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冬青
摘 要:“浸入式”教学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就高中阶段“浸入式”教学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浸入式教学法在师资结构配置、教师专业能力、授课情况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从加强在职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技巧对“浸入式”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法;在职教育;教学技巧
“浸入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于20世纪末引入我国。原来的全学科“浸入式”教学也逐步细分出了英语学科“浸入式”教学,并被广泛应用到了中小学教学中。英语学科的“浸入式”教学被定义为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学生,不但用英语教授英语,而且用英语讲授学科课程。[1]为了了解这种教学法的师资配备情况,笔者调查了西安市5所中学,对高中阶段48个班参与“浸入式”教学法的师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浸入式”教学师资现状
1.浸入式教学的师资基本结构配置
美国卡耐基教育与经济论坛早在1986年5月发表的专题报告《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中就指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仅能保障“浸入式”教学顺利执行,更对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师资结构的调查发现,担任英语专职的教师达到92%,仍有8%的教师作为兼课教师或者担任行政职务。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如果教师不能够专注于学科教学上的工作并不断完善提高,英语授课的教学质量势必会下降。这样的教师分工显然是不科学的。而教龄10~20年的中年教师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教师。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绝大部分学历在本科以上。
2.浸入式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专业程度上来看,尽管教师学历的专业度比较高,但是教师的专业达标程度只是平平,第一专业为英语专业的教师仅占82%,而英语专业程度达到专业八级的比例只有45%。
细化到各项能力的调查,笔者分别就教师对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口语交际、听力与写译方面的自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可自我专业能力,认为自己掌握得很好,其中认可度由高到低排依次是词汇语法90%、阅读能力90%、听力能力与写译能力85%、语音语调能力75%、口语交际能力7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只有55%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得很好,与其他专业技能水平相比,这样的掌握程度显然是相对欠缺的,这也就是说“浸入式”英语教学的实施缺乏背景文化以及相关理论支持。传统教学往往注重英语要素的传递,而忽略英语背景文化的熏陶,这也是导致教师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相对欠缺的主要原因。
3.“浸入式”教学的授课情况
根据Fred Genesee提出的“浸入式”教学的内容:一学期的课程中至少要达到一半以上的部分使用第二语言教授,这样的模式才能被称为“浸入式”教学。[2]在“浸入式”英语授课比例的调查上,55%的教师在课堂中的英语使用比例为50%以上,几乎不使用英语的教师没有,使用比例在20%~40%的为10%,比例达80%以上的教师为35%,完全不使用英语的没有。由此可见,这样的比例大致能够达到“浸入式”教学的要求。与此同时,笔者还补充调查了教师使用汉语的原因,按主次排序依次为:加强学生理解记忆(75%),简化表述内容(55%),节省时间(45%),受制于自身英语水平(25%)。
二、思考与对策
1.加强在职教育,强化教师专业技能
在职培训作为提升“浸入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被许多中小学所采用。在培训内容上着重加强外语课程素养、跨文化素养、英语语言知识素养、英语语言技能素养这几个方面。在培训形式上,尤其应当注重提高培训的参与度,灵活培训形式。例如,学校可以邀请英语学习专家或相关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给教师们讲解英语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对日常英语活动进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长期的脱产培训却很难实现,因此教师应将在职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
2.提高课堂教学技巧
“浸入式”英语授课教学受制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差异,往往会给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带来一定的英语学习压力。英语交际是一个语言输出与输入同步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能够使学生在比较、激励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而如果缺乏自信心,在长期学习后势必对英语学习形成障碍,逐步与自信者慢慢拉开差距。针对这一特征,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上更需要技巧:第一,授课语言的难易程度把握。高中学生的语言基础有限,授课内容过难,超越学生接受的范围往往会给学生语言学习造成心理压力,对自信心建立十分消極。因此教师应尽量考虑到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尽可能提高英语授课的有效性。第二,实施“低风险教学”。“浸入式”授课模式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模式,有吸引力且有趣。而对于“学困生”而言,这样的授课模式却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个“包袱”。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多尝试,不要惧怕失败,提升学困生对“浸入式”教学的参与度。第三,增强教学的激励性。“一个人的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例,成功越多,期望越高,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弱,信心越弱。”[3]在英语授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进行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善于利用表扬反馈来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2]Genesee,F.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s[M].Boston Mass:Heinle & Heinle,1987-01.
[3]燕国林.关于学习动机的若干辨析[J].教育评论,1991(4).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