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历史幽暗之处的无影灯
——李琳之散文印象

2017-11-14 22:27王国伟
黄河 2017年4期
关键词:无影灯李琳观照

王国伟

李琳之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一出手,就以其卓然不群的姿态引起了文学界,乃至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之所以说其卓然不群,是因为如果以文学的视角来看,他的作品显然与一般概念上的散文有所不同。而以学术的视角看,又明显不是普通学术论文的格调。其内在的文化情怀、思想格局、历史观照、学术见识显然比一些所谓的文化散文又超拔许多。因而有人称其作品为历史大散文,或学术大散文。但我觉得都不足以完整命名他的散文。可见,李琳之首先在文体表达上,显示了他倔强的、独树一帜的探索精神。在这里,我暂且称其为历史文化(大)散文。

李琳之近年来专注于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和著述,特别是对晋南故乡的远古文化、晋商文化、家族历史,以及人类文明演变、人类文化遗迹等的考证研究上,成果斐然。近日,他的又一部散文集《祖先,祖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中华祖脉》《家国往事》《一生的突围》等历史文化系列专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著述成果。与前几部作品相比,《祖先,祖先》将他对历史文化追索的触角更深入地探触到历史时空的幽微之处,更敏锐地感知虽然缥缈却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他不断地呼唤民族的祖先、家族的祖先,让远逝的鸿影显现出朦胧的真相,使冰冷荒漠的历史有了人性的温度。他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大背景中予以观照,将自己家族的命运遭际放置在家国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寻求定位,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辗转反侧,深切思考,提出质疑,抒发见解,从而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慰藉。

李琳之的历史文化散文,犹如三江源湿地,居高天辽远之处,雄阔而浑厚,犹如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学养深厚、思想超拔,思维敏锐、视野宏阔,因而能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敏锐地发现蛛丝马迹,在深入的考察、考证和研判中提出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在对历史的拷问、回顾和述说中,展示人性的黑暗与光辉。这在本书的《祖先的背影》《中华文明的原点和析城山》《“民主禅让制”和尧舜的悲剧性命运》《女娲的前世今生》等等诸多篇什中展现得尤为突出。历史是由人创造、记录和书写的,李琳之的历史文化散文,将历史、文化和人性紧密地结构在一起发掘、梳理和叙述,我认为这是抓住了历史文化散文的根本之道。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往往肇始于科学假说,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的形成、发展和假说之间的竞争、更迭的历史。面对空茫的人类历史的源头,面对吉光片羽、虚虚实实的人类文明历史遗存,科学假说同样至关重要。科学的假说需要真知的线索,惊人的观点源于博大的见识。李琳之历史文化散文最大的价值正是在此展示出了他让人惊叹的、敏锐的光芒。他提出的“中华文明不是5000年而是8000年”、“‘三皇五帝’都不是具体的人”、“中华文明的原点在析城山”、“析城山就是众多史籍记载的古昆仑山”、“‘女娲补天’是补男以造人”等等惊世骇俗而又特立独到的观点,或者说是人文历史的科学假说,对中华文明史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他这些重要观点的提出,并不是信口开河,空穴来风以哗众取宠,而是有其充分的论据、独立的考证,特别是他独辟蹊径地将历史的、文化的、人性的、地理环境等等视角的“聚光灯”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的一盏硕大的无影灯,并以这样的视角和光亮照射幽暗的历史深处,从而让他观照和解析出了一般历史学者难以发现的朦胧的真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因为李琳之掌握了属于他的无影灯,他也就有了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灵探幽的“法力”,使他的原本应该是枯燥艰涩、推导论证的学术论文展现出了另类的、熠熠生辉的活力,因而也使他的文章具有了别样的文学作品的绚烂姿态。悠远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乃至湮没于历史时空中的历史真相,在他历史与现实的往返游弋中,在他纵横开阖、自由驰骋的描述中生动、真实、鲜活了起来,让读者在懵懂和迷惑中顿悟、明晰了起来。

文以载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文化散文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文章本身蕴涵并呈现出的思想、观点、学识与智慧,让人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升自信,以史为镜,明心见性。李琳之以他的卓越才情,澄明心境,将历史与现实的病症在他的无影灯下互观互照、解剖缕析,形成了他独立特行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格调和风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可资学习与借鉴的优秀读本。

猜你喜欢
无影灯李琳观照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李琳:当好“三员”带头干 脱贫攻坚勇担当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论渡边淳一《无影灯》中的人生拷问
懂规矩等
模糊逻辑数据融合LED智能调光的无影灯系统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