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老年抑郁症疾病患者82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手段,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后,对照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36.76±3.72)、(37.13±4.02)分,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75.61%;试验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33.23±3.75)、(33.12±3.41)分,临床护理总满意度為97.5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手段的运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和心理焦虑情况,同时还可促进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80-02
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促使老年群体抑郁症疾病愈发明显,其主要由患者精神障碍、自杀诱因所导致,从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家庭、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1]。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老年群体常见疾病中,抑郁症比例占据10%左右,甚至在该部分患者中,多数患者需通过精神科辅助治疗的方式实现疾病救治工作。针对此,本院为了有效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比的方式,阐述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老年抑郁症疾病患者82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5±0.5)岁;患病时间0.67~7年,平均(3.9±1.2)年。试验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62~86岁,平均(72.3±1.8)岁;患病时间0.5~8年,平均(4.2±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入院救治后,均采用精神类药物抑制的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护理手段,即药物指导、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睡眠指导及常规检查等。试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的方式,具体操作流程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医护人员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通过耐心倾听或细心交流的方式,对患者给予关怀,并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注意对语言的运用,即语气温柔、态度和善[2]。另外,注重对患者情绪与心理状况的变化,从而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采用系统性或针对性临床心理疏导手段,从多角度鼓励患者运用各类语言、行为活动对内心情感进行宣泄,使其能够改变自身原有思想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的信心。
第二,鼓励患者对社会活动和社区活动进行参与,如广场舞和书法比赛、新闻、戏曲收听等[3]。同时增加与同龄人群的沟通,从而降低患者心理孤独感。社区或社会活动的运用,可保持患者身心愉悦,改善抑郁状况,对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第三,从患者兴趣爱好的角度,促使患者注意力得到分散,在确保心态和情绪稳定的同时,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对患者内心想法进行倾听,并在此期间对患者给予鼓励支持、压力开解。
第四,针对抑郁症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要求家属对其给予全天候护理,避免患者对危险物品的触摸,从而造成意外的发生[4]。除此之外,部分抑郁症患者常见睡眠障碍,若在睡眠时间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则会使患者情绪不稳,从而加大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对此,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睡前散步、睡前喝牛奶及头部按摩的方式,促使患者神经得以放松,从而进入深度睡眠,实现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
第五,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爱好、性格与个性的分析,从积极向上的角度促使患者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同时在患者精神上给予关怀,促使患者对自身价值给予肯定,从而改善患者悲观、低落和消极的情绪[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给予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量,用于判断患者抑郁症情况。同时采用自主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临床护理质量与医疗水平的角度,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共设计3项评价标准,即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例数为40例,总满意度为97.56%;而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例数为31例,总满意度为7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抑郁症作为医学常见精神疾病,受到生活压力的影响,该病发病人群、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其临床症状为意识模糊、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不佳、反映受阻等,甚至在某些患者中,存在自残或自杀倾向[6-8]。现阶段,抑郁症作为老年群体高发疾病,其原因在于老年患者中因自身机体功能紊乱、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加之基础疾病的侵蚀,使其易产生抑郁或逆反心理,从而对临床治疗工作产生抵触,延缓最佳治疗时间[9-12]。endprint
在本次试验中,由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手段,虽然治疗前后,抑郁情况有所改善,但其评分下降幅度相对较低,即治疗前,患者SDS评分为(39.88±4.06)分,SAS评分为(40.99±4.26)分;治疗后,患者SDS评分为(36.76±3.72)分,SAS评分为(37.13±4.02)分。而试验组患者选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的方式,促使患者抑郁情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治疗前,患者SDS评分为(39.44±3.99)分,SAS评分为(41.76±4.12)分;治疗后,患者SDS评分为(33.23±3.75)分,SAS评分为(33.12±3.41)分。另外,临床治疗工作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75.61%,而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7.56%。
总结所述,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手段的运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梅.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2):7599-7600.
[2]翟君叶.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11):219-220.
[3]王丽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當代医药论丛,2013,11(11):252-253.
[4]黄先娥,戴晓燕,陈传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45-146.
[5]孙宁,齐龙涛.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234-235.
[6]李永珍,罗丽新,吴晓敏.心理与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3):131-133.
[7]吴岩.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14-215.
[8]陈云香.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07-108.
[9]吴海英.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34):4843-4844.
[10]唐敏.心理护理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42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4):144.
[11]冯乐娟.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6,32(14):125-126.
[12]杨淑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70.
(收稿日期:2017-0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