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然
【摘 要】针对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性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几点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最后探讨如何将参与性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去。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初中生物;基本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开始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性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应用必要性
1.1个体需要
个体需求主要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初中生物知识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体系结构部分,对初中生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起到指导作用。其次是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能够对这个世界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在具體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相对良好的生活态度。
1.2课改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各个学科之间能够相互融合,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教学观念作为基础性内容,然后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开创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以及灵活性的综合参与性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
1.3社会需求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逐渐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普遍重视。因为全人类均处于一个生物圈内,人和不同生物之间是何种关系,直接对人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对此,教育人员开始在新课改中逐渐融入一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初中生借助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促使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社会责任感。
2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2.1全局观和因材施教
新课改要求的标准原则为“大众教育”,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行动、思维等方面均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在个性和生长环境上均存在各自差异,这就导致其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方式不同。在对其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因材施教,充分激发不同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对初中生无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从中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需进一步提高重视力度,帮助学生提升其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性发展[1]。
2.2教师主动性和学生主体性
传统课堂教学均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而新课改实施后,人们开始注重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对学生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积极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初中生生物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得到全面性发展。
2.3循序渐进原则
教育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以这一目标为前提,为学生编制教学计划,让学生可以通过相应努力来达到预期目标。对于这一个过程而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师告知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最终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2.4启发性和平等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平等性原则,而这一原则也是启发性原则的基础性内容,教师可以将自身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群体当中,共同对相关只是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相对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初中生物学习中去。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同样遵循平等性原则,为学生进行指导,和学生之间共同对这一内容进行探讨,循序渐进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3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3.1为学生营造相对活跃的教学氛围
参与式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参于式教学进行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需对赏识性教育技巧进行充分应用,为学生设立相应问题,然后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进一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范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每个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讨论中去[2]。
例如,学习七年级教教材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技术多加利用,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绿色植物进行观赏,通过直观的方式,对这些绿色植物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此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讲述这几种植物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教师也参与探讨行列,和同学们共同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共同提示性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缕清思路。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3.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起
初中生处于成长阶段,这时的学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学生对于外界和社会均存在这较强的好奇心,也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针对这一现象,初中生物教师开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对课堂形式进行相对灵活的改变。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也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的形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展示[3]。改变原有传统的单一性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关于“种子植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种子和植物特点作为依据,为学生编著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故事——“种子宝宝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于是导出询问,有一天,他累了,躺在松软的泥土中睡觉,一阵风吹过,将种子宝宝埋在了泥土中,突然下起雨来,种子宝宝感觉到自身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宝宝挣脱最后一层泥土,终于看到了太阳……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蒲公英……”采用这种方式,促使单调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促使学生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3.3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对参与式教学方式进行学习过程中,生物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生物教材内容和其他教材内容不同,其具有极强的探究性,教材课后习题,均可以作为探究的材料。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动手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相应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农民们果树嫁接,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试着自己动手操作[4]。
4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状态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功.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194.
[2]李加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49-250.
[3]傅冠伟.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59.
[4]马春花.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