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霖
(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广西 钦州 535300)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俊霖
(浦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广西 钦州 535300)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单一组39例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联合组39例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7%,相比单一组患者(76.9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6.24±2.61)d、(13.27±4.35)d,相比单一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采取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
甲基强的松龙;神经节苷脂;急性脊髓炎;效果
急性脊髓炎属于临床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主要是指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脊髓发生充血、水肿以及神经纤维脱髓鞘等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该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易使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例如肢体瘫痪、尿便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2]。我院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分别实施甲基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以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分组。
单一组患者39例年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7、23岁,患者39例平均年龄(36.75±5.73)岁,男23(58.97%)例、女16(41.03%)例。
联合组患者39例年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6、24岁,患者39例平均年龄(36.80±5.69)岁,男24(61.54%)例、女15(38.46%)例。
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资料经统计发现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脊髓炎患者78例均实施常规治疗,主要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等。
单一组患者39例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00 mg甲基强的松龙外加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连续滴注7天,后改为每天口服60 mg强的松,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用药剂量,连续治疗一个月。
联合组39例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方法参照对照组,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0 mg神经节苷脂外加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连续治疗一个月。
1.3.1 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
1.3.2 效果标准
以患者治疗后括约肌功能、肢体肌力及感觉基本恢复,生活可自理,并发症治愈为显效;以括约肌功能、肢体肌力及感觉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并发症基本控制为有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为无效[3];以显效率+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7%,相比单一组患者(76.9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n,%)
联合组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6.24±2.61)d、(13.27±4.35)d,相比单一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s,d)
表2 比较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s,d)
注:*表示与单一组相比较(P<0.05)。
组别例数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联合组396.24±2.61*13.27±4.35*单一组3911.30±3.2325.15±5.36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急性脊髓炎的发病原因,但较多研究显示[4],急性脊髓炎的发生、发展和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病变节段束带感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分别实施甲基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以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甲基强的松龙具有较显著的抗过敏、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机体因病毒感染发生自体免疫系统过敏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5]。神经节苷脂属于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神经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亦是神经生长的营养及信息因子,能有效修复和重建脑神经组织的受损情况,治疗效果较显著,同时还能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以及突触形成,促使脑电活动恢复,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因此,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节苷脂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病情,改善其预后。
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发现,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7%,相比单一组患者(76.92%)明显更高,且联合组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6.24±2.61)d、(13.27±4.35)d,相比单一组明显更短,这提示采取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明显优于甲基强的松龙的疗效,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括约肌功能,缩短下地行走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脊髓炎患者采取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
[1] 张海静.丙种球蛋白与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65,868.
[2] 华 赞.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8):1199-1200.
[3] 朱琪慧.松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112.
[4] 林文楠.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6):5478-5479.
[5] 陈一鑫,李 韶,莫修凤,等.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放射性脊髓病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4):373.
[6] 叶玉兰,叶雪梅.急性脊髓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β-APTau蛋白的变化[J].西部医学,2015,27(6):891-893.
Clinical analysis of methylprednisolon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itis
WU Jun-lin
(Pubei People's Hospital, Guangxi Qinzhou 5353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methylprednisolon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fat methyl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itis.Methods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in our hospital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it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observation,7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One group of 3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39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treatment,clinical stud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itis,sphincter function recovery time,under the walking time.Results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87%,compared to a single group of patients (76.92%) was signif i cantly higher,(P<0.05);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phincter function recovery time,ambulation time was (6.24±2.61)d,(13.27±4.35) d,signif i cantly shorter than the single group,(P<0.05).ConclusionMethylprednisolone combined with gangliosid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itis,and it is worth applying.
Methylprednisolone; Ganglioside; Acute myelitis; Effect
R744.3
A
ISSN.2095-8242.2017.049.9513.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