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书
【摘要】本文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及Kress和Van Leeuwen建立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适合分析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的模型,并据此分析了电影海报《摔跤吧!爸爸》中的互动意义构建。本文兼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在理论层面上拓宽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能为电影海报的设计和赏析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互动意义 电影海报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利用多模态话语来构建意义和传递信息,因此语篇分析也从单模态的纯文本模式逐渐扩展到多模态语篇分析。20世纪90年代兴起多模态语篇分析,语言学家把语言社会符号性的研究扩展到了图像、声音等多模态交际手段的研究。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法及视觉语法,建立了一个分析多模态互动意义的模型,并基于此对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海报进行多模态互动意义分析,探讨其互动意义的构建和再现。海报中文字模态中的互动意义分析依据系统功能语法,图像模态中的互动意义构建基于视觉模态。
二、理论概述
1.多模態语篇分析。20世纪60年代,Halliday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具备三种元功能: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和语篇意义。Kress & Van Leeuwen (2006)进一步延伸了Halliday的理论,提出了由再现、互动和构成三方面组成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因此多模态语篇分析亦可以看做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分支。多模态语篇除包含传统的文本模态外,还由图像、声音、颜色等其他模态构成。Kress 和 OToole 等人认为“语言和视觉交际同时体现构成文化的意义系统,但两者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相互协作的完成体现功能。”
2.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构建理论框架。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提出了如下分析多模态语篇中的互动意义理论框架。
三、《摔跤吧!爸爸》电影海报多模态互动意义构建分析
互动意义是语言使用的内在组成,人际交往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给予和索取“货物和劳动”及“信息”。本文首先从视觉模态出发,依据前文提出的理论框架探讨该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来实现互动意义的。接着在文字模态中应用系统功能语法,从语气角度分析互动意义是如何构建的。
1.接触。接触即图像参与者与图像互动者的目光接触,并由此建立一种假想的联系。依据视觉语法,图像可以分为提供和索取两类。其中图像参与者的目光直接指向受众的为索取类,而缺乏目光接触的为提供类。该海报中,五个图像参与者即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都直视看海报的人,仿佛在跟观看者说话。这种眼神接触表达的是“索取”而非“提供”。
2.社会距离。在日常互动中,人们距离往往由彼此的社会关系决定。同样,图像镜头取景框的大小也会影响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的亲疏关系。社会距离可由远景、近景和中景体现。在该电影海报中,人物形象占据取景框一半以上,采用了远景镜头,体现的是社会距离。由于社会距离表达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加之文字部分的内容,“先摔为敬”,制作者显然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让观众作出对的信息判断,营造出一种与剧中人物的疏离感,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
3.态度。同接触和社会距离一样,态度也可以在图像参与者与受众者间建立联系,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视角体现。李战子认为:“当仰视/俯视/平视某物时,我们会对物体产生象征性的权势,平等的和不平等的,这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卷入或超脱的介入。”该电影海报采取了水平视角中的正面角度,让观者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垂直视角中采用了平视角度,同样体现了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人际关系。整张海报传递出一种平等,没有隔阂且要求观看者参与到其中的情境。
4.语气。英语中一般有四类语气: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在该海报中,电影题目文字部分“摔跤吧!爸爸”采用感叹语气,表达强烈情感。宣传文字部分“先摔为敬”采用陈述语气,依据Martin(1992),陈述句可以提供简单的事实信息,海报语篇中的陈述句可以传达出电影内容中的独特性,同时海报制作者也希望通过这种充分肯定和自信的语气与观众交流,从而实现推广电影的目的。
四、结语
本文以电影海报《摔跤吧!爸爸》为例进行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分析,发现设计者综合运用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及语气构建了以“索取”和“提供”信息并重的多模态语篇。文字模态作为图像模态的延伸,相互协作,能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影片主题,达到了电影海报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2]Kress.G.&Van Leeuwen,T.(2006).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endprint