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开新”创校记

2017-11-09 18:59
南方周末 2017-11-09
关键词:六艺课室礼仪

卢智

我们是2013年建校,开始连校舍都没有,到另一个学校借了两间课室,79个孩子,就办起来了。到底该怎么办?传统文化博大深厚,学校应在古人的基础上扎根。这是最先确立的定位,但只是一个大方向。怎么才能得到孩子的喜欢,家长的认可?

第一步是往课程方向去想。但不是无端端地想,尝试各种活动和模式,才知道孩子喜不喜欢。刚开始书法课,三点多放学后,二十多个孩子报名,在教师办公室,老师手把手教,一横一竖,让孩子找感觉。孩子慢慢喜欢上了书法,家长也很认可。

学校缺师资,我以前的学生做武术教练,就把他找来。武术课主要是体验,不是训练武术家。一个马步要练好久,太枯燥了孩子会不喜欢。学校所在的地方,武术比较出名,我们买了拂尘,利用一些音乐、韵律,编了一套武术操。因为有得玩,孩子们很喜欢。这是全校普及的。为了找学生的兴趣点,尝试了很多内容。我们成立了舞蹈队,二十几个孩子,很快获了奖。

然后探索了“大课间”阳光体育。上午30分钟,从头到尾十个操,唱歌、跳舞、吟诵、武术,各种体育与艺术相融合。有一次领导来考察,中间几次想叫停,说孩子会累坏,事实证明孩子都没事。孩子每天练,哪怕有阳光照着,皮肤黑一点,但身体是强壮的。孩子喜欢这种阳光体育,他们不喜欢整天待在教室里。

很多课程是放在活动中的。比如开笔礼,师生都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学习状态的开启,爱生、尊师、重道,比干巴巴地教育孩子们好很多。再比如,把很多传统节日做成课程。端午节,全校一起包粽子,家长都来。也会挑一些别的国家的节日来做活动。一是孩子们对各种节日都比较喜欢,另外,孩子从小就应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几年下来,我们形成了一套理念与课程体系。首先是“启于书”,不仅是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更是“心字塑人”,借助南华五星字标准(笔画正确、注意起收、压好中线、空间相等、清洁工整),在写字过程中培养性情和道德。在校园设计了汉字文化区,通过“南华赋”古文字屏风、15根文字柱、八思巴文百家姓、道德经楚简转轴、田字坊、中国文字流变图说等,从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充分展示缤纷汉字的无穷魅力,从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汉字的奥妙,形成兴趣。不是要孩子们学很多古文字,是要体验文字的流变,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其次是“博于文”。鼓励孩子多看书。我跟家长说,看书不一定马上提高分数,孩子不断积累,到了初高中,遇到火星,小孩的智慧一下就点燃了。买的书直接放到课室图书角,通过图书漂流、分享会、主题阅读、鼓励爸爸妈妈进课室阅读种种形式,孩子们喜欢阅读的比例非常高,写作水平比较高。我们校园文化的历史线路,一进门口就是春秋战国的区域,是诸子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发展的时代。战旗改为班旗,战车改为阅读车。每一个校园景点都能育人,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传承。

再次是“约于礼”。我是初中下来创办小学的,感觉越是规训和压制孩子,孩子的反叛越强烈。很多学校都是条条框框,能不能让孩子们自觉遵守礼仪规则?国人出国旅游常常有不文明的表现,我们是礼仪之邦啊,古人为什么彬彬有礼?与其生硬地要求孩子,不如挖掘传统的故事与活动,让孩子体验到礼之“敬”、“礼之用,和为贵”,让礼仪从孩子的内心中生长出来。比如穿衣服,古人不仅是为了漂亮,也是为了自尊、尊重对方,所以我们做汉服的研究与欣赏。有汉服礼,还有祭孔礼、成童礼,从传统礼仪、西方礼仪和习惯养成等课程,来让孩子知礼、达礼。

第四是“游于艺”。孔子有六艺之教,我也希望孩子喜欢上新六艺,包括武艺、舞艺、棋艺、厨艺、农艺、茶艺等,让每个孩子找到强项。很多人现在不做饭,但凡喜欢厨艺的,生活质量多半比较高。现在不缺钱,但需要生活的艺术。再比如农艺,孩子都喜欢大自然,喜欢与土壤亲密接触,每个班都有菜地。还有茶艺,喝茶的人,相对修养好,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其实不止六艺,不管孩子喜欢哪一艺,找到热爱的就可以。

最终是要培养一个有德性的人,“成于德”。扭曲的高学历人才很多,我们希望培养一个有中国优秀品质的现代公民。通过24个儒家品德(如:仁、义、礼、智、信等)开展德育活动,获得文明班的班级即可升班旗,优秀学子可以敲响启智钟、当铺换礼物。除了博古,还要开新,学校正在探索把现代科技等引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我们还在不断完善。 (作者为广州南华小学创校校长,戴志勇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六艺课室礼仪
新老师 新课室
怎样在课室上好科学实验课
高校多媒体课室管理模式初探
筷子礼仪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
礼仪篇(下)
“六艺”之“五射”新考
春节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