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一文
摘 要 近些年,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较为稳定,国内各行各业稳步发展。相对于国内环境,国际金融环境格局逐渐呈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状态,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全球金融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政府和企业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正在进行更加深化的改革。在这种局势之下,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应对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之下进行的经济改革创新的另一种尝试。本文主要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从金融、贸易、投资三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带来的改变,然后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一些促进贸易自由化、便捷化改革的措施,提出加强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法律建设与监管力度,促进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和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 改革
一、绪论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相对于我国较为稳定的国内环境来说,近30年国际金融、政治大环境虽然较为稳定,但是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几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波及我国,给我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一方面不断加强国内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确保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结合时代背景,适应时刻变化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形势,通过政策、经济和贸易手段加强我国政府、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使得我国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不断创新的成果,是我国政府为了提升我国国际贸易自由度的实验区域。上海自贸区早在2012年9月29日正式成立,在新一届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
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之后,我国各届政府和人民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探索改革开放举措,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全球震惊的中国奇迹。这不仅改善了我国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给国际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改善。然而,国际经济危机的发生,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疲软,国际需求不断下降,使得我国无法长期依赖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竞争不断恶化,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仍然低下等问题,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为了使我国经济在未来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政府正在寻找新的经济改革方案。
21世纪以来,多哈贸易谈判多次受阻,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一直无法形成。而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之间签订了一些新的贸易合作条约,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组织。而这些国家将中国排除在这些贸易组织之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义
在这些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背景之下,我国政府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措施,提出了建立上海自贸区,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金融、贸易自由区,从而加强我国政府的金融改革,打破国际金融服务业的垄断形势。对于加速中国经济向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转型、促进全球贸易新秩序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以及国际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构架分析
本文主要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领域对上海自贸区建立状况进行分析。以下从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构架。
(一)上海自贸区贸易改革构架
1.加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想要发展国际贸易,首先要解决国际物流问题,便捷、快速的国际物流是发展国际贸易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在建设上海自贸区过程中首先要制定便捷的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便捷的海上交通优势,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原有的港口,提高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以及洋山深水港国际海运的能力,并且积极建立各港口的联动运输模式,建立以上海自贸区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为主要业务,逐渐形成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管理等综合性国际航运物流业务,最终将上海打造成一个国际航运中心,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航运物流服务。
首先,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港口开放程度,改善上海港口国际航运的发展状况。要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上海港口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比重,放宽相关制度的限制,允许外商在上海自贸区内投资超过49%的国际航运企业,允许在上海自贸区内有超过50%外资的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存在,允许独资企业参与国际航运管理业务。做好以航运为中心业务的其他相关业务的开放情况,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和贸易领域改革取得的经验,将其改革成果逐渐运用于金融、贸易、保险、物流等其他业务方面。
其次,不断提升上海航运服务的软实力,大力发展航运衍生业务。上海作为我国和国外物流交流的重要港口,應该积极发展航运指数衍生业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货源地,提升上海航运服务的软实力,有助于改善我国国际航运服务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航运贸易中的地位,为我国企业发展国际业务提供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保障。
第三,引进国际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提升上海自贸区国际物流专业人才比例。为了改善上海自贸区国际物流发展状况,就要从硬件和软势力方面综合提升上海自贸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上海自贸区积极出台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国际物流管理人才,并且与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鼓励国际物流相关业务人员的培养,加快国际物流人才、教育、科研的发展。
2.逐步完成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监管制度的改革。为了提升上海自贸区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应该逐渐加强上海自贸区国际化、自由化的程度。因此,在坚持国家化、法制化的基础上,应逐步完成上海国际自贸区监管制度的改革。政府部门应该逐渐从重审批、轻监管过渡为宽准入严监管,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endprint
由于我国传统制度较为重视审批,并且审批流程过于复杂、冗长,往往和上海自贸区的管理模式相悖。因此,应该逐渐完成政府工作核心转化,由审批为主逐渐过渡到事中事后的监管,逐渐将政府职能由审批业务转移到监管制度。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提高国际金融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于自贸区贸易的监管,不仅提升了上海自贸区投资的活力,同时也有效地加强了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往来的安全性。
(二)上海自贸区投资改革构架
1.逐步提升上海自贸区投资的便捷性。无论哪个国家进行招商引资,都应该提升投资的便捷性。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讲,想要发展国际贸易,应该逐渐改善投资环境,并为国际投资商的投资提供便利条件,不断提升上海自贸区投资的便捷性。改善上海自贸区投资的便捷性,首先要提高外商准入前的待遇,其次要逐步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再次要完善外商投资备案制度,加强外商投资的管理。
2.增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服务能力。无论是在上海自贸区发展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活动,都需要一个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一个综合性服务能力强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增强国内银行金融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国内银行积极开展国际贸易服务业务,允许外资在上海自贸区内投资银行业务。在上海自贸区内构建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出台有利于人民币跨境服务的金融措施。
3.完善上海自贸区金融投资管理体系。从建立上海自贸区以来,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响应,不断提高投资领域的开放程度,创新上海自贸区金融投资管理制度。
为了吸引外资投商,在政策方面积极打造宽进严出的商业管理制度,改革外资在华投资的登记管理制度,在上海自贸区内构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登记机关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实验区建立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制度等三大措施。积极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一套完备的外资企业信息公开、诚信管理体系。
上海自贸区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由事先审批逐步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在上海自贸区内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投资环境,简化外资投资商投资审批条件。同时,完善上海自贸区金融投资监管体系建设,在放宽国际投资审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投资管监,确保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投资的安全性。
(三)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构架
1.加强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加强上海自贸区金融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加强自贸区内金融风险管控的创新。在上海自贸区内逐渐开放外汇市场,建立和自贸区发展相匹配的外汇管理体制。
首先,积极开创与证券业务相关的金融开放新的措施。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国际金融交易平台,简化上海自贸区内国际金融交易的流程,提升上海自贸区内国际贸易交流的便捷性和时效性。积极引入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金融产品,结合我国上海自贸区的实际情况,开创上海自贸区金融交易新模式,创新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产品。
其次,加强上海自贸区国家金融保险业务的创新。上海自贸区为了拓展金融业务,针对保险领域积极创新。在自贸区加强健康医疗等保险领域创新,允许外资在上海自贸区内投资建立医疗健康保险机构,并且积极鼓励航运、责任、财产等保险业务方面的创新,鼓励国内外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保险业务。
最后,加强银行相关的金融业务创新。上海自贸区内不仅允许国外资本投资建设银行,同时允许国内民营资本在自贸区内建立民营银行。这一举措消除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下单一的金融融资供体和多元化企业之间不匹配的结构。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不仅拓宽了资本来源,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的银行相关的金融业务。
2.加强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功能。在上海自贸区内建设一个有效的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推动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允许在上海自贸区内投资和建设外资和民间资本银行,鼓励建设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大力支持和培养人民币跨境保险业务,提升金融服务业对区内符合条件的国内外资本的开放程度。加强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功能的具体举措。
3.积极促进上海自贸区相关金融配套措施改革。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为了提升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能力,对于相关金融配套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首先,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其次,在上海自贸区内积极构建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推行货币自由兑换业务;再次,加快利率市场化,有效地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系统。
以上这些举措是建设上海自贸区的具体框架,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具体的市场情况之下进行的有效探索和创新。
四、建设上海自贸区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加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和企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自贸区构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建设上海自贸区存在的问题
1.存在非法洗钱的问题。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吸引国内外资本的投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投资,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准入门槛,放松了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投资,虽然这有利于自贸区的招商引资,但是这也给犯罪分子犯罪提供了可能性。由于我国缺乏自贸区反洗钱、反套现等相关的经验,因而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自贸区内大量的国内外贸易和经济往来难免会使用现金交易,也就成为不法分子洗钱、套现的途径。其次,监管力度相对薄弱,我国上海自贸区不断加强自贸区内经济活动的监管,但是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执法仍然存在问题,使得不法分子在知识产权、价值取向、经济投资等方面进行违法乱纪活动。
2.相关配套法律建设不完善。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造成了法律环境建设不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建设过程中没有可以参照的法律文本。并且上海自贸区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环境,同时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金融贸易環境也变得更加复杂。
上海自贸区为了招商引资,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化的全球经济贸易区,降低了企业准入条件,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建立更加完备的监管法律法规。在自贸区内还存在内外政策不一的情况,这就严重损坏了另一方的投资积极性和投资力度。endprint
3.投资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上海自贸区在物流服务提升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就现状来看,上海自贸区物流效率和合法牌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外投资促进服务机构兼具监管和促进双重职责,造成了监管和促进无法同时进行。其实,在投资促进服务中,收费项目过多、费用过高,特别是存在保险业务保费高、办理理赔服务困难等问题。我国海外投资法不完善,也不利于促进我国资本的对外投资。
4.拓宽国内企业国际投资和融资问题。国家为了改善国内外投资环境,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有利于国内外资本在上海自贸区进行投资的有利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相对于国外资本来说,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融资主要靠国内措施,许多企业拥有大量的资本,但是缺乏国际投资经验,导致这些企业仍然偏向于国内投资或在国内进行融资。国内金融市场效率过低、贷款限制条件过多,不利于国内资本的投资和融资。目前,上海自贸区仍然没有提出有效的举措,拓宽国内企业国际投资和融资的途径。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改进措施
1.提升监管力度,构建监管系统。在构建上海自贸区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监管系统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
提升监管力度,一方面需要根据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经验,构建上海自贸区监管法律体系。为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投资、贸易等建立一套完备而具体的法律监管体系,从而作为提升监管力度强有力的后盾。
要尽快完善政府监管部门的建设,转变政府的工作重心,由重审批工作方式逐渐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明确自贸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强化上海自贸区监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2.构建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为了完善上海自贸区投资服务体系,应该尽快加强人民币利率机制改革,人民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给关系决定。进一步完善自贸区国际航务贸易,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措施,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物流企业进驻上海自贸区,以上海自贸区为中心,建设一个国际化物流港湾。提升金融贸易等相关附加产品的服务能力,丰富上海自贸区经济贸易投资形式,完善上海自贸区的经济贸易功能。
3.提升国内企业国际投资和融资能力。在保障区内贸易、投资的正常运行和规范有序的同时,也要确保区内法制与区外法制的互动对接,为国内外资本进入上海自贸区提供便捷的条件。在上海自贸区内建设一个稳定、健康的投资、贸易环境,为国内企业国际投资和融资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用便捷的服务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从而在市场的合理配置之下,刺激国内企业进行国际投资和融资,从而逐渐提升国内企业国际投资和融资的能力。
五、结语
本文主要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通过分析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义以及相关背景,介绍了当今经济、社会环境和世界环境之下,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上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框架。最后,通过分析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上海自贸区的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理解与发展思考,项目编号:Z20001.16.609。]
参考文献
[1] 黄文忠.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治经济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23-31.
[2] 张锦辉.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情况及对天津建设自贸区的影响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5(06):46.
[3] 阎金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情况及对天津建设自贸区的启示[J].港口经济,2014
(06):34-36.
[4] 闫海洲,郑爽,黄诗晖,王安颖,赵星印.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借鉴意义[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74-80.
[5] 舒琴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05):27-37.
[6] 付一书.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特点及对未来经济改革发展的预判[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05):11-12.
[7] 仲颖,姜莉莉.上海自贸区对江苏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10-12.
[8] 李珍.福建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2):40-42.
[9] 施国润.上海自贸区外商国际船舶管理业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議[J].交通与港航,2016(06):8-11.
[10] 王世文,乔小燕.关于苏州对接中国
(上海)自贸区的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5(03):36-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