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专业教育与弘扬民俗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析

2017-11-14 20:17陈跃华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专业教育民俗文化

陈跃华

摘要: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与加强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个性教育结合起来,能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认同并热爱优秀的科尔沁民俗文化,让他们在浓厚的民俗学习氛围中成长为植根于民族土壤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科尔沁民俗文化也会在新一代大学生中得到传承、弘扬。

关键词:民族高校;专业教育;民俗文化

众所周知,保护民俗文化的关键在于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新一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是新一代的“视听人才”,这让民俗文化有条件被更多人真真切切地看到。尤其是内蒙古民族大学所处的科尔沁民俗文化,通过学校培养出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让世人看到、听到世世代代的科尔沁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虔诚和情感塑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对弘扬科尔沁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生要协力扬起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的大旗

内蒙古民族大学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学校于2007年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为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迎来了时代化、现代化的新生力量。科尔沁民俗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内容。民俗文化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民俗文化塑造人的品质。身处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更有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科尔沁民俗文化的精华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并以此引领学生的专业行动,让他们在养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同时责无旁贷地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让科尔沁民俗文化如明珠般闪耀各民族文化之林。

二、将与时俱进的专业学习与源远流长的科尔沁民俗文化相融合

科尔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必将植根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真正认识了、了解了科尔沁民俗文化,并深深地热爱它,才有可能不遗余力地守护它、发扬它。高校更应该将科尔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多姿多彩的科尔沁民俗文化助长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让优秀的科尔沁民俗文化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得到发扬光大。

(一)让科尔沁民俗文化走进课堂

让古老民俗走进现代化的学术殿堂,在学术的滋养下焕发新的生机。民族地区高校可以考虑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民俗文化相关课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开设了科尔沁民俗文化必修课程,让那些有艺术造诣的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热爱生于斯、繁于斯的科尔沁民俗文化,并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相呼应。民俗课程的性质既可以是理论加实践课程,也可以是理论加实验课程,其中实践、实验环节既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的民俗摄影照片,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旨在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的微型短片。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于专业学习的过中更好地推广“多元文化记录、传播、共享”理念,加入“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的行列,担负起“摄影记录”“摄像记录”的神圣使命。

另外,学校还可以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有招生机制的基础上,再考虑增招蒙生班,充分发挥出蒙古族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但让蒙古族学生将科尔沁民俗带进校园、带进课堂,而且让蒙古族学生将弘扬科尔沁民俗的技术带出课堂、带出校园。

(二)在实践中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生来说,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不能只是以“坐在教室里”“走在校园里”的方式进行,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民族腹地考察、研究,于充分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认同并热爱科尔沁民俗文化,并将弘扬民俗文化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对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更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以帮助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将专业学习与弘扬民俗文化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恰当地结合起来。

1.将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促使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参与性和社会服务性都更加强烈一些,对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可以在广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基础上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发展成为一扇窗口。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过这扇窗口让更多的人较为系统地看到居住在科尔沁大草原上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民俗风貌,让更多的人较为真切地听到居住在科尔沁大草原上的人们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动人故事。

2.将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

以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点的选择常常是局限于电视台、电台等机构,走出课堂后再直接走进电视台有时会令学生的学习由单纯“坐着听”变成单纯“坐着看”。将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民俗文化的发祥地,在当地民俗专家、民俗协会、民俗研究院的带领、教导下,学生可以将民俗文化转变成视觉具体化的画面和听觉具体化的声音,让“遗落民间”的民俗文化通过“学生记录”的方式以“更年轻的、更具活力的”面貌“活”起来。因为對民族地区来说,影视创作的真正根基始终都在于民俗文化生活。

3.将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没有扎实而又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学生的民俗学习只会变成“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感动。内蒙古民族大学将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与各学期、各阶段的论文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科尔沁民俗文化渗入学生的学术钻研中,让学生在论文的写作中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在优秀民俗文化的感召下,更加自觉、主动、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思维、行为方式进行调整,以形成良好的学术修养。

(三)让社团成为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的阵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生可以在校园里牵头成立科尔沁民俗文化社团,广泛开展各种民俗教育专题活动,开创“校园民俗节”,不断吸引新成员的加入,强调不同专业的协作,让弘扬科尔沁民俗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姿局面。

三、广编专业毕业生创业可起步于创新科尔沁民俗文化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民族地区高校的民俗文化教育大有可为。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现代科尔沁人的生活特点,在保持呈现优秀民俗文化传统精神内核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地改造,在民俗艺术展现中揉进时尚风格、加入前卫元素,使之更能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把“小众”民俗文化转化为“大众”民俗文化。比如,有的学生在毕业后成立工作室,抓住承办城市形象宣传、企业形象宣传、婚礼典庆摄录的契机,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与城市现代化、典礼现代化有机融合,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正如资深导演所说的“真正有份量的还是传统文化”。

总之,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民俗文化的结合,可以是专业教育与特色教育的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要让学生在新颖、愉快的专业学习中认识民俗文化、理解民俗文化、关爱民俗文化、弘扬民俗文化,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子良,薛彦田.科尔沁史话[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包斯钦,金海.草原精神文化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3]刁统菊.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4]陈光军.优秀民俗文化与大学生个性教育[J].云南电大学报,20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专业教育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