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关学院教育学院 徐廷福
韶关学院教育学专业14级 邹 榕 吴奕茹 李宇珊
大学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 韶关学院教育学院 徐廷福
韶关学院教育学专业14级 邹 榕 吴奕茹 李宇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的种类和具体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越来越青睐。于是,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技术性大学转型也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主旋律。受此影响,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与此相反,理论性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所带来的双重冲击,理论性教学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另一方面,从我国高校各种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看,目前文科类专业课程学习中,理论性教学仍然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对纯粹的理论性教学,内心的认同度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努力改进和完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理论性教学的体系和具体教学方式,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设计了问卷,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提高理论性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理论性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惯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但何谓理论性教学,至今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理解,理论性教学就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偏口头式教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根据我们查找的相关资料,我们的理解是:理论性教学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中以理论和学术观点学术思想为主,具有明显理论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特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科研为主,用科研来带动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
理论性教学对于高校教学,尤其是文科类专业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学校在人们心中被视为学术的“象牙塔”,因而在普通民众的观念中,高等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培养科研人才的学术教育。在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教师评价和职称评审制度下,教师往往“重科研轻教学”,即将科研视为最主要任务,教学则被放在次要位置。这种观念还进一步影响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重学术轻应用”片面价值取向。于是我们看到,在大学的文科类专业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选择了最传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论性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够直接高效的讲解和传授知识;二是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三是教学成本也较低;四是适应性、灵活性都非常强,因为它不受场所的限制。所以直到今天,正如调查所显示,仍然有91.67%的学生认同理论性教学,将其视为文科类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可见,在文科类专业学习中,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大多为学术思想、理论知识,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教学方法自然受到重视,实际上仍被广泛应用。
相对于实践性教学的丰富性和操作性,理论性教学则局限于课堂上的言语讲授,往往会比较枯燥乏味。通过对韶关学院部分文科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理论性教学在文科类专业中的广泛使用度为56.16%,表明仍然被广泛使用;但理论性教学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程度不高,71.92%的学生认为少部分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教学效果评价中,10%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效果,66.15%的学生认为其效果一般。随后对部分文科大学生的访谈也证实,大学生的切身感受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效性并不高。
实效性不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此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调查。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理论性教学的课程太枯燥,不想听;50%的学生不喜欢理论性教学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和不喜欢老师教学的模式方法;少部分学生是对理论性学习的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学效果更为显著。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不喜欢理论性教学的影响因素
如上所述,在91.67%的学生仍然认同理论性教学是文科类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的情况下,我们亟待提升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提升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有其必要性。众所周知,文科教学中理论性教学占主导地位由来已久,且文科的性质和学习特点就是理论性强,理论性教学正好契合了这一特点,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其次,理论性教学对于系统的理论学习来说快速高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积累,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理论性教学本身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统摄性强,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的渗透力,从而为今后的实践运用奠定扎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理论性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教师的指引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更好地体会知识的美妙、活跃思维,也能够使个人的知识累积迅速增多,从而达到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所必需的知识量。
如何改善文科类理论性教学,提升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从参与调查的学生看,各项建议的选择情况如下:57.31%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合理分配地教学方法更好;83.46%的学生认为理论性教学应该多结合现实的案例教学,不只依赖书本知识方面进行改进;超过70%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综合调查问卷、访谈以及所查找的资料,我们认为对理论性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以下几个建议和对策:
访谈中我们发现,如何才能提高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被访谈者(老师)的主要观点大致如下:在进行理论性教学时,教师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是注意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讲授时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必须改变。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作为思想认识前提,必须先行一步。传统的文科类理论性教学主要是教师进行讲授,或者直接让学生自学某些篇章。这种教学理念的不足明显表现在教师教授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厌倦、不想听,而让学生自己学的时间过长会使很多知识了解不够透彻、难以掌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教育观念层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一种施受互换互动的辨证关系,正是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的积极性得以促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即将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新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先导,实际操作时落到实处更为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注重教与学的时间的合理分配,不再只侧重一方,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吸收、体会巧妙地结合;其次,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避免过多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且不仅仅依赖书本知识,而要适当地采用事实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做到通俗易懂;再次,理论性教学要多结合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最大限度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性;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在课堂上讲授时要注重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互动。因为沉闷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无心学习,对课堂感到疲惫和厌倦。而良好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精神饱满的参与其中、沉醉其中。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仅可以调动气氛,还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与学生互动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提问,这种旧的观念在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行不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抛弃旧的观念,尽可能多采用新的教学互动观念与形式,但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恰当地抓住时机、因材施教。
简言之,就是教师要从单纯教师讲授、所选内容枯燥乏味、课堂互动少的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合理分配、内容灵活生动、能够借助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课堂互动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效提升理论性教学的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认识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必要过程,而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理论与实践缺少了哪方面都难以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一条普遍性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理论性教学。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目前文科类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具主观倾向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性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更形象地进入学生的脑海;让学生逐渐学会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使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渗透和巩固,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让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可以更好地将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显现出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是基础。缺少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都会难以进行;而掌握了知识却不进行实践运用,犹如纸上谈兵、竹篮打水。所以,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只注重单一方面,必需有效兼顾,方能相得益彰。如何在理论性教学中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对所教的知识非常熟悉,并能结合以往的教学经历和现实生活的事例,信手拈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设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环节,讨论解决在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渗透相关知识。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影响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原因之一。对问卷结果分析得知: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存在理解偏差,尤其是对于理论性教学,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毫无用处,导致他(她)们在理论性的课堂上不听讲、不参与;这些学习观念和态度严重阻碍着教学的发展,使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改善理论性教学的过程中,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相当重要。秉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观念和认真对待理论知识的学习态度在文科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正确的学习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果对学习抱有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态度,学习兴趣就难以形成,持续深入的学习也不可能发生。
有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还需要大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一以贯之的坚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绝不能半途而废。正确的学习习惯还应包括“学以致用”,即能够围绕相关的知识,自觉主动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运用。比如课后自觉收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巩固和丰富自身知识理论体系,改变“老师要求做的才勉强去完成”的思想。培养自己对各种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并用实践检验已有的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学习与实践奠定更宽厚的基础。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我国目前的课堂评价制度不完善,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也不高。由于理论性教学是一种倚重教师个体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偏重语言能力本身和内容组织、课堂控制等,缺少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众所周知,完善而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有力保证。因此,完善课堂评价制度既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理论性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诸如成立一个主要由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科研小组,专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各种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评估办法,同时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管理力度。当然,学校在进行相关工作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建议成立以班集体为单位的课堂评价小组,主要负责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科研小组。科研小组在综合教师、学生、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检测其科学性,不断加以完善。
除此而外,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方法使用的因素还有大学政策制度、以及相关教学条件等。由此可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学领域中对各个方面的规律的掌握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相互协调配合。学校需要提高理论性教学有效性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学生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当前大学文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总之,理论性教学是目前大学文科类教学的主要形式。要使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有所提升,使其成为一种更好、更科学的教学方式需要逐步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和改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当然,我们所提出的改善建议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学校或者教师在对理论性教学进行改善时要联系周围的实际生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和改进,这样才会使教学更具有效性。文科类理论性教学的改善、创新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的合力配合,为更好地教学、更高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责任编辑 成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