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韩世新 高雪 于晓虹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王辉、韩世新、于晓虹),病理科(高雪)
毛细血管扩张型乳腺癌皮肤转移一例
王辉 韩世新 高雪 于晓虹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王辉、韩世新、于晓虹),病理科(高雪)
患者女,51岁。因右乳腺癌术后8年、左乳腺癌1年、左侧胸壁皮疹6个月于2014年9月来我科就诊。8年前于外院行保留乳房的右乳腺癌切除术,术后行5次化疗。3年半前右乳腺癌复发,在我院外科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年前发现左乳头内陷,于我院行乳腺MRI示:右乳术后改变;左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可能性大),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在我院外科行乳腺粗针穿刺,病理报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1 cm×0.5 cm×1 cm);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弱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角蛋白5/6(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均阴性。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c期(T4cN3M0),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在我院肿瘤科行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方案化疗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口服来曲唑片。6个月前发现左侧胸壁出现散在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理会。3个月前左前胸壁出现一个红色结节并逐渐增大,碰破后易出血,曾在外院疑诊化脓性肉芽肿。
体检:神志清楚,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科检查:右乳房缺如,遗留手术瘢痕;左侧胸壁上有米粒大淡红色丘疹呈带状分布,压之不褪色;左乳上方见一个蚕豆大小红褐色球形结节(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CA125均在正常范围内。脑、胸、全腹CT及骨核素扫描均未发现转移灶。分别取左胸壁丘疹和球形结节行组织病理检查,其中丘疹的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中高度扩张的管腔内有大量癌栓,中央有坏死组织(图2);球形结节的组织病理示:除与丘疹组织病理相同之处外,真皮乳头层还可见一堆中度扩张的管腔,管腔内有癌栓和红细胞,癌细胞排列成实团状或腺管结构(图3)。丘疹和结节的免疫组化染色:CK7、乳腺珠蛋白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均阳性,而ER、PR及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的糖蛋白(D2-40)均阴性。诊断: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到肿瘤科继续化疗,2015年1月发现腰椎骨转移,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女性皮肤转移癌中排在第1位的原发性肿瘤为乳腺癌[1]。乳腺癌皮肤转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随临床类型不同,其组织病理也各有特点。临床上主要分为炎症型、毛细管扩张型、结节型及盔甲型[2],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几种类型。结节型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盔甲型是结节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临床类似硬皮病,又称硬化性乳腺癌[3]。炎症型临床类似丹毒,又称丹毒样癌。毛细管扩张型最为少见,临床表现类似血管瘤或局限性淋巴管瘤。组织病理上,炎症型和毛细管扩张型均表现为在真皮的脉管中充满癌细胞,与结节型和盔甲型不同[3]。近年来,随CD31和D2-40免疫组化染色的开展,组织病理中的血管和淋巴管已能够被区分开来。现在认为炎症型乳腺癌皮肤转移的肿瘤细胞位于淋巴管腔中,肿瘤栓子阻塞淋巴管因而产生类似丹毒的表现,而毛细管扩张型是真皮浅表毛细血管而不是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3-4],因此现在称之为毛细血管扩张型。在发病机制上,毛细血管扩张型不同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皮肤转移,不是通过淋巴管播散而是血源播散,这对其预后和生存期是否有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毛细血管扩张型乳腺癌皮肤转移临床少见,国内仅报道1例[5]。皮疹除类似血管瘤或局限性淋巴管瘤外,还可表现为血管角皮瘤[6]。本病例中皮疹有2种,一种是散在的淡红色丘疹,类似局限性淋巴管瘤,另一种是半球形结节,类似化脓性肉芽肿。其组织病理均显示,真皮乳头高度或中度扩张的管腔内存在CK7和乳腺珠蛋白标记阳性的肿瘤细胞,管腔标记CD31(+)而D2-40(-),其中CD31标记血管和淋巴管,D2-40只标记淋巴管,说明这些扩张的管腔是血管,这些肿瘤细胞主要经血管转移,符合毛细血管扩张型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特点。皮肤转移癌通常出现在肿瘤晚期。本例患者右乳腺癌术后8年、左乳腺癌1年,之后左侧胸壁出现皮肤转移,皮肤转移10个月后又发生骨转移,提示病情处于晚期,预后不佳。
图1 左侧胸壁上有米粒大淡红色丘疹呈带状分布(1A、1B),左乳上方一个蚕豆大小红褐色球形结节(1C)
图2 丘疹组织病理 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中高度扩张的管腔内有大量癌栓,中央有坏死组织(HE×40)
图3 球形结节组织病理(HE×40) 3A: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中高度扩张的管腔内有大量癌栓,中央有坏死组织;3B:真皮乳头层可见一堆中度扩张的管腔,管腔内有癌栓和红细胞,癌细胞排列成实团状或腺管结构
[1]Nibhoria S,Tiwana KK,Kaur M,et al.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orrelation in cutaneous metastases from internal malignancies:a five-year study[J].J Skin Cancer,2014,2014:793937.DOI:10.1155/2014/793937.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45.
[3]Bolognia JL,Jorizzo JL,Rapini RP.皮肤病学[M].2版.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325.
[4]Marneros AG,Blanco F,Husain S,et al.Classification of cutaneous intravascular breast cancer metastases based on immunolabeling for blood and lymph vessels[J].J Am Acad Dermatol,2009,60(4):633-638.DOI:10.1016/j.jaad.2008.11.008.
[5]梁伶,蒋一强.乳腺癌皮肤转移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1):51-52.
[6]del Puerto Troncoso C,Muñoz-Leiva D,Jaque-Silva A,et al.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misdiagnosed as an angiokeratomatous eruption.An infrequent presentation.Case report[J].Am J Dermatopathol,2016,38(4):302-304.DOI:10.1097/DAD.0000000000000487.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八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联合主办,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承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八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和“2017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将于2017年8月24-26日在中国南京市举办。
一、征文内容:①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临床总结、特色疗法、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②皮肤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流派的继承及方法学研究;③世界各地中医皮肤科临床实践和发展现状介绍。
二、征文要求:论文内容科学,资料可靠,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过。论文文责自负,字数要求中文3 000字以内,并附中英文摘要,以word文档格式发往邮箱 sjzyylhhpfk2009@126.com。
三、截稿日期:2017年7月30日。
联系地址:广州市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邮编:510120;联系人:吴元胜、李红毅;联系电话:86-020-81887233-30603。
于晓虹,Email:yuxh59@163.com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3.016
2016-05-03)
(本文编辑:周良佳 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