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兰 马爱平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产后常规健康教育)和研究组(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每组40例。观察各患者治疗状况,并对比讨论,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治疗后24 h研究组尿垫试验、每日UI次数、盆底肌肉肌电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纤力肌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纤维肌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动力学指标,包含PQmax、VMCC、LSF、BC、PMU、PMUC、PVLP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可考虑给予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方式,疗效突出,盆底肌肉肌电值和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降低UI次数和24 h尿垫试验,应用性较大。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 尿失禁;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配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2-0143-02
产妇产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则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1-2],患者因此承受较多不便,其生活质量也受较大影响,合理准确的诊治方式对改善疾病预后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明确治疗疗效,此研究将80例患者分组研讨,意在研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3.6~33.2岁,
平均(27.5±6.1)岁,体重指数18.3~25.0 kg/m2,残余尿量(110.0±4.4)ml,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36.0±3.5)次,平均肌力(1.75±0.52)uV;研究组年龄22.5~34.0岁,平均(27.3±6.6)岁,体重指数18.5~25.3 kg/m2,残余尿量(111.0±4.2)ml,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35.0±3.7)次,平均肌力(1.78±0.51)uV。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为中度或轻度尿失禁,并排除精神性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急性炎症、血液性疾病者,且入选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方案,并签字确认。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判定标准:按照国际尿控协会1999年所制定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标准,重度:患者休息、卧床、站立等状态下则有尿液流出,患者均接受泌尿外科和妇科检查,并接受压力诱发试验和膀胱颈抬高试验等。中度:患者站立、行走等状态下均有尿液流出;轻度:患者仅在打喷嚏、大笑、咳嗽等腹压增加的状况下有尿液流出[3-4]。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方式进行治疗,盆底肌肉康复系统型号为法国U4-PHENIX USB4神经电生理定量多功能诊断仪器,设置仪器参数为:波宽200~500 Izs、频率10~100 Hz,电刺激间歇时间为2~50 s、持续时间为2~20 s。告知患者排空大便,取膀胱截石部位,落实常规消毒处理,从阴道置入工作电极,标准为表面电极处于阴道中。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进行交替治疗模式,在≤50 Hz及50~100 Hz的频率中循环进行,加强阴道和附近肌肉弹性,恢复神经传导功能,30~60 min/次,每周治疗3次,持续治疗2个月。盆底肌锻炼:按照其盆底肌功能状况给予个性化治疗,锻炼盆底肌功能的方式包含收缩力、腹压、盆底肌唤醒等,平躺在床上,屈曲下肢,肛门舒松和收缩随着患者呼吸频率变化,5~10 s/次,3次/d,直至恢复后为止。
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健康教育,无特殊性治疗措施,告知其定期接受复查,完成一般信息采集。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肌纤力肌力用PHENIX仪器测定肌纤力肌力指数,同时测定盆底肌肉肌电值、24 h尿垫试验、UI次数等,并记录对比。
测定其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状况,包含PQmax、VMCC、LSF、BC、PMU、PMUC、PVLP等方面,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数比较
治疗后24 h研究组尿垫试验、每日UI次数、盆底肌肉肌电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肌纤力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纤力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肌纤维肌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包含PQmax、VMCC、LSF、BC、PMU、PMUC、PVLP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技术和设备不断进步和更新,临床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各治疗方式均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中有良好治疗疗效,包含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5-6],保守治疗方式在轻度和中度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中有重要地位。给予保守治疗不仅对尿道括约肌有锻炼和刺激作用[7],还可加大其收缩能力,加强排尿控制和反射能力,还可刺激相应神经,加大交感神经兴奋性,让迷走神经和膀胱收缩受到抑制[8-9]。盆底肌锻炼可指导其正确收缩骨盆底肌肉,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被抑制,并监测其肌电活动,用视觉和听觉信号的形式将生物信号反馈出,协助指导患者自主的、正确的进行盆底肌训练,进而达到治疗效果。电刺激方式用频率不同的电刺激盆底肌肉,加强阴道弹性,主要为外括约和提肛肌,加强尿道闭合力。此方式稳定并保持逼尿肌兴奋性,改善尿液反馈机制和神经传导。因此,将以上两种方式联合使用疗效突出。且此研究结果和胡婷等[10-12]报道结果相符。
综上,临床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可考虑给予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方式,疗效突出,盆底肌肉肌电值和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降低UI次数和24 h尿垫试验,应用性较大。
参考文献
[1]洪莉,谭爱丽.不同治疗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2):6256-6260.
[2]张敏.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9):99-101.
[3]范卫群.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和尿动力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471-473.
[4]欧阳才颜,周小燕,罗一平,等.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49-150.
[5]杜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586-2589.
[6]王晓阳,杨丽霞.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495-498.
[7]任曙艷.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5-6.
[8]彭信刊,张燕萍,黄荣芳,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非产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97-100.
[9]江江,彭娟,董旭东,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高危因素及康复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835-1837.
[10]胡婷,夏飞,王娟,等.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7):634-636.
[11]李霞,庞稼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80-81.
[12]袁善冰.电刺激生物反馈配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195-196.
(收稿日期: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