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摘 要】认知负荷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认识,通过将其加入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微课形式实施作用,可以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文章首先进行该理论的深入分析,然后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探究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高中生物;微课教学
引言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于教育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在开展教育行为的过程中,通过认知负荷的加入,可以实现教育能力的提升,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该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认知负荷理论
该理论是指在进行具体任务处理过程中,在学习者对其所具有的多维度认识。通常情况下,该理论对学习者和任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反应,包括原因、心理情况以及绩效等,其具体结构如下图1。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利用该理论对于学生的认知形成全面的认识,该理论提出人体的认知模型存在三种形式,包括内部、外部以及相关。其内部是指学生所学内容与其专业体系之间的联系性,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干扰。外部是指学生的认知超过其自身认知的部分,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产生该种负荷。提升,利用相关负荷,可以实现学生更好的构建图式相关了联系。教育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外部负荷的存在,实现相关认知,同时一定要保证负荷认知处于学习者承受范围之内,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
(一)建立联系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学科,在进行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类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其具有更多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展开教学,推进我国生物学科的发展进程。
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的第一章节内容“走进细胞”时,需要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意义,可以利用小视频的形式,将细胞的生命进程进行演示,使学生建立紧密地联系,认识到生物学习与现代生活的巨大联系,从而实现其认知系统的完整性,使其学习中的兴趣也大大提升。因此同时,利用微课视频,对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梳理,使学生對于本章节所学内容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从而使其在进行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抓住重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认知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行为开始之前,利用微课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有一个具象的认识,从而使其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可以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实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任务教学
认知结构表示,在进行教学设施工程中,教学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的认知超过其自身认知的部分,但是教学实践认为,通过一定量的外部认知提升,可以实现学生自身认知的提升,但是在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程度的把握,实现其良性发展,如果不能对其程度进行控制,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抑制,从而降低课堂效果。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有一节课是分析细胞的异同。教师在进行课堂之前,使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堂引导,使用小视频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发展中不同的细胞组成,对细胞产生一个具象的认识。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细胞的收集,包括树叶,头发,唾液,指甲等等,分组进行观察,然后自己进行其分组和分析,将自己的分析结果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上传,避免有些学生因为别人的意见而对自我产生怀疑。开始在完成评阅以后由学生进行自主查看,然后根据教师之前上传的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学习。
(三)水平测试
认知负荷是以人为本展开教学的教学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体现教学发展,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该理论可以使其检测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进一步体现检测的公平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自己进行微课的设计,同时采用视频的形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比如说,在进行必修三第二章课堂的学习中,生命活动的调节存在多种形式,每个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关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掌握的重要内容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些学生更加关注人体的神经调节,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以此部分为重点内容进行,但是对于其他问题有所忽视;一部分学生对于激素调节更加重视,在实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非常透彻,但是对于其他部分却略显生疏,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生物的发展更为关注,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他知识不够重视。通过自己设计微课实施教学行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也使教师明确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从而更好的展开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进一步实现教学公平,也使评价行为更加具有公平性,推动教学的发展。
三、结束语
认知负荷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通过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评估,使教学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微课同样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学发展,以认知负荷作为基础,以微课作为主要形式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课堂能动性大大提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我国教育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君.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质量守恒定律”微课教学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4(9):47-51
[2]单柳旭.让微课走进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索[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34):30-31
[3]王佳兴,于茂春,马金钟.高中生物课程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0):67-69
[4]周臻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学习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46):149-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