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练、做合一”的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探索

2017-11-14 19:07何新凤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物理教学

【摘 要】本文分析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阐述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精神,科学严谨、依法办事精神,爱国主义、人文关怀精神,齐心协力、合作共赢精神,一分为二、辩证思维精神,感恩思想等,提出“融、练、做合一”的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培养 物理教学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036-03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融通思想品德教育是广大物理教师一直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问题,也是在教学中如何实践的问题。物理学包含了人类许多伟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强烈的好奇心、执着的探究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品格是优秀的教学素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本文探索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物理学虽是探索物质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的学科,属自然学科,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为己任,但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科学的内容、方法、精神,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献身科学的精神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回归教育本质性的重要作用,对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对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人们将教育系统分解成德育、智育和体育子系统,其目的在于便于组织教学和开展研究。但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德育、智育、体育等都是协同、融通的。它们既各担负一方面的教育任务,又共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开发、身心健康发生影响。按照这一教育客观规律,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教育应牢固树立德、智、体三育协同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使各项教育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学好物理学的需要。物理学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较强的实践性。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能量守恒定律等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物理实验这一实践性工作,需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培养和锻炼,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才能逐步形成。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这是物理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次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这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再者就是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行为与习惯,学习物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这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物理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展示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制作的过程,是学习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必须将传授物理知识与物理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现课程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必须强化立德树人工作,在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树立热爱专业、献身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所以,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因此,物理教学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打破思想品德教育与课程教育分离的状态。破除物理方法与教学方法的脱节。物理教师应当将传授物理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物理学不可能全部涵盖。因此,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融通六个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精神。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1820年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是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他是第一个通过实验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的物理科学家。科学家的成就在于他们具有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和方法,正如爱因斯坦在洛伦兹墓旁致的悼词中用“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的深情感慨来评价这位科学家的精神。这些物理学家的发明创造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科学严谨、依法办事精神。物理学发展史可以说是由物理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组成。许多重大的物理发现均是经过物理学家严谨的理论知识推导和反复的实验验证。如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严谨科学的熏陶从孩童时就扎下了根,他年轻时在两篇论文中初露锋芒以批判的角度评论韦耳(H.Wegl)引力理论的一个错误,其立论明确,思考成熟,论据充分,论证完整。爱因斯坦曾经高度评价他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力、数学推导能力、对物理深刻的洞察力、使问题明晰的能力、系统的表述、对语言的把握、对该问题的完整处理能力。学习物理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取得一项成果,必须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程序,从而养成依规、依法办事的习惯。

(三)爱国主义、人文关怀精神。物理学家大都深怀爱国之心,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情怀,有为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事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著名美籍华裔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197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他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发表获奖感言时,用汉语进行激动人心的发言,抒发了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使在座来宾为之震动。这是1901年诺贝尔奖问世以来至1976年的500多名获奖者中第一位科学家用汉语登台演讲。他还经常回中国访问,怀念和宣传中国的杂技和小品,积极选拔优秀青年物理学者参加他的研究小组工作,指导他们开展研究。丁肇中的爱国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是动员和鼓舞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支柱。endprint

(四)齐心协力、合作共赢精神。善于与人共事,有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利用著名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齐心协力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设及实验检验途径”,后被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的实验所验证,为此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案例,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一分为二、辩证思维精神。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大到宇宙星系,小至原子中子,贯穿着辩证唯物的观点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实物到场,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等,证实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及运动的相对性;力与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电与磁的统一,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自然界的物态变化和原子核转变等是量变引进质变规律的实证;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发展等充分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物理学发展过程、物质结构和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演化过程是遵循辩证法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可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起到使学生深刻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作用。

(六)感恩思想。物理学中的物理量单位,大多以发明人的姓名命名,如电阻单位欧姆、电压单位伏特、电流单位安培等等。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9—1854)是德国人,1813年博士毕业后,长期担任中学教师。他是一个很有天分和科学抱负的人,在缺少研究资料和仪器的艰难的环境下,自己动手制作仪器,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1827年终于发现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欧姆定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感谢他对物理学的伟大贡献,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这一个个物理量单位,仿佛是夜空中的一颗颗璀璨星星,闪烁着人类感恩思想的光芒,也照耀着物理学者探索未知领域征途。因此,在介绍这些物理量单位时,简要介绍这些物理学家的故事,既可以增加趣味性,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物理教学融通思想品德教育的“融、练、做合一”策略

(一)融:将思想品德教育融汇于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中。例如,针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初中毕业生,五年制专科)多为女生,对学习物理学有畏难情绪实际,在讲授物理学绪论时,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而为学好物理学打下思想基础。为此,介绍了玛丽·居里(Marie Sk?odowska Curie,1867—1934),她虽是女性,但一样在物理学中取得杰出成就,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典范,以此激励女生一样可以学好物理,做出成绩。

又如,通过我国科学家钱伟长(1912—2010)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克服学生怕学不好物理的畏难情绪。钱伟长是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1931年,他以优异的文学和历史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入学之初,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抱着科学救国之心,他要求读物理系,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但他的物理学入学考试成绩只有6分,虽经反复请求,当时的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也只同意他试读一年,并约定一年后如成绩跟不上则退学。钱伟长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第一个学期物理课程考试成绩超过了70分,第二个学期则成为班上的尖子。从此,他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最终成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成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结合教材和我国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这些实例很多:我国古代在力、声、热、电、磁和光方面的重要发明,《梦溪笔谈》和《墨经》等著作中有关物理知识的记载,火箭卫星应用的物理知识,古代和近代我国的物理学家等。这些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将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学好物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志向。

(二)练:将思想品德教育与作业练习题联系起来。根据授课内容,将布置的作业练习与物理教育思想联系起来,既能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教学效果,又能实施物理教育思想方法。

例如,“焦耳定律”教学,教师制定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渗透实事求是和科学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之后,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到商场或者回家观察白炽灯、电饭锅、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找出它们的功能有没有共同点。上课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请3位同学上讲台来各拿一个电器分别通电实验1分钟,并请他们触摸电器和电扇的电动机部分“它们工作时都会发热”。老师追问学生:这些电器产生的热量有何不同?产生热量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布置练习任务,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德育目标。

又如,讲授“核反应方程式”后,教师可布置有关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可加深理解“在核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是守恒的”结论,又认识到了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辩证法规律。

(三)做:在物理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实验结论是物理学家通过无数次实验、历经艰辛的结晶,而物理学家的高尚的品质本身给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的典范。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为科学奉献不图索取的高深情操等无数事例和轶事,均是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例如,进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师可以先演示实验示范,指出经典物理创始人牛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勤奋和悉心钻研的结果,我们要以牛顿为榜样。做这一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要观察实验情况,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误差原因等。这样,通过实验,学生提高了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加深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如,“科学探究焦耳定律”实验,老师提出问题:“电流通过用这些电器产生的热量是否不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小组3人组成,1人负责接线,1人负责观察,1人负责记录。学生感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白熾灯、电饭锅、电风扇,产生热量与电压、电流、电阻、时间或其他因素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探究“焦耳定律”的科学规律,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道理。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实验探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思想品德。

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融通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不会降低物理教学成效,反而由于融通思想品德教育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物理成为学生十分喜欢学习且学得很好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周文斌,宫苏艺.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钱伟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刘静.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J].观察与思考,2008(1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物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2014JS043);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协同教学及评价研究”(JXA201603);2016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职业院校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探索”(JGA201604)

【作者简介】何新凤(1961—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评价。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物理教学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