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思维训练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2017-11-07 23:04谢映红
新课程·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课堂教学

谢映红

摘 要:探讨了多声思维这一多层次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训练策略。通过为歌曲配置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声势节奏训练、竖笛教学的多声思维训练、合唱与交响乐多声音乐作品鉴赏等训练策略,学生的多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逐渐形成立体的音乐思维方式,从而提高整体音乐素质与艺术修养。

关键词:多声思维;课堂教学;训练策略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民创造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教育与国家的安危、民族兴衰息息相关。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地位。每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就是多声思维的培养。

什么是多声思维?多声思维是人类在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随着多声听觉、感觉、多声欣赏习惯与能力等的发展,逐步形成的立体的音乐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涵盖了音乐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曲式、和声等等。为培养学生立体交错、横向纵向的音乐感知,以及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多声思维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训练提出一些策略方法。

一、为歌曲配置多声部视唱

在众多促进多声思维发展的训练项目中,视唱练耳被摆在最首要的位置。因为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与才能的重要手段。而二声部视唱又成为便捷且具有一定价值的练习。因为它是由单声部通向多声部的起点,是解析音响整体的第一步。

课堂教学中,可以改编教材谱例,为原本简单的单旋律声部配置二声部,再进一步配置多声部。先使用二声部视唱。指导学生视唱一个声部的同时,认真倾听另一声部,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能根据别人的音高调整自己的音准。再进一步使用多声部视唱,通过多声部视唱来培养、建立多声音乐思维,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学生树立纵向的和声观念,拓宽学生的纵向思维。训练时可以是第一声部与第三声部的配合,也可以是第三声部与第四声部的配合等。

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多声音乐思维,体现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在《让我们正确地歌唱》一书中提到:认为总是用一个声部歌唱的人是无法准确(清楚)演唱的,只有两(多)个声部才能互相制约、相互平衡。

因此,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为每首单旋律歌曲编配二声部或多声部视唱,时间长了,累积的东西多了,学生唱起二声部或多声部作品就习惯了,多声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二、多声部声势节奏训练

多声部声势节奏训练,简单地说,就是眼看、口唱、手拍、脚跺等的协调律动,让学生按照乐谱规定打出不同声部节奏的一种全身心的音乐节奏协调活动。在心理学上可称为: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困难的,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经过训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动作系统,协调发展。声势训练,可以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叠加,也可分组分工合作。既能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获得灵感,又训练了学生多声部的协调性。

人的大脑左半球是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的功能系统,叫言语优势半球。大脑右半球,是主管形象知觉、形象思维和调节感情的功能系统,是非言语占优势的半球。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也不是绝对的,心理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为物质基础。因此,左右脑协同开发,能为培养、发展多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竖笛教学的多声思维训练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竖笛教学是独立于唱歌、欣赏之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竖笛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竖笛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随着竖笛教学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竖笛在学生动手实践、切身体验多声思维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基础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奏音程,再分成三个声部或四个声部演奏和弦,从中寻求竖笛声音的平衡点,懂得融入集体,讲究协和。

(二)乐曲演奏

演奏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乐曲本身二声部或多声部的演奏;也可以是老师领奏与学生合奏;或者是同桌与同桌、小组与小组的协作配合。

(三)异曲同奏

1.如《我和你》与《送别》结构类似,和声相同,可以进行用相同伴奏吹奏不同旋律的音乐活动,从中体验和声、旋律、音乐情绪甚至复调的音乐色彩。

2.给学生一个常用的和声连接Ⅰ—Ⅴ—Ⅵ—Ⅲ—Ⅳ—Ⅰ—Ⅳ—Ⅴ,让学生在这些和声伴奏下分别演奏《朋友》《青春修炼手册》等,从中感受它们共有的和声语言,感受这些和声语言富有的逻辑感和美感。

四、多声音乐形式的鉴赏

(一)合唱作品鉴赏与训练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合唱作品鉴赏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音色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从中体会合唱作品的音响层次,感知多声思维。

课堂教学合唱排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训练到强化训练再到整合训练的规律。基础训练包括单音、音程、和弦的递进练习,包括整体性呼吸与循环呼吸等。在这些基础训练中学会倾听其他声部,明白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可以是女高音声部与女低音声部的配合,也可以是男高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的配合。尽可能减少单声部单旋律单独演唱。

(二)交响乐作品鉴赏

交响乐,从字源上看,是最初希腊文“一起发出声音”的意思。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交响乐庞大的结构、深广的意韵、复杂的和声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神秘莫测的。交响乐犹如一幅抽象派图画,你无法一下子看清其内容,但实际上它是运用了反向思维,打破了体积感、空间感,将许多不同的事物统统放到一个平面来,使我们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看到许多在不同条件下才能看到的形象。

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因此我们首先得了解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以及交响乐的体裁。其次了解各乐器声部的音色、表现力等。再次才能从这些“一起发出”的声音中去辨别、搜集我们需要的信息,进而进行联想与想象。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其实也就是多声思维的联觉活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由浅入深,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交响乐,那么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扩大许多。

课堂教学中,多声思维训练运用还有许许多多。如素质教育舞蹈课型,更进一步地把听觉、感觉等转化为肢体语言,用身体来阐释对音乐的理解。这更是全面立体地训练了多声思维。当然这一课题仍有待研究。

从我做起,培养学生的多声思维能力,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多声思维训练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研究,多声思维策略將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多声部视唱教程(上)[M].上海音乐出版社,1959.

[2]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三体育特长生田径训练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