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菁+黄龙
摘要:校园安全与在校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近年,高校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使一些学生和教师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校园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找出安全问题出在哪,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成为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打造和谐、稳定校园环境,保证高校教学、科研有序进行的有效条件。
关键词:高校安全;环境分析;安全教育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大学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情感纠葛等安全事件屡见报端。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对高校管理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影響高校校园安全的环境因素分析(一)高校自身环境
1.学校价值观教育不足
近年,我国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高校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学生、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足。虽然大学是开放的,学术是自由的,讲究兼容并蓄,但是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师生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但高校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情况重视不够,没有能够及时引导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向,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容易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所以,高校应该重视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机制不健全、资金设备投入不足
近年,高校对校园安全问题逐渐重视起来,但是校园安全问题还是时有发生,校园安全问题发生大都与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机制不健全有关,如保障人员不到位、无应急预案、安全问题响应不及时等。很多高校缺乏“责权明确”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机制,大多仅存在于理论设计阶段,执行起来部门之间很难形成合力,协调困难,真正发生事故时容易互相推诿责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高校的办学经费被优先用于支持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校园安全等其他问题的优先级就相对较低,有的学校甚至把原本用来改善校园安全状况的经费挪作他用。经费不足导致学校无力聘请足够的安保人员、购买先进的监控设备等,这些保障校园安全的措施无法部署到位,导致校园安全事件频发。
(二)外部环境因素
1.物理环境
外部环境问题是高校安全管理的外因。一般大学园区周围存在大量餐饮、酒吧等场所,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大量外卖、快递人员进出校园,也会导致校园暴力、失窃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开放性办学要求,大学校园一定程度上是公共性质的开放空间,外部人员一般可以随意进出校园,这就直接增加了校园不安全因素,也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校园失窃案件数量近年来逐步上升,也和开放的办学环境不无关系。
2.网络环境
现在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各种新闻、社会事件可以很快直达读者,高校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又是最积极的社会群体,很容易受到各种政治经济事件、社会百家新闻的影响。网上各种不同思想观点的冲击很强烈,有些媒体和个人采用片面曲解、夸大的方式博眼球,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并给他们带来错误的信息和引导,同时互联网由于其传播隐蔽、虚拟、交互、快捷等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宣泄情绪,释放情感的场所,青年学生也容易被一些偏激的思想影响,进而产生思想动荡。
同时,不少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的即时聊天、交友、论坛、网络游戏等逐渐发展成网瘾等网络失范行为,导致学业荒废,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问题,也会成为校园安全隐患。
二、解决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正视安全风险、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校要正视各类、各级安全风险,对校园安全事件处理要公开公正,特别要注意及时性,不能隐瞒,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对相关事件也要总结反思引以为戒,给广大学生敲响警钟,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应对安全事件,有效避免后续安全事故发生。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高校安全事件普遍忌讳比较深,不愿意公布真实数据或敏感事件真相,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教育部有一个网站,上面公布了美国各大学包括盗窃、抢劫、纵火以及谋杀在内的犯罪数据,这样数据的发布有利于督促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防范意识的建立。
(二)健全校园安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安全资金投入
健全校园安保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树立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确保大学生、教师能够参与到危机处理过程中,促使其正确认识危机、处理危机,充分调动其对自身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防护意识。维护校园安全,直接参与其中产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突发事件危机意识,会比理论宣传效果、上课教育效果好得多。
建立校园安全专项基金保障机制,充足而合理的资金支持是校园安保工作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在资金保证情况下从人防和技防入手加强校园安保力度。
(三)打造校园安全硬件保障,重塑校园安保人员队伍
高校要提升用于教学、实验、文化体育活动、生活服务等方面安全预防的物质条件,如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卫生防疫设备、安全标志、救灾防灾专兼职队伍、安全演练设备、现代科技防范设备等。
安保人员队伍可以说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校园安全的重大责任,这个团队的建设关系着安保职能的发挥和发展。首先要加强专业安保人员选拔,提高人员待遇,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其次要扩充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校园安保队伍;再次要不断强化队伍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开展一些必要的培训,组织专业安保人员参加有关安全生产、治安、消防、政保等各类业务培训,组织校园治安防范、消防演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实战训练,逐步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加强安保人员处置校园安全事件能力。
(四)结合行政机关及社会力量,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高校校园安全建设要与相关行政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健康的校园周边环境。与工商行政部门联系,严格对学校附近餐饮、娱乐场所的准入制度,严查营业执照,取缔无照经营、非法营业等餐饮娱乐场所,保证经营内容合法、健康、有序。与食药监部门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周边、学校内部餐饮店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对不合格者坚决予以整改、取缔。与城管部门结合加强对校区附近的治安管理,对部分场所、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恶性事件严厉打击,保证校区附近良好的治安环境。与交通部门联手打造校区附近交通安全,如增设信号灯、过街通道,加大违章处罚力度。总之,通过以上手段,打造高校周围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校园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五)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及校园网打造健康网络环境
网络时代信息无孔不入,这给大学生群体开阔眼界、接受新鲜事物带来了便利,但是不良信息也给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使其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理念的阵地,并通过大学生群体辐射整个社会,共同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意义重大。
对网络管理要注意“堵疏结合,以疏为主”,要增强“疏”的理念,要建设舆论引导队伍,可以包括思政教师、保卫处、学生干部、积极分子等人员,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以及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要注意维护网络秩序,用网络的语言来沟通、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可以加强网络自律引导,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倡导网络文明,能够形成虚拟社会舆情导向机制,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文献:
[1]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J].学习时报,2011.(10).
[2]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2005,(2).
[3]陈晓蕾.浅析大学校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12).
[4]张明辉.高校校园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与改善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
[5]杨惠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