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2017-11-10 22:16肖样菊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初中生物渗透

肖样菊

摘要:环境污染已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意识;渗透

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笔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环保意识的渗透,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一、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奪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又如,在讲“饮食卫生”一节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怀化市每年7月~8月份2号病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保教育。

(一)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二)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三)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态平衡系统,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水质污染源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三、将课堂中某些问题的讨论作为教学渗透的索引,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森林中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一些大的市场见到过野生蜥蜴、乌龟;还有的说在一些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級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初中生物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