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华杰 张江华
【摘 要】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优势资源开展融知识、技术、技能于一体的合作教学,联合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实现了注重实效的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三合一、订单班”为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建成了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师资团队。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
The Exploration of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Based on Deep Sino-Germany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ZOU Hua-jie ZHANG Jiang-hua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ep Sino-Germany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takes superior resources to develop cooperative teaching with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skill and train talents with applied high-level skills. The pragmatic closer integ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has been realized. The pattern of talents training with the process of trinity and ordered class has been formed. The 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 with centering on work tasks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teaching group wit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been established.
【Key words】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pattern;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group
0 引言
“德国制造”世界闻名,高职教育需借鉴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注重优势和特色,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1,2]。学习和运用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培养目标要面向实际、面向应用,对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构建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彰显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色。
1 教学特色
2008年开始,常州机电职业学院与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博世力士乐订单班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发挥校企优势资源开展融知识、技术、技能于一体的合作教学,联合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通过近五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注重实效
校企合作之所以成为全世界职业教育界的典范,与其悠久的行业协会传统制度是分不开的。行会传统使学徒培训的企业负责制一直保持在德国企业自我负责的精神与相应的制度中。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思想库。
在推进校企合作进程中:
首先,严把招生准入关。学生是双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 为了确保学员质量,我们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博世力士乐公司提出的标准及考生志愿,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新生中挑选30~4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组成“博世力士乐班”,为了能使“博世力士乐班”的学员能够满足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需要,我们在与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共同协商的基础上为学员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做到了严格筛选、精心组班。
其次,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委员会,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毕业考核等。同时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教学过程:(1)第一年,企业派德国教学人员全程参与教学;(2)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每学期3~4次);(3)学员全部在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就业100%在该企业;(4)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提供全生产过程轮岗实习,最后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确定最终工作岗位;(5)博世力士乐订单班学员的毕业设计题目由该企业提供(真实生产所需)、学生选择,校企共同派指导教师,2011年获省级毕业设计优秀团队;(6)企业设置奖学金奖励博世力士乐订单班优秀学员。
最后,校企双方通过双元制模式紧密融合、休戚与共。(1)校企共同组建实验实训室,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创新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在校学生的实验实训中心,从业人员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教师的技术研究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首期共建三个实验室和一个体验中心:液压技术实验室,气动技术实验室和MTX Micro数控技术实验室,博世力士乐产品展示及E-learning体验中心,首期学院投入82万美元,企业提供83.7万美元。(2)相互开展员工与师资培训,企业为学院教师提供960人的国内技术培训,每年3人到德国参加半个月师资培训。学院为博世力士乐(常州)有限公司安排的每年两次以上的客户培训,同时为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其他企业及院校提供液压、气动、机电等方面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为地方经济服务。
1.2 形成了以“三合一、订单班”为过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并实践“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合一: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学做合一、课堂车间合一;全过程: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从培养适用对路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出发,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作用,利用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工程现场做课堂,聘请其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教结合”等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
1.3 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
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以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为平台,科学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任务、以三递进职业能力项目课程体系为主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贯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理念,课程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体系转变,创新课程体系结构;以应用实践为明线、理论为暗线、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部结构由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转变,创新课程内容结构;贯彻“源于企业实践,高于实践”原则,兼顾“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等要素科学选择设计学习项目载体,创新项目设计。
图1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即: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以任务相关性为逻辑基础,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践知识为焦点、理论知识为背景的教学内容关系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即:以典型工艺、典型技术、典型生产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以项目(或模块)为单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序化课程教学内容。
1.4 师资团队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
通过与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战略联盟,人员互动,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一是,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实施“假日工程师行动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培训等相关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二是,实施兼职教师培养工程:明确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和工作职责,聘请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同时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并开展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
1.5 博世力士乐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对学院其他专业的牵引辐射
“订单式”培养实现学校开门搞教学,企业进门培养员工,实现“多赢”的目标:第一,学生安心,家长舒心。学生毕业就可以到公司工作,没有了就业的烦恼,便可以旁无他顾地投入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去。第二,企业开心。订单班培养了一批毕业对接“零距离”员工,收获了实用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招聘成本,还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第三,学校顺心。缓解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高就业率也提升学院的竞争力。因此学院结合博世订单班,先后与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利优比压铸(常州)有限公司等10多企业开展订单班。对学院其他专业起到牵引辐射作用。
2 面临问题
同时通过近五年来实践,常州机电职业学院的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3]。
第一,是驱使动力的局限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如果面对没有利益驱动的合作,是很难接受校企深度合作条件的。比如德国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监控,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德国明确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可免交部分国税。
第二,是政策的局限性。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在宏观上不乏国家政策,但缺乏具体指引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尤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些关键环节上缺乏具体化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3 结语
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高等农业教育,2006.
[2]胡艳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J].广东:高教探索,2009(1).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