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兴
早期有氧康复训练与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苏德兴
目的:探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与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6例,并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早期有氧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LAD及NYHA分级检测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LVEF、6MWT检测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采取早期有氧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提高其运动功能。
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心力衰竭;心功能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诱发因素包括严重心律失常、情绪激动、药物作用及呼吸道感染等。本病病理基础为心室重构,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室射血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削弱患者心功能。近年来,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运动康复治疗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有关研究指出[1],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运动耐力显著提高,并降低致残、病死发生风险。但目前康复训练实施方法较多,且临床各种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将探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与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62±3.4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7±1.6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9.51±3.6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15±1.72)年。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运动康复训练,方法:第1~2d,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医护人员协助其进行床上被动活动,2次/d;第3~4d,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床上完成脚踝、膝部关节的主动活动;第5~6d,指导患者床上完成胸肩部及上肢活动;第7~8d,协助患者下床坐直背扶手椅,20min/次,2次/d;第9~10d,指导患者做医疗体操,自主活动双上肢、颈肩部;第11d,平地行走200m,2次/d;第12d,上下一层楼梯,2次/d;第13~14d,上下二层楼梯,2次/d;第15d,指导患者进行 6 min步行运动,基础运动量为最大距离的20%。连续康复训练2个月。
观察组实施早期有氧康复训练,方法:①针对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有氧康复训练,心功能分级Ⅱ级心衰患者进行小强度有氧运动,包括步行、爬楼梯、体操及打太极拳等;心功能分级Ⅲ级心衰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短时间站立、短距离步行,同时应对其生活起居进行合理安排;心功能Ⅳ级心衰患者需行卧床休息,同时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及肢体被动活动,并逐渐过渡至主动活动,待其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②训练时间:采取间歇训练法训练,在训练初始阶段每活动2min休息1min,若耐力较差,则每活动30s休息1min。待患者活动耐力得到显著提高,活动时长以1min的长度递增,最长时间不超过60min,每周锻炼5次。③训练强度:运动心率增加不超过20次/min,以患者无明显乏力、呼吸短促等症状为度。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6个月后随访,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 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距离(6MWT)。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治疗后LVEDD、LAD及NYHA分级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VEF、6MWT检测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AD及NYHA分级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6MWT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及6min步行距离比较 (x±s)
心力衰竭是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本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及心悸等,且伴有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伴发下肢静脉血栓、心原性肝硬化等并发症,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致其残疾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临床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则为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以往针对老年心力衰竭传统方法以药物治疗、卧床休息为主,由于对患者活动进行严格限制,易导致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增加血栓发生风险,甚至使患者死亡率提高。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规律性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并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早期有氧康复训练与运动康复训练均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较常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关于两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DD、LAD、LVEF、NYHA分级及6MWT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早期有氧康复运动,其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运动康复训练,同时可使患者运动耐力显著提高。提示早期有氧康复训练通过在患者耐受情况下为其安排各种有针对性的有氧运动,可使其全身肌肉得到有效运动,从而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证实[4],通过采取运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氧化能力,改善其运动耐力;可改善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僵硬度,并降低其充盈压,从而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而早期有氧康复训练可使患者骨骼肌血流量增加,使局部代谢速率提高,并使患者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
(作者单位:甘肃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1]张双,刘立杰,刘永政,等.运动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1):92-94.
[2]刘正文.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的康复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5,24(4):356-359.
[3]黄玉兰,宋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7(2):351-352.
[4]张春茹,郝丹,周大亮,等.有氧运动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