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不同时间BiPAP呼吸机应用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2017-11-14 10:35林天来魏思灿李才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林天来 魏思灿 李才辉

【摘要】 目的:分析在ICU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于不同时间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搜集在笔者所在医院ICU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白天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则在晚间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24 h、72 h、5 d,治疗组患者PaO2、PaCO2、pH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5 d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先升后降,而心率呈现上下波动,并且治疗组治疗后数值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中于不同时间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晚间时段应用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与生命体征指标,值得应用。

【关键词】 ICU; BiPAP呼吸机; Ⅱ型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049-02

BiPAP呼吸机属于无创正压通气、小体积的呼吸机,这种呼吸机主要优势是无创、有效与安全[1]。近几年,在重症监护病房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BiPAP呼吸机应用比较广泛,通过BiPAP呼吸机可以对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改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2]。本文把2014年2月份-2017年2月份在笔者所在医院ICU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简析了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不同时间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有效性,主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白天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则在晚间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参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1~83岁,平均(68±2.19)岁。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0~84岁,平均(69±2.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所使用的BiPAP呼吸机生产于美国伟康公司。参照组在白天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2次/d,使用4 h。治疗组则在晚间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使用方法同上。呼吸机通气模式可选择同步/定时或是同步,将吸气压控制在13~25 cm H2O,而呼气壓控制于3~8 cm H2O,每分钟吸氧流量在3~10 L,在用呼吸机以后的24 h,每隔0.5~1小时需要复查一次患者动脉血气的分析结果,根据血气的分析结果调整BiPAP的呼吸机参数。

1.3 观察指标

监测全部患者呼吸频率、心电、血氧饱和度、体温与血压等;在通气以后24 h、72 h与5 d,分析患者血气参数与生命体征的参数,其中血气参数主要包含PaCO2、pH与PaO2,生命体征的参数包含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呼吸频率。在ICU中停留的期间,如果患者应用BiPAP的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或是顺利脱机,代表治愈;如果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好转,甚至有恶化情况代表治疗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pH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5 d,pH值变化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各个时段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5 d,PaCO2呈现出下降趋势,PaO2呈现出上升趋势,和治疗前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4 h、72 h、5 d,治疗组患者PaO2、PaCO2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5 d,治疗组呼吸频率上升,然后下降,而后趋于稳定,治疗后5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5 d,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先升后降,而心率呈现上下波动,并且治疗组治疗后数值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BiPAP呼吸机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双向呼吸道正压进行辅助通气,主要优势就是不会出现肺过度通气和气压伤的情况,能够迅速将二氧化碳气体排除[3-4]。特别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在晚间通过BiPAP呼吸机治疗,可以增加患者肺通气,同时能够对患者呼吸衰弱的情况进行改善[5-6]。此外相关研究中指出,采取BiPAP呼吸机可以在30 min以内提高患者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改善患者机体中气体交换的质量,提升动脉压,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促进患者尽早康复[7-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晚间呼吸浅慢的原因是迷走神经的张力增大,并且辅助呼吸肌的活动减弱,从而导致肺通气量下降[9-10]。而BiPAP能够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可以纠正患者在晚间出现的呼吸道阻力增加,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氧气浓度,降低缺氧的刺激[11-12]。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5 d,两组患者的pH都呈现出上升趋势,PaCO2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aO2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和治疗前的数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aO2、PaCO2、pH指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h、5d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先升后降,而心率呈现上下波动,并且治疗组治疗后数值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综上,在ICU不同时间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晚间时段应用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与生命体征指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贵洪,张治,许灿龙.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27-1828.

[2]何山,蔡萍.BiPAP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16(21):1979-1981.

[3]黎小惠,叶彬,黄瑞珠.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2):172-174.

[4]毛苏萍,吴春玲,陈成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呼吸机应用疗效及依从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02-6804.

[5]岳梅枝.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4,20(16):3043-3045.

[6]党建桥,赵建华,马国伟.2种不同模式家庭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腹部并发症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9):3250-3252.

[7]戴思平,李芳华.无创呼吸机在已经出现呼吸肌疲劳但不伴有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与病理雜志,2016,36(8):1156-1161.

[8]王新杰.孟鲁司特钠联合BiPAP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RP、 TNF-α、NT-proBNP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9):1024-1026,1044.

[9]刘素文,朱雨良.ICU中不同时段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医学综述,2014,20(12):2296-2297.

[10]葛勤中.ICU中不同时段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研究[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348-5349.

[11]程火星,余涛,张燕,等.晚间持续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2):3-5.

[12]叶培富.BIPAP呼吸机在不同时段对ICU室2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75.

(收稿日期:2017-03-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自制简易呼吸锻炼装置在不能配合无创通气的Ⅱ型呼吸衰竭COPD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