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锦+张坤
【摘 要】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即以“创双一流”为导向,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模式;以“內涵建设”为原则,深化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以“质量建设”为根本,重构职业院校的专业体系;以“行政改革”为契机,消除职业院校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0-0058-04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趋势与社会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职业教育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且无法取代。以世界第一制造强国德国为例,在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可以说,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工业大生产的变革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革新,两者相辅相成。
一、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已呈平分天下之势。职业教育对工业发展的支持与引领作用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高职生也越来越认可,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但由于职业教育发展较晚,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更短,还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1.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缺乏前瞻性,无法满足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来源于中等职业院校,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与管理团队都具有浓厚的中等职业教育痕迹。在原有的工业模式下,其培养的人才还可以胜任一般岗位的需求,但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其培养的人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要。
2.高等职业院校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严重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然而,实验实训设备、校舍、食堂、宿舍、体育健身设施等硬件条件却远远无法满足正常需要。本课题组曾经做过一个专门的调研,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包括一些国家示范校,住宿条件都非常紧张。此外,实验实训也无法满足开课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抢夺生源,强行开设一些专业,往往在没有任何实验实训设备的情况下就开始开设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施政水平与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努力。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期,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出台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好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关行政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施政水平与管理水平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即使出台了多项措施也无法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的特征需求 “中国制造2025”是面向工业4.0的开篇之举,其面向的是一个新的大生产模式,在这个大生产模式之中,人的角色、定位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的特征需求将发生极大的改变。
1.“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技术含量的提升
工业4.0唯一不变的是使人类从大生产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对人的本身的技能要求进一步提升。就工业革命本身而言,工业4.0和前三次的工业革命又有极大的不同,前期的工业革命更多依赖于对社会自然物属性的开发利用,以减轻人的体力劳动。因此,前三次的工业革命造成了整个世界对能源的抢夺。工业4.0的核心则是智能制造,通过工业机器人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工业4.0对前期及后期的人才质量要求更高。前期需要的是设计开发人才,后期需要的是维护保养人才,高职教育的方向就是培养后期的人才。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田间的繁重劳动解脱到工厂车间,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向这些工厂车间输送合格的人才。一线的社会生产者还不得不承受社会大生产的大部分体力劳动,这就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到职业院校挑选毕业生时不看成绩,只看学生身体状况,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这些学生以后从事的工种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但需要一定的体力。在工业4.0时期,这一情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大生产将更多依赖于人类的智慧,而不是社会能源的开发。因此,职业教育要想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其教育的科技含量。
2.“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必须更加精细化
“精细化”来源于大生产,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必须更加精细化。原有的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工厂的生产线输送成批的员工,承担社会大生产的主要体力劳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大生产主要由机器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将服务于这些机器人。因此,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克服原有的大批量的生产模式。
首先,原有的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将要被淘汰。原有的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专业之所以能够存活,不仅因其能够满足社会大生产的体力需求,还因当时社会需求大,办学效益非常明显。“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这些专业将逐步被淘汰,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人才需求量小的、分工明确的专业将会走俏,这就需要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更加精细化。
其次,现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班级人数众多。根据本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一些热门专业有的班级学生达60多人,学生实习的时候几个人围着一台机器,实训实习效果无法保证。未来,随着职业教育技术含量的提升,小班教学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定位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本专业必备的专业能力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专门人才。传统职业教育定位的落脚点是一线技术人员,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一线体力劳动将由工业机器人承担,未来职业教育培养的“一线工人”和现在培养的“一线工人”将具有本质差别。endprint
2.专业体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职业教育服务于工业大生产,工业大生产进行变革,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也将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一批传统的专业或被淘汰,或将提升重组,一批新的专业将不断出现。新出现的专业技术含量将更高,在社会大生产中的分工将更加精细。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涉及到智能制造的常见专业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等等。这些专业中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将被淘汰或重组,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将被重组为三个方向的专业:一个是向三维打印技术方向重组,一个是向三维数字化设计的工业设计方向重组,一个是向模具的智能制造方向重组。第三个方向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的一种提升,前两个方向则是新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即根据新诞生的技术设立新的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将不断被弱化,甚至在高职教育中被淘汰,传统的焊接技术将只作为一个工种存在,流行的焊接机器人技术将和新诞生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融为一体;数控技术专业将由传统的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向多轴数控加工方向转变;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更加偏向于“电”,不断弱化 “机”,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也将不断融合。此外,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也将衍生出工业机器人等新的专业。
3.職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将有效重组
技术革命对职业教育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新技术革命的诞生必将产生大量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工艺。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相比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职业教育的群体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也愿意变革,但是对新知识的吸收则存在极大问题,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跟不上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缺陷尤为明显;二是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较少,没有机会把新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职业教育普遍不重视科研,缺少接触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 4.实验实训设备将得到加强和改善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传统工业形式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含义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传统工业形式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重在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得学生一出学校就有良好的操作技能,节约上岗时间,因此,传统工业形式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重在实训室的建设。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学生的操作技能将被弱化,学生的理论技能需要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需要加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这些实物才可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因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重在实验室的建设。
四、“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发展对策研究 1.以“创双一流”为导向,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模式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其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双一流”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高等院校的评价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职院校也应该以“创双一流”为导向,改变职业院校的评价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双一流应以“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专业群”作为主导,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遏制当前一部分高职院校“贪大求全”的趋势。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专业群符合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实力普遍不强,不适合“贪大求全”,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专业群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以“内涵建设”为原则,深化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内涵建设”为原则,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教学水平的自我诊断与改进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最短,最具改革意识,在高等职业院校率先实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教学水平的自我诊断与改进能力,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相关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当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涉及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政治权力、民主权力这四种公共权力的配置与制衡关系问题。由于相关原因,这些权力配置不当,教工、学生民主参与途径不畅。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教育家办教育”和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教授治学、坚持依法治校、坚守学术自由。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的自我诊断与改进能力。
3.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其办学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普通高等教育更加侧重于研究、设计,而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必须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投入大量先进实验设施设备,另一方面要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当前,由于新技术发展迅猛,相关专业的师资无法满足需要,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方可满足需要。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强化校企合作,不但可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还可以解决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问题,因而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4.以“质量建设”为根本,重构职业院校的专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的最大冲击是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有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最大特色是原来很多由人工做的事情将由机器人替代。与此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和课程将被淘汰,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将被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一些新的专业也将应运而生。
5.以“行政改革”为契机,消除职业院校的发展瓶颈endprint
“中國制造2025”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技术革命而出台的,但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因此,面向“中国制造2025”,必须以“教育行政改革”为契机,消除职业院校的发展瓶颈。教学行政部门必须学会自我反思,虚心调研,积极提升职业教育行政的有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0).
[2]敬石开.“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
[3]黎修良,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4]黎修良,沈言锦.高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5]李玉静.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5(6).
[6]夏建国,周太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5).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de in China 2025”
SHEN Yan-jin, ZHANG Kun
(Hun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 Zhuzhou 4120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countermeasures Chinese manufacturing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2025”. It regards “a double top” as a guide and changes the occupation colleges evaluation mode. It takes the connotation of “construction” as principle, deepens the occupation college governance capacity. It also takes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ccupation colleges. And then it tak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s the fundamental and professional system reconstruction occupation colleges. At last it takes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as an opportunity to eliminat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made in China 2025”;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running mode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