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研
摘 要: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来,从而实现深入、持久、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突破教学难点,是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教师通过撰写案例,对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实现难点的分类以及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提炼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难点;生本理念;生物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突破教学难点,是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但是面对超大的班额、刚性的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在新时期下又面临着新的困境。
1.教师把教学难点等同于教学重点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教学难点等同于教学重点,教学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帮助学生突破真正的教学难点,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会不断积累,越来越多,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降低。
2.教师未能放手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
出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活动能力等方面考虑,教师未能真正放手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放手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几个方面:对抽象的学习内容,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较深奥的知识点,学生缺乏阶梯性知识的支持;对陌生的知识,学生缺乏知识储备;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经验的缺乏、方法的不足、资源的欠缺、思路的狭窄、意志的软弱等原因,教学难点未能有效地突破。
3.学生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难点的能力,习惯在老师帮助下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习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主动的思考和质疑较少。学生期望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决难题的示范,习惯模仿硬套。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建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拓展迁移能力等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降低了学习的兴趣,难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教学难点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教学难点的内涵
难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动态产生的,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的产生及其确定,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想当然地把课程标准中所讲的、自己的教学经验或其他学校的经验作为难点界定的标准。
(二)教学难点的特征
1.教学难点的确定要基于生本理念
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体系都是围绕着如何设计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的学习活动以及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当然这些学习活动都必须是可观察、可操作的。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在活动中,也在投入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从旁仔细地聆听、认真地观察,从学生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和运用知识存在的问题。
2.难点产生于教与学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输出的学习状态,是学习结果从内隐到外化的转换,是能够被听见、被看见、被感觉到的。教师通过观察这些学习结果,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状况,从而发现和确定教学难点。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扰,和学生自以为已经掌握但实际上是误解甚至是曲解的问题,就能及时地调整教学,从而做到及时地停下来,及时设置新的学习环节,提供新的学习资源,提出针对困惑的思考问题,引发思考,及时澄清对知识、原理的误解。
3.课程标准及教学经验是很重要的参考,不能简单套用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控制下的学习。教师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统一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然而基于遗传素质的差异和后天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困境的解决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不但要坚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探索解决教学难点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学堂。
三、教学难点的分类及解决難点的方式
(一)基本概念理论
夯实好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很多、很分散,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制作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策略。教学案例《DNA的分子结构》:学习DNA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在动手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同时体会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教学目标。碱基、碱基互补配对这些概念都是很抽象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反馈,如果教师纯粹地讲解,无论多精彩、生动,对层次较低学校的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徒劳。但如果教师教学结合模型的拆装,学生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很容易就能了解为什么一定是A与T、C与G配对了。
(二)知识的拓展和运用
高考的改革,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运用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如何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探讨。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画图构建模型解决难点。教学案例《画图构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让学生尝试以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如果直接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告诉学生,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学生仍会感到枯燥无味,对这个模型还是很难深入理解。画图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在画图和纠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可以初步地进行运用。
(三)实验探究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实验探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往往较难突破。教学案例《高三备考中关于必修一的实验复习》:以往的实验复习多是以学案的形式重点内容填充加练习巩固,部分学生就变成了机械记忆,光背实验不求甚解。所谓“纸上谈兵不如实地作战”,对显微镜的复习一环,毕竟高三的学生对高一的实验早已遗忘,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着显微镜实物进行相关学案重点内容填充、作答。尤其是牵涉物镜与载玻片之间工作距离与放大倍数关系这些细节问题,教师光说难以让学生掌握,还不如提供永久装片让学生观察并重新检验一下来得印象深刻。endprint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选材、目的、原理等的归类复习,可以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实验材料,进行重新选材实验,例如,提供雪梨汁、西瓜汁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提供洋葱,让学生思考可以用这一种实验材料进行哪些实验。在再次实验的同时,教师可利用一些经典题和高考原题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综合运用。这一步能使学生复习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
(四)难点解决方法遵循的共同原则
1.以生为本——学生参与其中
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体系都是围绕着如何设计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的学习活动,以及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当然这些学习活动都必须是可观察、可操作的。
2.动态生成——关注学生参与过程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输出的学习状态,是学习结果从内隐到外化的转换,是能够被听见、被看见、被感觉到的。教师通过观察这些学习结果,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状况,从而发现和确定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产生于教与学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展示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上的种种问题就未能及时地呈现,教学进程不会改变,教师也就失去了帮助学生攻克难点的最佳时机。
3.策略调整——聆听、观察,调整教学,辅助学习
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在活动中,也在投入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从旁仔细地聆听、认真地观察,从学生的活动中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的程度和运用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四、研究成果的影响
1.本研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堂学习方式,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在解决难点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不断鼓励、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越来越多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越来越坦然地表达自己,就是错了也不会觉得丢脸,甚至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认真观察,更加尊重同学,接受同学的帮助也提供自己的辅助;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共同学习,同学间更加团结合作。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仅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还获得了综合能力的锻炼。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不恐惧参加活动,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难点的学习活动。
2.本研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的影响
(1)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不是权威者,是协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辅助者;更新教学观,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讲授,更是为学生创设条件促进其学习提供服务;更新学生观,意识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自己天生的素质和生活累积的经验步入課堂,只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时,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新知识观,知识不仅是客观的,知识的生成是逐步的,是在主体间交往过程中从无知到模糊了解,再到一知半解,最后到清晰把握。
(2)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设计解决难点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一,要熟悉所教的内容,能够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地提取。第二,要了解学科最新发展的状态,与时俱进。第三,能够积极地聆听、仔细地观察,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第四,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充分体现教学智慧。第五,怀有积极的情绪,以爱和鼓励带动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第六,灵活应变,及时调整教学,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总之,笔者在日后还会继续对不同难点突破的方法进行研究,撰写案例,并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等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课堂: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生本教育引发的观念更新[J].人民教育,2009(15).
[2]叶 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关键特征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3).
[3]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2011(3).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