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丽
摘 要:“名著导读”的教学须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达成这一目标须做到三点:一是根据名著特点,精选内容;二是借助一部名著,巧妙传授读书方法;三是遴选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关键词:名著导读;阅读方法;《骆驼祥子》
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更加注重读书方法的引导。就七年级教材而言,两册各安排了两部名著,每部名著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一种读书的方法。七年级上册安排的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下册安排的是:《〈骆驼祥子〉:圈点批注》;《〈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如此安排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一类书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方法,增加阅读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以自己上的一节“《骆驼祥子》导读”示范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骆驼祥子》的导读,要求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一节课,一部名著,一种读书方法,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怎么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从这一部名著中读出什么?一节课的时间又能读出什么?经过反复思考,笔者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将教学目标定为:激发兴趣,学会方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笔者尝试从精选教学内容、传授阅读方法以及遴选精彩语段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一、精选教学内容
一部名著少则十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而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要上好“名著导读”课,談何容易?经过再三斟酌,笔者根据《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的文本特点,把精选教学内容作为上好这一节课的前提。
《骆驼祥子》主要写了主人公祥子的悲惨故事,故事中的人和事不仅带给祥子巨大的痛苦,连一场风雨也带给祥子巨大的灾难。正如老舍自己所说:“人与人,事与事,虽以车联系着,可是我还感觉这不易写出车夫的全部生活来。于是,我不由得再思考:刮风,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可见,“苦”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依据这个特点,笔者从《骆驼祥子》这部书中精选出“买车”“丢车”“卖车”这三个关键情节以及第十八章《在烈日和暴雨下》作为导学的内容。因为这几部分内容分别表现出:祥子买车之劳苦、失车之痛苦、环境之悲苦。最后由“祥子之苦”上升到旧中国“老百姓之苦”,教学内容集中,主题鲜明,有重点抓手,有线索牵引,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传授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做不到手把手教学生读每一本书,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在书海中遨游,这样读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传授读书方法就是“名著导读”课之关键。读书方法有很多,那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方法?怎样教?又该如何去“导”?
(一)制定“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
课堂是有限的,阅读却是无限的。一节课教一种读书方法,做到一课一得是非常有必要的。部编教材在名著导读方面也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着力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方法。
《骆驼祥子》的导读,要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在执教时,笔者先精选了一段内容,给学生示范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然后让学生带着圈点批注的方法再次走进书本。
(二)实施“无痕对接”的有效途径
“名著导读”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但是如果为了方法而教方法,会让课堂枯燥乏味低效,甚至无效。
那么,如何教才能更有效呢?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名著导读如能在不露声色中、于不经意间,自然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那么课堂就会变得有趣而高效。以下是笔者执教《骆驼祥子》导读课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下面这段文字。
[教师用屏幕显示阅读文字。]
生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师 说说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生 我从“一年、二年、三四年,一滴、两滴、万滴”这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祥子的辛劳。
师 不错,你抓了第一句话中的六个数量词,其实这一段中还有一个数量词也很有意思,同学们找找看。
生 是“那辆”。
师 你从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生 我也读出了祥子的辛苦。
师 何以见得?
生 那么长时间,那么劳苦,才赚出那一辆车,可见车的来之不易和祥子的劳苦。
生 我在前面的同学的基础上加以补充,“那辆”和前面的“一年、二年、三四年,一滴、两滴、万滴”加以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师 是啊,只要我们用心读书,就能从看似平凡的词语中悟出深刻的内涵来。同学们真是拥有一双慧眼,读如此短小的一段文字,竟然有这么多智慧的发现,老师为你们点赞!但是,智慧的火花如同人的灵感一样,稍纵即逝,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智慧的火花变成思考的火焰呢?现在我们可以用笔为我们的智慧留下痕迹。
[教师用屏幕出示示范的圈点批注。]
师 圈点反复出现的词、有表现力的词、生动描写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就是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词语说起,学生从平凡的文字中品出了深刻的意蕴,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圈点批注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并在不经意间认识到圈点批注的重要,掌握了圈点批注的方法。
三、遴选精彩语段
“名著导读”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发阅读、自能阅读的意识。怎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遴选出精彩语段,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在执教《骆驼祥子》导读课时,笔者遴选了以下几个段落让学生精读。
【段落一】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这一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谈谈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圈点批注后再次朗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段落二】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连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笔者将这一段用诗歌的样式排列,让学生通过个别朗读、集体朗读,体会作者语言句式的特点。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吸引学生更深层次地走进名著中。
有人说:“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语文教学是艺术,就需要追求于无痕处留痕的境界,而名著导读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精选教学内容,教给阅读方法,遴选精彩语段,才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使学生拥有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进而真正有效地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方龙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