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7-11-07 16:49刘月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思想

刘月

摘 要:高等職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较大比重,更承担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责任。只有深入研究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思想;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1;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01-01

在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当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猛。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相关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更满足了民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但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仍有待提高,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则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特征的重要体现。创新意识体现在具备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新的兴趣更浓郁;创新能力则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问题意识的敏锐性,以及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等方面;而优秀的合作精神、强烈的成就动机、冷静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调控能力则是创新人格的主要表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面向的是生产、建设一线,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较高的技能与素质,这样才能实现培养的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之中,可以培养出具备丰富经验、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在实际生产建设中合理运用,且能有效整理、判断行动目标的创新人才。他们能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寻求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对不易觉察到的一些奇特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摆脱思维定式和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有效的信息为依据,及时修正对问题的认识,使自身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探讨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一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教师要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加要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是培养目标的转变。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教育主体观的转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的教育形式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求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前提,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按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并通过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应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依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适宜环境的营造。首先,应建立轻松的人文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考中失意,有着较强的自卑感,要将其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应营造一个民主的团队氛围。教师努力营造民主的团队氛围,对于开展创新活动无疑是有利的。在民主氛围中,每位成员都能为团队共同的目标做出努力,还能使自身才华与兴趣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能自由地发表见解。

(4)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特征:首先,要有创新性教育观念,能够在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从事高职教育的创新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应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再次,要有科研型的教学能力。科研型教学能力是高职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保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最新、最适用知识的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教育经费的改善。

(5)培养创新个性。良好的个性是完美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模式化倾向,即过分追求统一的学制、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甚至于评估体系也是统一的。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个性。因此,对高职生个性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创新个性应遵循如下原则:从个性趋向来讲,必须贯彻全面性和自主性原则;从个性差异来讲,必须坚持针对性和适量性的原则;从个性的养成来讲,则应坚持长期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规模来讲,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教育实效与学生个性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高职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军.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张友桥.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刍议[J].中国人才,2012(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