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丹丹
(楚雄复明眼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研究
骆丹丹
(楚雄复明眼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目的探析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斜视的患者20例,根据患者斜视类型进行分组,麻痹性斜视组4例,共同性内斜视组5例,共同性外斜视组11例,采用同视机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觉功能,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20例术后正位17例,成功率是85%。通过进行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术前5例,是25%,术后17例,是85%,相比于术前,术后视觉功能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均有利于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对学龄前儿童尤为显著。
斜视手术;视觉功能;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能双眼注视同一物体,少数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被称之为斜视。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斜视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双眼视觉功能,并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美观,严重扰乱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部分患者产生心理疾病。对斜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得患者双眼轴平行,能够进行正位视,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外观恢复正常,让患者享受美好生活。本文探析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斜视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43岁,平均(31.52±3.72)岁。根据患者斜视类型进行分组,麻痹性斜视组4例,占20%,共同性内斜视组5例(25%),共同性外斜视组11例(55%)。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排除患者患眼的器质性病变,并检查患者双眼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屈光检查:>12岁患者使用托呲卡胺眼液点眼,≤12岁患者使用阿托品托眼用凝胶点眼,之后使用视网膜检影和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
斜视度测定:角膜映光法和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测试患者注视6 cm和33 cm除光源之后的斜视度数。在此之后,检查患者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
同视机检查:用0、Ⅰ、Ⅱ和Ⅲ分别表示单眼抑制、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
患者术后斜视度>10△,属于欠矫或者过矫;患者术后斜视度≤10△,属于正位。
1.4.1 全身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手术禁忌证
垂直斜度≥10△,水平斜度≥15△,患者患眼具有复视或者眼性斜颈,需要进行手术帮助治疗,属于手术适应症。
1.4.2 斜视手术方法
麻痹性斜视患者采用患眼水平肌后徙联合缩短术,内斜视患者采用双眼内直肌后徙术,外斜视患者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在手术中,使用6.0双头铲针可吸收缝合线,对眼部肌肉进行套环缝合,手术结束后涂抹必舒眼膏再进行包扎。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麻痹性斜视组4例,采用患眼水平肌后徙联合缩短术;患者年龄4~41岁,平均(21.52±4.51)岁;患者斜视度50△~105△,平均55△。共同性内斜视组5例,采用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患者年龄6~21岁,平均(14.37±1.53)岁;患者斜视度40△~110△,平均50△。共同性外斜视组11例,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患者年龄12~38岁,平均(19.97±3.27)岁;患者斜视度55△~110△,平均70△。20例患者术后正位17例,成功率是85%。
通过对患者进行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术前5例,是25%,术后17例,是85%,相比于术前,术后视觉功能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对比
斜视患者的双眼轴不平行,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眼位,使得患者双眼轴平行,术后视觉功能改善,经过后续治疗双眼视觉功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尤为显著。
[1] 华文娟,顾永辉,徐丹丹.双眼视觉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变化及手术效果相关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4):681-683.
[2] 陈 娟,陈志钧,梅 芳.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斜视矫正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的恢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1):138-140.
[3] 杨 侃,陈蔚柏,郝红艳,等.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矫正前后的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锐度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2):248-250.
[4] 李依泽,刘 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立体视和眼位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2):149-152.
R777.4+1
B
ISSN.2095-8242.2017.48.9334.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