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运动自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2017-11-13 00:49:56
林区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技能运动

(南京市银城小学, 南京 210000)

小学生运动自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黄勇

(南京市银城小学, 南京 210000)

体育课堂中学生对自身的技能感知存在偏差,课堂上往往以显性的退缩性行为来表露自身的学习状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忽视和不当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重点分析自信缺乏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运动自信;缺失;对策

一、前言

当今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身体训练也兼顾技能传授,授之以鱼的同时不忘授之以渔。小学阶段的技能传授相对基础,并且伴随着体育课时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了有力前提,但是现阶段小学生体育学习状态仍旧不容乐观,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展示的人数寥寥无几,缺乏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进行探究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日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二、小学生运动自信缺失的影响因素

在体育课常态课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伴随项目的改变而改变。根据表1和表2的调查可知,投掷项目中男生的运动自信明显高于女生,而在操化教学中女生的运动自信明显高于男生。不同项目对学生运动自信的初始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表1 男生项目自信的调查n=97 单位:%

表2 女生项目自信的调查n=97 单位:%

而在同一项目与群体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自信缺失现象,经常受到教师表扬和关注的学生学习效率较高,同时展现的运动自信也更明显,而未被教师关注以及常常受到非交流式指导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的运动自信相对较弱。除此之外,对体育课认知偏差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运动自信等级更低。当体育教师讲解新技能时,要求学生展示或者发言时,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是接受被动点名或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自由练习中当教师巡视到这些学生时该类型学生避让或练习中断。同时,备课前教师设置教学目标过于统一,不能随机应变,不能根据个别群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变更个体目标,而学生缺乏鼓励,更多的是被老师的烦躁和呵斥所取代。运动自信也是受成败经验、技能掌握、技能演示、自我感知、运动情景、言语劝说、教师能力、替代经验这几个方面来共同作用的,同时影响都呈逐渐递减态势。

根据表3的调查,在长绳练习中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尝试,产生了衔接的中断,这是由于受到一些跳短绳或者被绳状物抽打的替代经验来判断长绳失误后的代价引发的。同时,成败经验和自我感知等方面告诉练习者,倘若失误便会带来老师的说辞和失误后身体受伤害的个人理解[1]。自信心是过去获得很多经验的总结,运动自信需要对自我价值和所学技能的正确认识。运动自信(MC)=知觉到的运动胜任力(C)+运动感觉(E-H)。研究表明,胜任能力、喜好程度、身体伤害三个因素起到了运动自信较为重要的作用。例如,跳长绳中很多学生怕被长绳打到而造成伤害以致不敢尝试,而在一些低风险的运动中胜任能力则会起主导作用。根据季静(2007)的研究可知,不同项目中学生表现出的自信心是不一样的,其中在整体性自信心、特质性自信心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项目特点所决定的,在不同的项目运动中,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集体项目运动员由于存在着责任分担,而个人项目运动员是单兵作战,因而他们在心理上的认识是不一样的[2]。

例如,小明在班级跑步第一,这时就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全力挑战,这种抑制自己练习热情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力和进步的否定,二者也说明了运动情景的不同会对运动自信产生一定的影响[3]。

表3 影响运动自信因素的调查n=97

注:此为多选题

表4 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运动员在自信心诸因子上的T检验

注:其中P<0.05

根据运动心理学前沿可以了解到运动中显著的自信类型:行为自信、结果自信、身体自信、自我调节自信。很多学生认为再练也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水平,这在思想上已经输给了其他不同想法的学生。结果是他们低估自身能力,片面地理解成绩的来源,却不知成绩的提高是不断尝试而得来的。有些项目被学生认为适合某一群体练习,对自己练习没有信心,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喜欢该类型项目就断定自己学不好而逃避练习,同时对教材缺乏认知,消极地对待体育学习。

三、小学生运动自信的缺失分析

1.认知差异

首先,对于同一班级学生而言,面对不同项目产生的运动自信差异来源于性别差异。就投掷和操化动作而言,大多数女生认为力量型项目属于男性项目,并不适合女性;而男生认为操化动作彰显不出男生的气质,认为该类项目适合女生。然而他们都忽视了体育学习的本质,即身体练习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没有任何体育项目是专为某个性别而制定的。该类学生忽略了取长补短,只想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寻找成就感而在自身不足的项目中选择沉默和逃避,从而制约了运动自信的彰显,缩减了自身的练习与思考时间,抑制了课堂中可利用的练习时间所发挥的健身和学习效用。对待长期坚持才有成效的项目来说,学生起初就自我放弃寻找客观理由来自我暗示消极对待,在技能认知上与教学理念发生了分歧。

2.关注度分配不科学

在学生练习技能时,往往被关注程度低的学生运动自信相对偏低,而经常受到教师指导和表扬的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及时的指点和进步,相比于未被关注的学生进步稍快,在多次练习后差异更加明显,所以形成运动自信表现形式的两极分化。对于个别学生所采取的关注度不能拿来一视同仁,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才能有所提高,在显著提高之前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误解更使得运动自信削减。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应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赞赏,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对此类学生产生主观抵触,否则将会恶性循环。

3.主观态度和交流方式偏差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的主观态度往往会左右其执教态度,对待不同学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这样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更害怕在教师面前和大众场合展示自己,便依据自身对教师的评价产生一种练习时的退缩性行为。此外,教师的执教语言、教态、评价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每个学生都希望听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经常面对教师的呵斥和缺乏耐心的指导会引发学生情绪上的恐惧和不满,长时间会对体育课和该类技能的学习产生排斥而缺乏运动自信。

4.学习环境营造疏忽

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学生的目标取向和运动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自信程度。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未能关注学生目标取向和运动氛围中哪些因素影响着学生运动自信的形成;在课堂中未能创设学生心中的和谐课堂,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技能学习。应尽量避免过于强调外界评价以及与他人比较的学习环境,否则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自我放宽、消极对待而引发技能掌握不牢,同时错误认识课堂学习和自身的实力也会引发运动自信程度的大幅度降低[4]。

5.对运动体验的错误预判和消极规避

就跳长绳和合作跳短绳而言,很多学生产生退缩性行为是因为他们害怕感受被绳子鞭打的疼痛感。其实不然,绳子的鞭打并非学生心中所想,他们是将平日的替代经验转移到体育运动的学习中来从而产生了运动恐惧。学生害怕同学的围观,过于介意师生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了消极规避,不敢正面练习和展示,总是以其他的方式如躲在角落练习、展示时沉默应对来体现。在练习中某些学生缺乏教师直观地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技能学习产生怀疑,从而不敢将学习成效展示给大家。

四、方法及对策

1.分层教学的运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出,增强自信心最重要的做法是让被试者反复地从事成功的活动。他认为,成功的活动可以提高一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失败的活动则会降低一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在日常教学中成就感往往来源于教师的反复指导和学生自主性的反复练习,所以在课堂上针对所教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未达标学生增加教师的关注度,强化教师的课堂指导,增加被动式的练习次数,突破泛化阶段的难点,一点点地获得练习上的成功,最终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增强运动自信,顺利地将学生从被动联系引向主动学习,最后达到动作技能的熟练自动化。

2.合理的评价与交流

体育教师的从众心理主观上制约着体育学习的评价,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建立于相对客观公平的基础上,对于课堂中难以改变的日常不良习惯但体育成绩相对较好的群体来说,加强鼓励,给予肯定,依据体育学习的现状来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对于一般性学生要以引导强化为主,改善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觉到是在快乐地学习,而不是像室内课教学一样填鸭式教学,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对话教育融入课堂,以民主教学的方式来消磨师生间的隔阂,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自我归因的引导

合理有效的归因,积极的自我陈述(自我谈话),就是使学生学会在应激情境中(指缺乏自信、产生紧张、焦虑时)对自己讲一些现实而又积极的语句。学会想象,想象是利用一切感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在头脑里再造或创造一种经验。在放松的状态下,让学生想象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最成功的动作情境,要想象得非常全面、仔细,认真体会每一个细节,以增强动作展示和学习的自信心,常用暗示法告诫自己感觉是靠多次的失败奠定出来的。同时学会用类似从不会到会的替代经验去引导和解释,形成运动之间的迁移,辅助学生完成本课的任务。对于经常出错的环节进行分析和反复强化练习,建立自信心。

4.创设心理环境

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目标取向和动机气氛,倾向于哪种自信心来源,就可以针对这些来源创造运动动机气氛,以便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体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掌握运动技能以及自我比较的环境,而尽量避免过度强调外在评价、奖惩或与他人进行竞争比较的环境,从而加强学生自信心来源的正面作用。

[1]别鹏.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自信心来源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3):65.

[2]季静.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自信心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0):144—145.

[3]塞尔玛·霍恩.运动心理学前沿[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73—81

[4]翟一飞,杨俊敏,季浏.运动员目标取向、动机氛围与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相关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74.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1.038

G623

A

1008-6714(2017)11-0092-03

2017-07-03

黄勇(198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崔雅平〕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技能运动
高级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