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评估与分析
●张玉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把我院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螺旋CT诊断以及病理学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结果:65例患者通过螺旋CT诊断确诊64例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是98.46%;65例患者螺旋CT诊断T1~T4分期情况和手术病理学检查情况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够明确诊断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无创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螺旋CT;肺癌;诊断
肺癌属于临床非常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诱发肺癌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环境、肺部慢性感染以及吸烟等,具有患病率、病死率高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症状与体征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也存在一定难度。近些年因为医疗水平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类新型诊疗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常用螺旋CT来诊断肺癌患者[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特选择我院6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包括咳痰、咳嗽、胸痛、发热以及咯血等。其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5±5.7)岁;患者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7±0.7)年;腺癌患者28例,鳞癌患者37例;病变部位:22例患者上叶,16例患者下叶,13例患者右侧,14例患者左侧。
1.2 一般方法
对65例患者分别予以螺旋CT诊断以及病理学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
(1)螺旋CT诊断为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前必须告知患者要摘除身上佩戴的各类金属类饰品,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并辅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选择西门子公司的双排螺旋CT扫描仪,在患者平静状态下嘱其屛住呼吸再开展螺旋CT扫描,以患者胸廓入口部位直至肺底为扫描范围,扫描期间应把CT仪器的相关指标设定到标准值,电流设置为250mA,电压设置为120kV,扫描时间设置为0.5s/r,层间隔5mm,重建层厚5mm,准直器宽度设置为10mm×0.75mm;需在患者屏气状态下一次性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把扫描获取的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内,由具备丰富经验的CT医师对所获取的图像予以后处理分析,通过与患者临床病史相结合获取螺旋CT诊断结果。
(2)病理学检查为患者开展肺穿与支气管镜活检等操作,把获取的标本即刻送到实验室开展病理学检查。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检查结果、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数据,用(%)及(x±s)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用x2和t检验;比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依据。
2.1 患者螺旋CT诊断结果与特征分析
65例患者通过实施螺旋CT诊断发现,肺癌患者有64例,诊断准确率是98.46%。大部分肺癌患者病灶直径均超过3cm,良性结节有众多重叠,肺结节中具有钙化成分,边缘模糊的云絮状、斑片状、网状以及不规则钙化,于肿瘤中呈弥漫性分布;少数患者出现多个直径为2~3mm的圆形含气结构,表现为圆形、管状、椭圆形气体密度影。
2.2 患者螺旋CT分期和病理分期对比分析
65例患者螺旋CT诊断T1~T4分期情况和手术病理学检查情况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分析见下表1。
表1 患者螺旋CT分期和病理分期对比分析[n(%)]
肺癌是现阶段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种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近些年该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诱发肺癌的因素众多,主要有职业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因素等。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再加之患者临床症状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患者发病早期不易被重视[3]。随着患者病情不断恶化,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至肺癌晚期,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剧烈疼痛以及烦闷不安等,严重时还会引发血液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诊断肺癌的常用方法有细胞学检查、X线检查以及ECT检查,但是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如ECT检查结果会受众多因素影响,X线检查获得的图像清晰度不佳,易发生误诊与漏诊现象。螺旋CT诊断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耗时少以及病灶检出率高等优点,能够快速图像重建并且对获取图像进行后处理,能够在患者单次屏息期间完成全部扫描,从而显著改善了临床工作效率,是一种科学和高效的临床诊断方法[4]。
此次研究发现,65例患者通过螺旋CT诊断确诊64例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是98.46%;65例患者螺旋CT诊断T1~T4分期情况和手术病理学检查情况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螺旋CT能够明确诊断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无创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单位:永康市中医院 放射科)
[1]周红,杨岚.螺旋CT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55-57.
[2]刘乔.螺旋CT诊断肺癌102例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08(2):21-23.
[3]华红伟,倪裕丰,王永杰等.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4):558-560+563.
[4]史利红.64排螺旋CT低剂量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4):258-261.
张玉(1985~),女,放射医学技术中级,学历本科,职务放射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