墨家、道家等不同现象和观点进行辩论,从而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对各个思想学派中的局限性和进步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教师也需要保证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而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中历史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起基本的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人文教育作为基本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3):55-57.

[2] 杨红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32.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