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淼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疾病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名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进行疾病教育,研究组实施延续疾病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就诊1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FPG及2 h PG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PG及
2 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率为86.7%,对照组血糖达标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疾病教育能够强化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 延续疾病教育; 血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163-02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属慢性疾病,需长期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疾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十分重要[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延续性疾病教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7~64岁,平均(44.6±8.2)岁,均为初诊糖尿病患者,患者诊断符合文献[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3年发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其中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94例,胰岛素治疗26例。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及饮食治疗,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危害、饮食控制的方法,定时、定量饮食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患者依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和控制运动方式,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控制血糖平稳的作用等。對照组在入院时给予常规疾病教育。研究组患者给予延续性疾病教育,患者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及预约随访,对患者继续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指导及药物治疗指导等,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帮助,组织病友之间进行定期交流,相互分享控制血糖的经验和体会,对患者延续疾病教育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FPG、2 h PG水平、血糖控制达标率,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标准参考文献[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的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及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PG及2 h PG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FPG及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血糖控制达标52例,达标率为86.7%,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32例,达标率为53.3%,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62,P=0.017)。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是危害我国居民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所致的血糖增高能够引起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如血糖过高能够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的慢性损伤,导致微循环障碍及血管狭窄,甚至导致皮肤营养障碍、糖尿病肾病、心血管损害、周围神经病变等,引起全身多器官系统的损害,而且糖尿病对机体各器官的损害是慢性的过程[3-4]。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科学地进行降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途径。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多个方面,而且规律、合理的治疗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因此患者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影响患者控制血糖程度及疾病的治疗效果,疾病教育也是糖尿病规范治疗的一部分[5-6]。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教育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糖尿病对机体的损害是慢性过程,短期的血糖增高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往往对控制血糖不够重视,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不能严格限制饮食及规律的治疗,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疾病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其对器官系统损害的过程及严重后果,控制血糖的方法、途径等,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降糖治疗,改善高血糖的状态。
既往的疾病教育都在患者入院时完成,而且疾病教育的内容较多,如饮食的种类、量的多少及药物的作用等,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疾病教育的重点内容,甚至对疾病教育本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疾病教育的认识不足,不能够认真体会疾病教育的内容,难以主动配合治疗,以及积极控制饮食,导致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而且糖尿患者短时间内的血糖升高很难觉察,因此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往往也认识不足,不能规律控制血糖,甚至出院后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引起血糖的升高或波动范围过大,血糖控制的达标率较低。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充分的疾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延续性疾病教育不同于既往的常规疾病教育方法,将疾病教育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疾病过程,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反复进行糖尿病教育[7-9]。同时在患者出院后,通过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治疗的依从性等,将疾病教育从医院内延伸到医院外,通过反复的疾病教育,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10-11]。
在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進行延续性疾病教育,患者出院后每周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对患者认识不足之处进行反复教育,强化患者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了解糖尿病血糖增高的危害及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对饮食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及重要性进行反复的教育,而且对患者反馈的信息进行足够的重视,对患者控制血糖过程中存在疑惑进行及时的解答,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12]。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疾病教育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性疾病教育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延续疾病教育能够改善初诊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丽娟,孙丽波,纪淑云,等.2等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57-5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1.
[3]林慧卿,何健敏,陈晓正,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57-58.
[4]于淼,陈天慈,张国鑫,等.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血糖控制和治疗糖尿病的费用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52-253.
[5]刘桂华,钱小芳,欧萍,等.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697-703.
[6]周文芬.糖尿病延续护理中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83-84.
[7]吕静平.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155-156.
[8]王俊英,苏永峰.短信互动、电话随访在糖尿病教育中应用的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9(1):30-31.
[9]吴媛.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26):5609.
[10]王世英,李敏,陈春花,等.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的做法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B):1422-1424.
[11]徐姝娟.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28-30.
[12]林雪红.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知识了解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2016,8(36):398.
(收稿日期: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