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鹏
摘要:深化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理解,既是解决当前高职学生人文底蕴浅薄问题的前提,也是重塑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为此要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具备本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基本素养、具备关注民生和时代发展的基本意识、具备文明礼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修养,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中占据核心地位。
关键词:人文素质;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55-03
一、工匠精神呼唤人文素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国家层面重提工匠精神,意义重大。首先,工匠精神是对职业价值和职业操守的一种确认,它体现了劳动者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严肃认真的态度;其次,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一種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需要从业者永不停止地提升自己的工艺水平、雕琢自己的产品;最后,工匠精神是一种永不止息的创造和永无止境的超越,力争把技艺推向极致,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工匠精神就会失去活力和灵魂。总之,工匠精神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认真、担当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和敬畏、责任与担当、荣誉和使命。
从20世纪90年代,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迄今为止,我国高职院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和变革,作为高职学生仅仅拥有一技之长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单一的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学生就会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缺乏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关注,导致学生人文底蕴浅薄。因此,关注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内涵的再认识。而工匠精神的内涵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深化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认知理解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人文素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就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人文素质则是人文科学、人文精神在人们身上体现出的一种素养,是一个人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有关人文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泛指包括哲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文艺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知识在内的一切人文知识。其次要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的世界观。再次要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第四要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爱因斯坦曾言:“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各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符合时代特点和具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对于健全高职学生人格、促进其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2.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今时代,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不同分工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越来越需要具有丰富知识和人文素养深厚的通才。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指导学生做人做事,提高其关注社会、洞察世界和聆听自然的能力。事实证明,要想在某一专业领域取得成绩,不仅仅需要该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职学生作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作为高职学生,除了掌握一技之长,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有仁爱、感恩之心,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正如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所说:“学生进大学,一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学会与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与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其中做人是基础。”[3]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促使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多么重要。
最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校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职院校,一方面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综合素养与企业和社会所需人才要求存在差距。因此,实现学校与社会无缝对接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语言表达沟通等综合能力。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新解
1.具备本民族和全人类优秀文化的基本素养
世界文化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既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推动者,只有拓宽视界,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才能成为新时期国家、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endprint
首先,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要丰富和拓展人文素质的教学内容,明确人文素质建设的主要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并将其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其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贴合学生实际,开发人文素质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内容既要注重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4],特别是未来的职业发展。最后,充分利用校外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开发和利用蕴藏于院校周边自然和社会中的文化教育资源效率,通过实践考察、探究设计和服务社会,让学生在体验中陶冶情操,感受生活,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尚技求精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这一教育根本問题。
2.具备关注民生和时代发展的基本意识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以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国家栋梁的,应当成为了解社会、立足社会的合格的社会人,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担当感,关注民生和时代发展可以使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增强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和生产的内在要求,更是高职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民生问题也在引领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所以,关注民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对于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生产生活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得以保障。作为高职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就是关注专业发展,就是关注岗位需求,就是关注社会发展。
3.具备文明礼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修养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明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等素质。同时,文明礼仪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和行为操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道德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产中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复合型人才,既是社会的主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具备文明礼仪和行为操守的基本修养,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逐渐成型,但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在某些时候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反差。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为迅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但对问题分析又欠全面;他们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由此会影响到其科学理性信念的树立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头脑、驻扎学生心灵。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体现了高职教育育人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5],既是我国高职教育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这一要求正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注入灵魂和培育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赵林.大学人文教育的意义[N].中国科学报,2014-06-13.
[3]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1):71—80.
[4]詹先明,徐德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有效实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2—76.
[5]肖凤翔,史洪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教育意蕴[J].职教论坛,2015(27):27—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