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丹++马健
摘要:优质的师资队伍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培训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与保障,本文对高校师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法律体系、设立培训资金、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培训教育和淡化培训的功利色彩等方面为优化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字:高校;教师培训;优化对策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扩招,办学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高校师资培训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培训的计划与组织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改进工作方法和对策,建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术严谨、工作务实的优秀师资队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加强高校师资培训的必要性
(一)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但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总体质量来看,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不高,有丰富阅历和社会工作经验的老师不多,尤其是青年教师,普遍缺少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知识的传授,这无疑会影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培训,让教师因课制宜,不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收获知识技能或实践技能,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二)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
“十三五”期间正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发展都需要依托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的研究成果,因而以师资培训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优质师资的创新型研究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二、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培训的制度环境不够理想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继续教育法,只在《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等法律法规中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较为笼统的规定。虽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对 各级各类高校的教师教育管理、培训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但某些下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却对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不能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要求,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有研究显示,“有59.4%的高校把‘经费短缺列为教师培训工作中居第一位的困难[2]。”有些高校为形成一支与学生数量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不得已占用有限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新增大量教师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培训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数高校在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有的高校只单纯地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来落实培训计划,导致培训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以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为例,大部分高校岗前培训往往都围绕着《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3]四门课程,上课基本都是理论教授,这些内容很多都脱离实际教学,教师们很难将这些理论与具体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样简单化的培训方式都收效甚微。
(三)培训的功利性日渐突出
师资培训追逐经济效益,而偏离了其固有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多所高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正是由于师资队伍的学历比例是完成高校各项评估的重要指标。青年教师对于培训更关心的是能否对自身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加分。很多教师仅仅将培训视为个人经历的必要“点缀”,而远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位,培训的初衷和目的功利色彩日渐突出。
三、提升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针对教师培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亟需有关部门修订和颁布关于高校教师培训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评体系,明确政府与高校责任,规定教师具有参与培训的义务,使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真正有法可依。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设立培训专项经费,还可利用社会资源筹集培训资金,从而改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不足、培训师资队伍配备薄弱等问题。
(二)从教师现实需求出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教育
高校教师由于专业背景、岗位需求以及年龄层次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实际需求也有所差别,因此高校在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内容时应选取不同的内容,使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等有机结合,引导教师运用创新思维,捕捉自身学科领域的新讯息、新变化,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增强教研能力。在培训中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培训形式外,参与式培训、互联网+创业创新管理技术的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也应作为重要的培训形式。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参與度,开拓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培训的针对性,从而保障培训的实效性。
(三)淡化培训的功利性色彩,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
应理顺教师培训与高校发展的关系,将教师视为影响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不必将培训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紧密挂钩,从根本上弱化培训与教师晋级和福利的关系。教师培训只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要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尊重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使培训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诉求”与“内在需要”[4],进而使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唯有教师建立在内在动机基础上的自我导向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探究[J].科技视野,2015(22):43.
[2] 徐金明,杨瑾,余艳.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改革发展的前瞻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 2004,16(4):13-20.
[3] 姜睿馨.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4):98-100.
[4] 冯玉竑, 王丹, 王中华,等. 提升高校师资培训水平的路径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11):175-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